一、背景情况
9月27日,市委第十二次党代会召开,提出“必须把创新摆在发展的逻辑起点、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位置,坚定不移走以创新引领发展之路”;10月26日,省委第十一次党代会召开,提出“实施创新驱动、科教兴省、人才强省战略”。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市政府本着高标定位、系统谋划、一体推进、分步实施原则,提出“1+10”贯彻落实体系,即1个总体《实施方案》,10个支撑发展、具体落实的专项行动计划,其中围绕“五连耦合”“六新并举”,制定出要《洛阳市创新引领行动计划》。
二、主要内容
(一)工作目标。提出了今后五年的工作目标。在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创新人才、创新载体、创新成果等5个方面,设定了创新主体、创新平台“双倍增”,实验室体系重塑重构,省产业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中试基地培育,科技产业社区(智慧岛)建设等指标。到2025年,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75%、保持全省领先位次,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20亿元、较“十三五”末实现翻番,规上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全覆盖,建成特色鲜明的国家创新型城市。
(二)重点任务。谋划实施“十大行动”39项推进举措。
一是实施研发平台扩量提质行动,开展融入国家实验室体系整合重组、高标准建设省实验室、优化调整市重点实验室、加快建设研发平台、培育建设新型研发机构等5项工作,优化科研力量布局。
二是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行动,开展培育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壮大高新技术企业队伍、培育创新引领型企业、推动科技企业上市、推动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全覆盖等5项工作,打造创新型企业集群。
三是实施孵化育成体系建设行动,开展打造自创区创新驱动引领区、高标准建设伊滨科技城、布局建设科技产业社区(智慧岛)、建设提升科技产业园区、建设创新创业载体等5项工作,形成区域优良双创生态。
四是实施高水平大学建设行动,开展支持河南科技大学开展“双一流”创建、支持高校深度融入地方经济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优质特色发展、引进优质高校教育资源等4项工作,提升创新源头供给能力。
五是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行动,开展聚焦产业集群培育实施重大科技专项、聚焦“卡脖子”难题实行“揭榜挂帅”攻关、聚焦民生科技需求实施公益性攻关项目等3项工作,促进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
六是实施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动,开展高效运营“科技贷”、健全科技创新创业投资引导资金机制、强化项目投融资对接等3项工作,为创新提供高效金融服务。
七是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发展行动,开展精准引进重点产业急需紧缺人才、鼓励企业柔性引才育才、大力培育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和实用技能人才、加快培育集聚创新领军人才、搭建人才服务平台等5项工作,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八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提速行动,开展加快建设研发中试基地、加快发展技术要素市场、搭建成果转化赛事活动平台等3项工作,推动成果就地就近高效转化。
九是实施科技体制重塑优化行动,开展推进科研项目管理改革、推动科技成果产权改革、推动科技行政管理改革等3项工作,放权赋能科研创新。
十是实施开放合作资源共享行动,开展主动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推动科技园区协调共建、建设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等3项工作,积累产业创新优势。
(三)保障措施。设置了4项保障措施。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科技部门牵头抓总,职能部门密切协同,县区政府协调联动,社区乡镇广泛参与的科技工作格局。增强政策供给,建立财政科技投入稳定增长机制,释放多部门政策叠加效应。完善监测考评,建立区域科技创新监测制度,提高县区创新指标考核权重。厚植创新文化,弘扬科学家、企业家和工匠精神,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合理容错。
三、文件特点
(一)站位新起点。面对生产力发展空间规划布局,区域创新版图重塑重构,不进则退、慢进亦退,不创新必退。《行动计划》明确提出,抓创新、激活力,这是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
(二)增强创新力。《行动计划》坚持市场化需求导向,加快创新体系和创新能力建设,突出抓好创新主体、项目、平台、人才、制度、环境等关键环节,厚植优势,变革动力。
(三)加快产业化。《行动计划》锚定万亿级经济总量目标,坚持创新产业双驱动,推动政产学研金服用深度融合,引入市场机制,体现创新价值,引导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