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质量求生存 以改革促发展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历程
田茜 蒋爱军 左勇
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保定,创建于2001年,是一所实施本科学历教育的独立学院。曾先后获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先进独立学院”“河北省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和“全国第六届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彰显了雄厚的办学实力,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2015年4月,学院入选河北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开启了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之路。
转型之路正当其时
2014年,转型发展改革试点被上级主管部门列入工作重点;同年,河北大学出台《关于推进工商学院转型发展的意见》,全力支持工商学院向应用型大学转型。2015年,转型发展高校办学思路被进一步明确;同年,河北省启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试点学校遴选工作。工商学院敏锐把握政策契机,成功入选试点院校。入选之初,学院召开二届一次教代会,正式提出转型发展总目标:立足河北,围绕“宽基础、强能力、高素质”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经过5年的建设发展,到2021年建院20周年时,把工商学院建设成为开放融通、特色鲜明、声誉卓著、国际化程度较高的国内知名应用型本科院校。回首望去,这张蓝图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2020年5月15日,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0软科中国独立学院排名”,在上榜的234所独立学院中,河北大学工商学院位居第6名。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篇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人才培养是大学的核心使命。几年来,学院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进行了以下创新尝试。
推进专业建设,优化专业结构。先后对政治学与行政学、汉语言文学等27个专业实行了暂停招生,并新申报了税收学、网络新媒体、物流管理等7个应用型专业。其中,工商管理、会计学、电子商务和播音与主持艺术4个特色优势专业,成功入选国家“双万计划”,成为2019年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此外,工商学院以大数据专业建设为桥梁,积极配合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等7所高校联合发起成立河北省高等院校大数据专业教育联盟,作为副理事长单位,全面助力省内高校大数据领域专业建设发展。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强化基础、强调应用、注重实践和职业胜任能力培养”为目标,逐层递进、特色鲜明的“平台+模块”课程体系,实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衔接、互通互融。调整课内外学时分配,压缩理论课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实验课单独设置、单独考核、单独计算学分,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探索求新。2018年至今,学院先后有86门应用型课程改革项目立项,建设实践教学课程180余门,为学生成长发展提供了大量可选的优质课程资源。
探索了一条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互补充的育人路径。一方面深化校企政合作,创新开设卓正国际商务管理班、新媒体实训班、泰通国际物流班、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实验班、大学生消防志愿者训练营、坤瑜女子学堂等特色育人实验班等。其中,与保定市消防救援支队合作共建的大学生消防志愿者训练营,实现了消防志愿者在学生宿舍的全覆盖,被授予“河北省十大优秀志愿服务组织”称号;与保定市妇联合作共建的坤瑜女子学堂,于2017年荣获“全国‘三八’红旗集体”称号。另一方面,学院于2013年起开始探索住宿书院制育人模式,成立明德、笃学、致用、治平、诚行5所书院,不断拓展特色育人空间,各书院建立以专业特色为基础的学习型社团组织,如圆梦微电影工作室、互助学习中心、ERP俱乐部等,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举办书院文化节,与国内专家学者互动交流,不断提升人才培养品位;此外,各书院还建设了各类特色功能室,以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
“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篇
鹤发银丝映日月,丹心热血沃新花。教师是实现学院转型的重要支撑。为保障“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学院先后制定《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双师型”教师管理办法(试行)》《河北大学工商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资格认定暂行办法》等规章制度,对认定为“双师双能型”的师资给予教学津贴以外的课时补贴,对指导学生科技项目开发和各类技能竞赛的教师给予奖励、资金支持和制度保障。
学院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广泛吸纳行业精英,遴选聘任了一批专业知识扎实、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工作绩效显著,并有深厚教育情怀的校外导师。校外导师来校讲座或担任专业课程教师,使学生可以面对面地聆听行业专家的课程辅导和创新创业实践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2015年以来,学院认定校内“双师双能型”教师近200名,外聘教师104名,创业导师46名,有力保证了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活动的持续开展。
同时,学院依托河北大学母体优质教师资源,建立了稳定的教师队伍。目前,学院共有专职专任教师63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28人,副教授293人,讲师208人,高级职称所占比例达66.7%;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287人,具有硕士学位28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教师的比例为90.8%。在依托母体的同时,学院通过外派专题培训、素质提升工程系列讲座、创业教育师资培训班等途径积极培育本院师资队伍。
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篇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营造真实性实验实训和创新创业训练环境,学院建设了经济管理综合实验教学中心、物联网应用实训中心、工程训练中心、大学生软件创新与工程实践平台、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实践平台、电气工程虚拟仿真实验中心、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物流仓储实训中心、全媒体应用创新综合实践实训平台、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外语虚拟情境体验实训中心、大学生就业创业智慧服务平台和大学生创业孵化园等一系列实习实训实践教学平台,为学生实习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优质的教育教学环境和资源支持。
此外,学院积极拓展与京、津、冀、沪、深等地行业知名企业协同育人的合作路径,共建校外实习基地50余个,为学院各专业学生开展认知实习、专业调研和实习实践等教学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也为学院深入开展产学研合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了条件。学院实践教学领域的改革与探索,得到了师生的一致认可。在2018年“河北省大学生学习体验”问卷调查研究中,学院学生对学院专业实践教学满意度为4.85分(满分为5分),比全省学生均值高出0.77分。
创新创业教育篇
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创新是引领发展的首要动力。学院始终把创新创业教育定位为促进全面转型发展的改革突破点、资源着力点和创新拉动点,实行创新创业教育“一把手”工程。2016年,学院出台《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努力打造研究、教学、实践、创业“四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机制。
学院积极探索以创新为引领的创业教育模式,将创业教育与专业学习、实践教育、文化素质培养相融合,把创业教育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课程是实现创业教育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学院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打造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课程体系,引入20余门线上优质课程,既覆盖了全体学生,又尊重了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此外,学院积极探索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定期召开研讨会。鼓励专业课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近3年来,共申请省级72项、校级238项。在专业导师指导下,学生依托专业方向,通过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模拟企业运行、参加企业实践、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有效提高了学习的深度和广度,拓展了知识框架体系,同时,也极大丰富了专业课教师教学实践案例。
学院集中力量打造了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学生创业的“种子”提供了孵化的“家”。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使用面积约1000平方米,依据专业设置与项目类型,分为科技创新、文化传媒、电子商务、金融科技、技术服务5个部分。配套报告厅、多功能路演厅、商务洽谈区、创业咨询室、创业服务大厅、开放式阅览区等,为创业的学生提供常态化的“一站式”创业孵化服务。目前,入驻孵化园的有“哎喔科技、行走青春、猫柠早餐”等31支创业团队,累计孵化创业项目88个,已注册公司22家。
工商学院是河北省创业教育示范校、示范性就业指导中心、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先进单位、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2016年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园被评选为“河北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园(众创空间)”,2017年学院被评为“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特色典型经验高校”,2018年北斗创客空间被认定为“保定市众创空间”,同时获得20万元专项建设经费。
国际文化交流篇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多年来学院坚持引进国际先进教育经验,开展多层次国际交流互动分享活动,连续多年与美国国际英语文化研究中心(IECS)开展国际文化创意交流周,与韩国全州大学教育师范学院联合举办中韩青年教育文化交流月,此类活动吸引了我国和来自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千余名师生共同参加。多年来,学院累计近80名学生参加加拿大北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日本福岛大学等对外交流交换项目,专业涉及金融学、财政学、会计学、播音主持等应用型专业;累计接待国外著名高校代表团近百人次。
学院于2016年成立英语学习交流班,开设由外籍教师讲授的商务英语试听说课程,开办相关讲座并举办留学沙龙分享会,打造了符合学院实际的教育交流平台,创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具有国际视野的创新型人才。截至目前,英语学习交流班已有多名学生以优异的雅思、托福成绩考入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院多元化育人成效。此外,工商学院积极推进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本科学术互认课程建设。目前,河北大学成功审批6个专业,于今年启动招生。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工商学院6年转型发展之路紧扣时代脉搏,取得了一定的育人成效。未来,学院师生将继续凝心聚力,将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成果和实效举措全面融入河北大学的本科教学改革工程,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为高等教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