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9年7月发布《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实施意见》指出,要求构建产教融合发展格局,并通过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加强产教融合需求对接、开展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加强产教融合国际交流合作、完善产教融合扶持政策等方面的具体措施,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提升人力资源质量。陕西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文理学院等一批高校积极探索深化产教融合新路径,在校企协同育人模式、共建课程体系、强化双师队伍、提高双创能力、提升科研水平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陕西科技大学
学校始终将人才培养作为根本任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强化专业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搭建校内外导师团队间的桥梁,实现校内外优势资源的协同共享、协同作用,共同形成“校外反馈,校内改进”的持续循环机制,深入推动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实现校企双方共同发展,互利共赢。
校企双方组成“基地管理委员会”,围绕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项目,以校企合作共建运作机制为重点,制定了《智能制造应用创新中心章程》、《智能制造应用创新中心任职人员管理办法》、《智能制造应用创新中心任职人员考核奖励实施办法》、《智能制造应用创新中心企业项目开发与运作管理办法》、《智能制造应用创新中心企业订单培养的管理办法》等制度,保证基地良好运行,促进“互联网+智能制造”专业领域的快速转型发展,实现政府、高校、企业、学生、社会共赢共进的局面。
学校依据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需求,利用“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项目、“中国轻工业清洁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完善自动化实验平台体系的构建,建设面向智能工厂的控制技术、视觉检测技术、工业互联网技术、过程控制与管理、信息管理与决策技术系统的实验创新平台。面向校内其他专业,校外企业成立了具有师资培训、创新创业支撑、青少年科普等功能的发那科学院,为西安地区的智能制造领域和智能工厂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
学院紧紧围绕培养基础好、技能强、素质高的可持续发展应用型人才目标,以面向地方产业工程的应用理念,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发挥校企优势,采用3+1教学模式,构建了“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素质拓展提升体系”三位一体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探索产教深度融合本科教学新途径。
学校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成立双创工作室。由校企合作的企业老师为主导,将工程师自主教学、MIMPS教学法等具有企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带入到工作室的教学中,并采用企业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准职业的要求,设定相对应的管理岗位和职能部门,利用学生课余时间在工作室中提前感受企业管理模式和课本外的更多知识,让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对应岗位,提高自己的实践动手能力。
学校师生通过HTML5(超文本连接表示语言)和JavaScript(直译式脚本语言)编写共同完成Photoshop插件,获得“国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共计获得校级五项、省级奖项四项,国家级A类赛事奖项两项,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项目省级项目立项一项。
西安交通工程学院西安交通工程学院
学院坚持为适应国家产业升级转型,为实体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发展定位,把转型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学院发展的根本出路,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打破传统思维方式和办学模式,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断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积极推进“工学结合”,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协同育人体系,推进学院向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转型发展。
依托校企混编团队,通过联合培训、联合教研活动、日常教学交流、教师跟课学习等共振开展落地实施双师型队伍建设,强化精品课程教学、科研课题能力。
目前合作专业通信工程专业已经成为校级一流专业及重点学科建设立项,获得校级教学成果评选特等奖,学生在陕西省TI杯本科组获得二等奖及三等奖等成绩,与西电集团高压开关厂的横向课题《远程同步电压控制箱》项目经研发测试后,使其成为了全国唯一一家高压测量控制单位。
学校依托企业资源引入上市企业,国有企业,行业大型企业等优质ICT企业资源,建立实习就业企业池,通过实际工程场景与专业知识相结合,把工程实施经验在教学过程中传递给学生,促进学生知识转化为技能,技能与行业需求相匹配,与企业岗位需求相匹配,与行业企业发展人才需求能力模型相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