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 返回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示范校建设专题网>>他山之石>>正文

延安大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更新时间:2018年05月23日 09:54点击次数:字号:T|T

延安大学:向课堂教学要质量 让课堂教学活起来

 

课堂教学作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中心环节和基本形式,是实现培养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主渠道。近年来,延安大学主动适应高等教育发展新趋势,深入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让课堂教学动起来、活起来,充分发挥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作用。


科教学改革工作的主要思路
以顶层设计为先导
明确学校办学定位

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延安大学制定了“十三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明确了“建设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发展目标定位,确立了“培养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的延安精神特质,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三步走”发展战略:第一步为2015—2020年,是打基础阶段,到“十三五”末,力争实现博士点零的突破,新校区基本建成,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基础基本奠定。第二步为2020—2027年,是强特色阶段,到建校90周年时,办学特色将更加鲜明,主要办学指标基本达到教学研究型大学的要求。第三步为2027—2037年,是上水平阶段,到建校100周年时,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基本建成。延安大学抢抓国家“双一流”建设和陕西省“四个一流”建设契机,坚持把“打造一流本科教育”作为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首要任务。“十三五”期间,学校围绕本科教学工作重点,实施“四工程三计划”,即一流专业建设工程、课堂教学改革工程、创新创业教育工程和资政育人工程,以及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学生自主管理改革计划、教师能力提升计划。

以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为抓手
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一是以首批国家卓越医生培养计划项目试点高校为带动,开展了医、教、研协同的卓越医生培养模式改革。二是实施卓越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形成了校内外双导师的联合培养机制。三是启动卓越工程师培养模式改革,初步形成了“2+1+1”校企协同、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四是探索开展“一带一路”“金融+俄语”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行导师制、小班化、个性化和国际化的“一制三化”培养模式。

以课堂教学改革为切入点
着力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延安大学将课堂教学改革作为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建设、创新创业教育等各项教学改革工作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结合学校人才培养定位与特色,大力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工程。学校从教学理念更新、教学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条件支持、教学过程与效果评价等方面进行系统性的改革与实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科学性、深刻性、前沿性、丰富性和生动性,着力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能。

以提升实践能力为目的
创新实践教学环节

一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按照“分模块、强素质、重应用”的思路,构建了“三模块两环节一训练”的实践教学体系。二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工程,构建了融师资队伍建设、课程建设、平台建设、文化建设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三是实施资政育人工程,按照“资政和育人相结合,课堂教育和调研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面向陕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社会调研活动,探索“在资政中育人、在育人中资政”的人才培养新路径。

以人才政策为导向
提升师资队伍建设水平

一是调整人才引进政策,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二是通过省部共建对口支援特殊政策,支持优秀教师攻读博士学位,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学历层次。三是通过青年教师导师制和名师引领计划等政策,以点带面、示范带动,提升青年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四是深化激励机制,加快改革步伐,加大教学科研奖励力度,激发教师教书育人的内生动力和活力。

以健全机制为基础
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学校坚持系统性、全程性、全员性的质量监控与保障理念,从组织保障、制度建设、管理运行、评价反馈等方面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构建了由校领导、教学督导、教学管理人员、行业专家、同行教师、学生共同参与的“四环两翼一体”教学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协同推进“八查四评,两专一究”日常监控检查机制和第三方评价机制,推动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良性运行。

课堂教学改革的主要举措

从2015年起,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课堂教学改革领导小组,重新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确立了具有延安精神特质(信念坚定、求真务实、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善于创新),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针对人才培养新形势对课堂教学提出的新要求,开展课堂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努力破解课堂教学中存在的诸多问题。

更新教学理念
形成课改共识

学校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倡导和实践“少讲多学”和“活动教学”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明确要求教学管理与服务部门和各院系,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全面推动以教师、教室、教材为中心的课堂,向立体高效学堂有效转型,变革教师由知识传授者和学术权威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辅助者和引导者,强调教师的“教练”角色,全面构建学生愿学、善学、乐学的课堂教学氛围。

狠抓项目带动
推进教学方法改革

围绕教师因教学组织、教学方式方法、课程考核等未能有效激发学生求知欲望、学习兴趣、创新意识和潜能等核心问题,延安大学先后投入专项经费400多万元,分类分批立项了303项课堂教学改革项目,以项目建设为带动,推进教学方法改革。一是根据课程性质与学校教学资源,推行“小班化自主、探究、合作”式与“大班授课、小班讨论”式分类教学,强化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二是根据专业特色和课程性质,采取分层次分类别的资助方式,推进探究式、混合式、案例式、互动式、角色扮演式等多种方式教学,增强教学的启发性、互动性与趣味性,突出学生思维训练和能力提升。三是强化过程管理与考核,采用平时测试、作业测试、课外阅读、社会实践等多种形式,以及作品制作、课堂实训、课堂讨论等多类型的考核方式,突出学生学习的实际效果。四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全面实施延安精神教育进课堂,采取现场教学、课前三分钟延安精神故事宣讲等形式,强化延安精神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促进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提升。

强化教学培训
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为了促进教师积极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实践与教学反思,延安大学开展了课堂教学改革系统培训,促使教师拓展课改视野,强化课改能力,形成课改反思,改进课改方法。一是开展“混合式教学工作坊”研修培训活动,并通过导师制、名师示范等方式,引导教师确立课改理念,重视课前改革方案设计和资源平台搭建、课中改革举措实施、课后教学反思等教学设计,形成系统的课堂教学改革路线图。目前,学校已举办了4期工作坊研修活动,有300多名任课教师参加了研修培训。二是邀请国家级别和省级教学名师、知名课改教师及教育技术专家等作客课改培训与交流会,组织课改优秀项目负责人交流、分享课改经验,发现问题与不足,进一步提升改革质量,两年间先后有500余名教师参加了培训活动。三是分批选派教师参加校外培训。按照“国际国内、专泛结合”的基本思路,分两批遴选40名课改项目结题优秀的教师,赴新加坡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教学能力提升研修培训,学习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选派9名课改教师赴西交利物浦大学参加研究导向型教学研修活动,探讨、学习如何将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落实在各学科的教学实践中;选派100多名教师,赴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民族大学等高校参加专题培训、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或课堂教学观摩,当外派教师培训返校后,通过座谈会、学习体会交流分享会、学习心得汇编等形式和载体,推广好的课改理念与经验。

加强资源与平台建设
保障课堂教学改革深入推进

按照分类建设、重点带动、突出特色的建设原则,对课程资源建设目标、内容、举措等作了系统规划。一是加大网络课程资源投入力度,引进了超星尔雅和智慧树网络通识课程400余门。二是加强校本特色教材与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启动了两批校本特色教材建设工作,打造了10余部校本特色教材,先后开设了50门次校级特色公选课,开展了省级、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建设了13门在线开放课程。三是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开展智慧教室建设、清华在线“优慕课”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和教学综合管理系统建设,为课堂教学创新提供技术支撑,拓展学生个性化学习空间与需求。四是不断优化和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推进教学与科研相结合、课程与课题相结合、教学团队与研究团队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课题组、进实验室、进科研团队,强化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和各类学科竞赛,推动全校教学与科研资源和大型设备仪器向学生开放共享,保障实践教学和改革的需求。

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与激励机制
激发教师课堂教学改革热情

为了更加科学地引导教师开展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延安大学不断建立健全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将只关注“教师讲得怎么样”的单一评价,完善为全面注重学习效果导向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起来的综合评价。将督导、学生二元评价主体的教学结果评价,完善为校领导、职能部门负责人、院系负责人、教研室主任、课程组教师、行业专家、学生及督导等多元评价主体的学习效果评价。弱化将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等同于评优、末位淘汰等结果鉴定,更加注重评价的诊断与反馈功能,评价一堂课不只看教师讲得是否精彩,更要看重学生学得是否主动。

为了激发广大教师积极投身于学校课堂教学的改革大潮中,学校积极探索适合各个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现代化课堂教学新模式、新方法,营造人人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出台了《延安大学教学奖评选与奖励办法》等管理文件,为评选活动的科学有序进行提供了保障。建构了以教学名师奖、玉章教学终身成就奖、最受学生欢迎教师奖等评选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奖励激励体系,有效激发了广大教师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热情。科学组织、广泛开展“教授风采”讲课比赛、青年教师讲课比赛、课堂教学改革创新大赛等赛事,通过比赛展示教学基本功,内化比赛成果,将其回归到课堂教学。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对获奖教师除了在职称评定、岗位聘任等晋职晋级活动中给予优先推荐外,还给予一定额度的奖金奖励。通过一系列奖励激励措施,教师参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不断高涨,使愿教、善教、乐教的良好教学氛围逐步显现。

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效

通过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延安大学的课堂教学改革已见成效,形成了一批好的课堂教学改革案例。根据听课跟踪和问卷调查,教师和学生对课堂教学改革实施工作整体较为满意,学生对课改课程喜欢率达到75%,赞同继续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的学生人数达到91%,课堂教学改革的良好氛围和有效机制初步形成。

在课堂教学改革的助推下,学校的“延安精神概论”和“红色经典导论”两门课程获批陕西省慕课建设项目,“中国传统文化专题选讲”等3门课程获批陕西省高校教师教育类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陕西省多家网站、报纸等媒体先后对延安大学的课改工作进行了报道和推介。如今,延安大学已被列为国家教育管理部门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院校、在线教育研究中心智慧教学试点项目院校。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