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 返回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示范校建设专题网>>政策解读>>正文

探寻新时代产教融合的新作为 ——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综述

更新时间:2018年09月14日 11:35点击次数:字号:T|T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核心是促进产业、行业、企业与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社会服务、交流合作等全过程融合发展,打破企业与学校、生产与教学间的壁垒,密切彼此关系,对接彼此需要。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见》,提出产教融合的总体要求、具体举措与重点任务分工,吹响了新时代开启产教融合新征程的号角。2018年5月17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中心、中华职业教育社、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第五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在河南省驻马店市召开,论坛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新时代产教融合新作为”为主题,围绕现代化产业体系、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与人力资源供给等核心议题,探讨新时代中国高校服务国家战略特色发展的途径。


一、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遵循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并把“建设教育强国”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上升为国家教育改革和人才开发的整体制度安排。如何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如何加快促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如何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在论坛的开幕式上,这些话题被多次强调。

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职业教育社理事长陈昌智指出,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自举办以来,立足中国,放眼世界,搭建平台,跨界研讨,规模不断扩大,影响日益深远。论坛推动了产教融合的发展,激励了应用型高校的建设,促进了产业链、教育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紧密结合,形成了受众多元、优势互补、产教共赢的良好态势。对于未来产教融合的发展方向,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努力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技术大学。陈昌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思想,遵循了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原理,其要旨就是要求大学办出中国特色,以特色促发展,让学校不仅有大学之形,还要有中国特色的大学之魂。他提出,办好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举措;借鉴国际办学有益做法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有益经验;走自主创新之路是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重要途径。二是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陈昌智从纵向贯通,顶层突破,开启本科职业教育之路;适应需求,有机衔接,加快各级各类职业教育统筹发展;明确定位,破解难题,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任重道远三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三是要不断深化产教融合。包括树立跨界思维,做大格局,切实形成合力,实现共赢。

教育部副部长孙尧指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是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殷切期望和明确要求。应用型高校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立德树人,把学生培养成为真正对国家有用的人才。要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贯彻落实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积极推动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学习借鉴国际上产教融合的先进经验,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革命的新要求,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孙尧提出,应用型高校的发展要避免学校单打独斗,要建立更加紧密的合作机制,强化联合、协作和共享,形成共同发展的合力。要充分发挥产业、行业等需求侧的推动作用,搭建更加广泛的校企合作平台,不断拓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宽度、深度和广度。孙尧希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行业企业和高等学校、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部党组和陈宝生部长的要求,真正把习近平教育思想学深悟透,真正融入到工作中去,为新时代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新贡献。

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霍金花在致辞中指出,河南省委、省政府始终把职业教育放到促进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增强区域竞争力的高度来谋划,特别是2000年以来,先后实施了两期职教攻坚计划,全省职业教育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打造了一批骨干职业院校,推动了一批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培养了数以百万计的应用型人才。她指出,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自创立以来,在教育部的关心指导下,论坛聚焦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和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对引导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起到了凝聚共识、引领行动的重要作用。本届论坛突出服务现代经济体系的战略目标,聚焦服务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规模大、规格高,主题鲜明,河南省教育界将把握机会,认真交流学习,共商转型之策,共谋发展之计,进一步推动高校转型发展,推动全省教育迈上新的台阶。

驻马店市委副书记、市长朱是西提出,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领导下,在教育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驻马店市坚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努力打造职业教育强市,构建唇齿相依、共促发展的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创新链。他希望与会领导、专家和企业家对驻马店市深化产教融合、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打造产业发达之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等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


二、探索产教融合的多重路径


学校是产教融合的主体,他们的经验与做法、他们的实践与期待,是产教融合的根本动力。在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交流了他们的经验与看法。

联合国发展中国家工程技术科学院院长李怡章以“产教融合对于‘一带一路’人才战略的积极影响”为题,为论坛作首场主题报告。他在报告中指出,发展中国家为提高科技创新能力,要对大学进行重新定位,用拥有的知识创新能力,推动所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盲目追求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易造成发展中国家人才的流失,应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并辐射至其他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将对其他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的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中国应该成为发展中国家应用技术领域的领导者,将已有发展经验通过“一带一路”政策惠及其他发展中国家。

国家开发银行评审二局副局长张建伟作了“创新引领,开发性金融助推深化产教融合路径探索”的报告。他指出,产教融合是新时代深化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产教融合面向人才需求侧,是深化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措施。产教融合要形成利益共同体,达到合二为一目标,实现发展同步、目标统一。产教融合目前的主要问题是:产教融合格局尚未形成、企业参与动力不足、缺乏保障和激励机制。他提出,产教融合在实现路径上,要增强系统思维,强化顶层设计,实现市场运作。在措施上,要体制改革引领,政策配套保障,加快试点落地。在组织实施方面,要部委领军,各司其职,发挥优势,形成格局。

西交利物浦大学执行校长席酉民作了题为“新技术与未来教育”的报告。他指出,新技术是一场革命,每一次革命都会有很多人失业,学校怎样培养未来制造岗位人才,是教育面临的大问题,所以教育必须关注共享和共生,应对时代挑战。未来社会的生存技能是意义构建社交智能、新颖适应性思维方式、跨文化能力、计算思维、新媒介素养、跨学科能力、设计思维、认知负荷思维、协作学校如果不能教会学生这样的技能,学生就会继续失业,这就是教育面临的残酷现实。

英国斯旺西大学执行校长Iwan Davies教授作了题为“英国研究驱动的创业型大学对区域经济的影响”的报告。他指出,21世纪的大学将会发挥关键作用。所以,大学在培养人

才方面肩负着巨大责任。“一带一路”倡议是把世界连接在一起,在2030年,66%的人口将会住在城市里,这也是一个巨大挑战,这一挑战只能通过世界级的研究和当地的大学

进行通力合作才能解决。

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李修全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与人才需求”的报告。他指出,未来还会有一大批新的公司基于新的技术,创造新的模式,成长为新的巨头,从而成为下一个阶段整个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之一。伴随着技术的应用和产业模式创新,有一大批新的工作岗位伴随人工智能大量出现。综合看起来,从人工智能视角看,可能未来在大数据、人工智能、STEM相关人才、新兴信息技术人才、高技能型人才、文化创意型人才都会有一个增长型的发展趋势。

华中科技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文华学院院长刘献君教授作了题为“应用型大学发展与院校研究”的报告。他指出,几乎所有发展好的大学和学院都是有了有力的战略领导,才成为杰出的学校,战略是从定位开始的,学校定位涉及到人的培养目标、学校类型、服务面向、办学层次。应用型人才培养不仅要关注边界,而且要关注“交叉”。应用型比学术型难、比职业型难,每个学校都不一样,有的可能更靠近理论,有的更靠近技术,应用人才培养中的一个难点,是处理理论和技能、基础性和职业性关系,找到自己的位置。

三明学院院长刘健作了题为“基于乡村振兴服务设计的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的报告。他指出,作为地方本科高校,三明学院不忘初心,锁定地方性、应用型、开放式的办学定位,以工为重、以师为精、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办学布局,提出夯实基础加强发展、调整提高特色发展的两步走战略,建成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坚持应用型、地方性的办学理念,实施“一套方案、两个计划、三大平台”战略,以需求和产出为导向,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的四位一体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北京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李建军作了题为“乡村振兴与产教融合的新方向”的报告。他指出,随着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可能农村农业优先发展,创新融合的新时代会到来,要迎接这个新时代要有特殊的人才,应用型院校应当在这方面有所作为。


三、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的三大亮点


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是一个常设性的国际会议,创立于2014年,定于每年春季、秋季各召开一次,春季论坛设在河南驻马店。论坛的目标是按照市场化、国际化运作方式,打造中国教育的品牌论坛。

回顾历次论坛,可以发现,论坛的主题一直都非常鲜明,紧扣时代特色。第一届论坛以“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为主题,围绕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建设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等问题展开研讨。第二届论坛以“拥抱变革、创造价值——应用技术大学的使命与挑战”为主题,围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与使命”“新兴战略性产业与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中国特色应用技术大学的价值重建与评估体系研究”等议题展开。第三届论坛以“向‘互联网+’与智能制造进军”为主题,围绕“互联网+”、中国制造、大数据等国家战略等议题进行研讨。第四届论坛以“跨界·融合”为主题,设计了高校转型发展成果展示和经验交流、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紧缺人才培养、“一带一路”教育国际合作三个板块。

本届论坛设计了一个主论坛、七个分论坛和一个圆桌会议。主论坛邀请国家领导、外国政要、省部领导、中国工程院院士、行业领袖等嘉宾,就乡村振兴战略、新型城镇化、现代产业体系等重大战略、发展趋势和创新经验作主题报告,解读新时代、描绘新蓝图、把握新趋势。

七个分论坛分别围绕七个主题进行,“产教融合:新兴产业崛起与大学变革”“振兴战略:大学与乡村融合发展”“创新生态:大学与城市融合发展”“国际视野:大学与区域融合发展”“灵巧学习:课程供应链建设”“美丽中国:文旅产业人才培养与双创教育”“大舰战略:产教融合的集成平台——智慧学习工场”。分论坛以主题报告、创新案例、对话会、项目发布等形式开展。

本次论坛上,共有36位业界专家做专题报告,举办了7场对话会,22个单位和机构做了创新案例的分享,来自13个国家的20个政府机构,245所高校,120家企业,22家科研院所及24个社会组织机构负责人、校长和代表共78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的主会场通过在线平台进行了直播,在线观看直播人数超过30万人次,同步举办“地方本科高校产教融合、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成果展”。

综观本次论坛,三大亮点可圈可点。

一是突出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的根本遵循。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大学考察时指出,“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本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以“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为主题,总结了近些年中国高校转型发展的成果,交流了中国高校扎根中国大地,服务国家战略中的办学成绩,展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历史性变革和成就。同时,围绕服务新时代、建设教育强国的新方略,与会人员就大学与城市、大学与区域、大学与乡村、美丽中国等议题,共同探索如何扎根中国大地,深化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区域创新提供人才、科技支撑。

二是突出服务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方向。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着眼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一战略目标而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性举措,本次论坛也体现了这一要求与特点。扣住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线,论坛围绕新兴产业崛起与大学变革、大学与区域融合发展、新技术与未来教育等议题,遵循产教融合演化的逻辑,梳理总结了中国“百校工程”“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等引领性项目的实施成果,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创新,建设技术技能积累创新共同体。

三是突出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着力点。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2018年1月,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下发,乡村振兴战略提上重要日程。乡村振兴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对决胜小康社会具有特殊意义。探索解决城乡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矛盾的中国道路,这是新时代赋予高等院校尤其是地方高校的新使命。本届论坛将乡村振兴战略作为一个重要议题,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研究发布现代农业智慧学习工场(乡村振兴学院)建设方案,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一系列解决方案和资源准备,研究发布地方高校服务特色小镇建设的人才供应整体方案,推进新技术与现代农业、农村建设和农民发展的深度融合。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