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集团tyc539校医院

健康教育 当前位置: 首页 > 健康教育 > 正文

秋季呼吸道疾病预防科普知识

发布:校医院 作者: 时间:2023-10-16 11:07 阅读:

由于秋季温差较大,降水量减少,气候变得干燥,呼吸道黏膜防御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如流感、新冠等,同时合并肺炎球菌感染的几率也大大增加。因此,应提高警惕,加强秋季呼吸道传染病预防,防患于未然。

一、为什么秋季容易发生呼吸道传染病?

秋季气温变化频繁,人体内环境也随之发生改变,此时免疫系统调节不及时便会导致抵抗力下降;秋季干燥的气候有利于病原繁殖和传播,呼吸道作为抵御病原入侵的第一道防线,由于水分的缺失使黏膜上的纤毛运动减缓,灰尘、病原等更易于附着,进而侵入体内造成感染,导致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

常见的秋季呼吸道传染病主要有:流行性感冒、百日咳、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水痘、风疹、麻疹、猩红热、新冠等。这些疾病均属于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播途径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另外,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的肠道病毒也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如手足口病等。

除了呼吸道传染病外,合并感染也需要引起我们的警惕和预防。

随着新冠、流感等疾病流行状态的持续存在,多种病原体特别是由细菌引发的合并感染也需引起高度重视。合并感染可能会导致患者的临床症状加重,病程延长,治疗难度增大,死亡风险升高。

二、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人群

呼吸道传染病高发人群主要是自身抵抗力低的人群,如小年龄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以及免疫功能受损的人群。

1、儿童儿童机体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抵抗力较差,呼吸道防御能力弱,易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2、年老体弱者随年龄增大,机体抵抗力下降或呼吸系统防御功能降低,病菌容易侵入机体,引起呼吸道感染;

3、慢性疾病患者既往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下降,易患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

4、其他人群如过度疲劳、营养不良、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群,容易造成免疫系统功能受损而增加感染机会。

三、为什么会发生合并感染?

一些定植寄生在人体上呼吸道粘膜的细菌通常和人体和平共处,对人体无害,但当病毒侵入人体后,引起黏膜损伤,促进了细菌粘附和入侵,给细菌继发感染创造了条件,所以这些寄生的细菌又称为条件致病菌。而细菌感染进一步加重局部组织病变,降低机体免疫力,促进了病毒在人体内扩散和感染

四、分类

1、肺炎球菌(Streptococcus pneumoniae, Spn)即是人体常见的定植菌之一,健康人群感染Spn后多表现为在鼻咽部定植携带状态。但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定植在鼻咽部的Spn可以在局部移位导致鼻窦炎、中耳炎,或者向下呼吸道蔓延导致肺炎,甚至进入无菌部位(血液、脑脊液等)引发菌血症、脑膜炎等侵袭性肺炎球菌疾病(IPD)。

一项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病例中合并细菌感染的meta分析发现,2019年12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新冠病例呼吸道标本中有57%检出合并Spn感染,并且合并感染后会明显导致症状加重,与仅有新冠病毒感染的ICU患者相比,合并感染/双重感染的ICU患者死亡率显著升高(52.4% vs 25%,p=0.016)

2、流感病毒感染后继发Spn合并感染也易导致重症肺炎发生,如1918~1919年的西班牙流感大流行,造成了全球5000多万人死亡,其中流感感染后继发的细菌性肺炎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因素。此外,美国季节性流感导致的死亡病例中,约50%死于肺炎,其中绝大部分是肺炎球菌合并感染造成的。

五、常见呼吸道传染病的预防手段

接种疫苗是预防相应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新冠和流感都是疫苗有效预防的疾病,肺炎球菌性疾病也已被WHO列为需“极高度优先”使用疫苗预防的疾病。由于流感疫苗接种后2~4周才能产生保护水平的抗体,《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2022-2023)》明确建议:为保证受种者在流感高发季节前获得免疫保护,建议各地在疫苗可及后尽快安排接种工作,最好在当地流感流行季前完成免疫接种,并在整个流行季节均可提供接种服务

我国的流感疫苗有三价、四价灭活流感疫苗(IIV4)和三价减毒流感疫苗(LAIV3)。对IIV,首次接种流感疫苗的6月龄至8岁儿童应接种2剂次,间隔≥4周;以前接种过1剂次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则建议接种1剂次。对LAIV,无论是否接种过流感疫苗,仅接种1剂次。≥9岁儿童和成年人仅需接种1剂次流感疫苗。

目前在我国境内获批使用的新冠疫苗都已经通过前期的临床试验和大规模的使用证实了有效性和安全性。国家卫生健康委于2023年7月25日印发了《近期重点人群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工作方案》,方案指出已完成基础免疫或已感染新冠病毒的目标人群,在最近一次接种3~6个月后或最近一次感染6个月后(两种情况均发生的,以时间最近的一次为准),可接种1剂次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的疫苗。已接种含XBB变异株抗原成分疫苗的,现阶段不建议再接种此前印发的接种方案中可选择的其他种类疫苗。未完成基础免疫且未感染新冠病毒的人群,应先完成基础免疫接种。

≥18岁的人群可在一次接受免疫服务时,在两侧肢体接种部位分别接种灭活流感疫苗和新冠疫苗;<18岁的人群,建议流感疫苗与新冠疫苗接种间隔应>14天

目前已上市的肺炎球菌疫苗有13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PCV13)和23价肺炎球菌多糖疫苗(PPV23),其中PCV13有国产和进口之分,国产PCV13接种年龄从6周龄至5岁(6周岁生日前),在我国已具备成熟应用经验,近期进口PCV13接种年龄范围从6周龄-15月龄扩展至6周龄-5岁(6周岁生日前)PPV23与三价流感疫苗 、四价流感疫苗和带状疱疹疫苗同时接种,与单独接种相比,两种疫苗的免疫原性均未受到影响。

流感、肺炎球菌疫苗国内接种率偏低,需要提高接种意识

流感季来临前完成流感疫苗接种,既可以保护受种者,又可以构建起免疫屏障,阻断病毒传播,从而保护更多的人群。

WHO建议优先使用流感疫苗的群体包括孕妇、儿童、老人、基础疾病患者和卫生工作者。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流感疫苗接种率处于极低水平,尤其老人、慢性病患者、儿童等重点人群。2020~2021年流感流行季,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为3.34%;2021~2022年流感流行季,接种率仅2.46%,同比下降0.88%。我国流感疫苗接种率仍远低于WHO提出的达到“75%”的目标,也远低于发达国家,如美国2010~2022年5岁以下儿童以及65岁以上老人流感疫苗接种率均在70%左右。

2022年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周报发布的一项关于儿童PCV13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九个省份的覆盖率研究显示2019~2021年期间,0~15月龄婴幼儿至少接受了1剂次PCV13的比例分别为12.05%、21.99%和35.44%,完成基础免疫的比例分别为5.99%、12.30%和16.13%。我国PCV13覆盖率整体不高,虽近年来每年都在增加,但地区间还是存在较大差异。

国产PCV13-适用于6周龄~5岁(6周岁生日前)婴幼儿和儿童

PCV13和PPV23这两种肺炎球菌疫苗工艺不同,PCV13为多糖蛋白结合疫苗,PPV23为多糖疫苗。

多糖疫苗中Spn荚膜多糖抗原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2岁以下儿童免疫系统发育尚不成熟,接种多糖疫苗难以产生有效的保护性抗体,PCV13是将Spn荚膜多糖与蛋白质共价结合,能将非T细胞依赖性抗原转变为T细胞依赖性抗原,婴幼儿接种后能产生良好的免疫应答。

因此,≤5岁儿童接种肺炎球菌疫苗推荐选择PCV,PPV23适用于老年人群,也适用于2岁以上有高危风险因素的人群。不推荐无肺炎球菌性疾病风险的2岁以上儿童常规接种PPV23。

美国免疫接种实践咨询委员会(ACIP)、《肺炎球菌性疾病免疫预防专家共识(2020版)》、《中国儿童肺炎链球菌性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专家共识》不建议为2岁及以上无肺炎球菌性疾病风险因素的儿童常规接种PPV23。其主要原因是PPV23较PCV13有以下不足:

PPV23对预防非菌血症、非侵袭性肺炎球菌性肺炎的效力和效果尚存在争议

在儿童中,相对于PPV23,PCV13具有可以诱导免疫记忆、降低鼻咽部Spn携带率、对侵袭性和非侵袭性疾病的疫苗效果均较好等优势

研究显示,单一剂量的PCV13与PPV23非劣效比较时,对于大多数共有血清型,PCV13免疫原性高于PPV23

六、其他常规预防手段

除接种疫苗外,采取日常防护措施也可以有效减少呼吸道疾病的感染和传播,包括以下方面:

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毛巾或手肘部等遮住口鼻;勤洗手,尽量避免触摸眼睛、鼻或口;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根据天气变化适时增减衣物,避免着凉;多喝水,让呼吸道黏膜保持湿润;均衡饮食,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保证足够的营养;加强锻炼,充足休息,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增强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常开门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避免近距离接触有呼吸道疾病症状的患者;

一旦出现呼吸道症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必要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如病情出现进行性加重,则需就医诊治,患者及陪护人员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转载自河南疾控微信公众号)(整理:李婷婷  章荧平   审核:赵喜花


校医院

2023年10月16日


上一条:校医院邀请洛阳市红十字会讲师团成员为经济与管理学院学生进行急救知识培训    下一条:全国高血压日——健康生活,理想血压

栏目列表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