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开展2024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系列活动(一):探索华夏文明,传承非遗文化

发布时间:2024年08月24日 20:54作者:校团委编辑:仲昭麟来源:校团委

环境化学与工程学院“跟着总书记‘读万卷・行万里’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掠影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探寻非遗傩戏”暑期社会实践团、艺术设计学院“河洛新E青年行”暑期社会实践团活动掠影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五四青年节对全国广大青年寄语精神,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我校开展了以“青春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

4支省级重点团队、30支校级重点团队,总计196支实践团队,累计1.3万名洛理工学子开展实践活动。

探华夏根源,铸文化自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团

环境化学与工程学院“跟着总书记‘读万卷・行万里’暑期社会实践团”的目的地是两个在中国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遗址:洛阳二里头遗址和安阳殷墟。在这里他们聚焦华夏起源,探索文明演进,读懂“何以中国”。

在这场研学之旅中,实践团成员们不仅通过实地考察学习了历史知识,更深刻体会到了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泱泱中华,历史何其悠久,文明何其博大,这是我们自信之基、力量之源”的重要论述。他们深刻认识到,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和丰富内涵,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和自信的源泉。

为了更好地传播和分享这次研学的成果,实践团以一场别开生面的“沉浸式思政课”的形式,开展了互动式宣讲活动。他们利用图片、视频、讲座和讨论等多种方式,将研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生动地呈现给了更多的人。通过这种方式,他们希望能够激发更多人对中华文明的兴趣和热爱,引导大家深入探索中华文明的起源与发展,赓续中华文脉,坚定文化自信。

寻韵非遗路,青春共华章,中华文化传承团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探寻非遗傩戏”暑期社会实践团9名成员,带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对知识的追求,前往安徽省池州市贵池区茅坦村,深入探索和学习茅坦傩戏——一项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统艺术形式。他们用了近20天时间,亲身体验傩戏的面具制作、服饰设计、舞蹈动作和音乐伴奏,全面了解这一艺术形式的保护和传承现状。通过与当地傩戏艺术家的交流,实践团成员们将学习傩戏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以及其在现代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

艺术设计学院“河洛新E青年行”暑期社会实践团师生,深入洛阳市及其周边地区,寻访了多位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传承人。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对包括压花制作、宋氏面塑、木制烙画等一系列非遗项目进行了深入地调研和学习。在调研过程中,实践团成员们不仅学习了非遗项目的制作工艺和技巧,还探讨了如何将传统艺术与现代设计理念相结合,使这些古老的手工艺在当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通过与传承人的互动,实践团成员更加深刻地理解了非遗文化的价值和传承的重要性,同时也对传统文化创新性转化和创造性发展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目前,我校各二级学院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中。各实践团队会紧密结合时代发展的需求,学生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锻炼自我、服务社会,扎实完成各项实践活动。


(一审:杜怡梅  二审:仲昭麟  三审:赵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