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又发生了两件大喜事,那就是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和黄晓明、杨颖大婚。本来毫无关系的两件事,却因屠奶奶的一句话玩笑话“诺奖不够在北京买半个客厅”,被一些“忧国忧民”之人迅速拿来联系到了一起。他们认为在同一时期发生的两件大事上,媒体过多的将目光投入到黄晓明身上,而忽略了对屠呦呦的关注,是不恰当的,从而发出“娱乐当道,国家危乎”的言论。一篇名为《一生努力不及一场秀》的文章更是从多方面将屠呦呦和黄晓明进行对比。在我看来,屠呦呦和黄晓明一个是搞科研工作的,一个是搞文艺工作的,本就是不同领域的人,本身也无可比性,拿他们两个来比较其实是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的。
在屠呦呦看来青蒿素衍生物的研究成功,是多年来研究团队集体攻关的成绩,青蒿素的获奖是中国科学家群体共同的荣誉。这也标志着中医研究科学得到了国际科学界地高度关注,这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中国科学家们的骄傲。对屠呦呦来说这就是她倾尽毕生心力得到的回报,而所谓的媒体宣传报道,功名利禄,都是无关紧要的身外之物。因此对于屠呦呦受媒体关注过少而引发的言论,恐怕只是一些人的无意义之谈,而且国人对屠呦呦的关注和尊重决不能用在媒体前的曝光度来衡量,而是取决于她对人类发展所做出的贡献。
而在黄晓明看来,媒体的关注度本就是他所需要的。他需要通过提高在媒体前的曝光度来提升自己作为演员的知名度,以便拓宽自己的演绎道路。这本无可厚非,但真正评价一名文艺工作者的标准其实应该是作品。试想,如果黄晓明长时期没有受欢迎的作品问世,那他的婚礼就算再豪华也不太可能受到过多的关注吧?此外,有人说黄晓明为他的婚礼斥资两亿多是炫富行为。但我觉得,他所有的财富都是辛勤工作所得到的正当回报,是合法权益,就算炫,他炫的也应该是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吧。这比起当下某些整天无所事事却在做着可笑的富豪梦,拿着父母的血汗钱去结婚的年轻人,要值得表扬的多吧?
说到底,拿屠呦呦和黄晓明受关注度不同来扩大事态的严重性,纯属是无稽之谈,毫无意义。其实早在2011年屠呦呦获得具有“诺贝尔奖风向标”之称的拉斯克奖医学奖时,就曾在国内引起过轰动。那时就有专家预测屠呦呦将会是下一个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获得者。对于研究者屠呦呦来说,所需要的正是安静的研究环境。当下媒体没有天天围着她做过多的采访,而把关注点放在黄晓明身上,其实也算是一种理智的做法。
“成功之花,人们往往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儿却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一些人单纯的拿屠呦呦和黄晓明对比却忽略二人的本质差异能有什么意义呢?而真正应该关注的焦点以及真正意义是看到他们背后的付出和努力,反思并激励自己,厚积薄发,臻于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