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概述
(一)学科发展概述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系统研究人的思想道德素质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综合运用其他相关学科理论成果,在总结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政治性、科学性、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经历了以实践为基础,从经验到科学再上升为独立学科的历史过程。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动员和发动广大人民参加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保障我国革命和现代化建设顺利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被称为“生命线”和“中心环节”,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改革开放以来,学科专业目录经过三轮大的调整、修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定位几次变换。在1993~1997年一度归属于教育学门类,1997~200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成为法学门类政治学一级学科下的一个二级学科,2005年12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增设和调整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及所属二级学科的通知》,正式确定增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确立为二级学科,隶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
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德育教研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之后30多年主要承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课程的教学,并着手开始了相关的科学研究,逐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动了我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近几年,面对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社会变革,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突出对思想政治教育基础理论及其应用的研究,进一步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和发展,形成了“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分别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手段方法的创新等三个方面推进学科研究和发展,实现学科建设的三大任务:服务社会发展、服务教育教学、服务人才培养。
(二)学科发展的基础
该学科点经过多年发展逐渐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研究领域、相对明确的研究方法和相对集中的研究队伍,为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现拥有2个市级重点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洛阳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洛阳公共文化”研究中心和1个院级研究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所,社会科学系根据研究需要成立了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这些研究机构为学科发展提供平台,一方面积聚了队伍、凝练了方向,同时也产出了一批优秀成果,《洛阳经济社会发展蓝皮书》,“洛阳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洛阳社区社会管理体制探索”、“洛阳社会保障发展研究”、“和谐中原建设中的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研究”、“中原文化的特征及对华夏文化的影响研究”、“河南省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研究”、“大学生就业软实力的开发研究”等调研报告,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管理、人才培养中的作用,积极服务洛阳经济社会发展和中原经济区建设,积极服务高校人才培养。本学科点拥有一支优秀的教育教学队伍,在学院精神文明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学生管理、素质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时在硬件方面拥有图书资料丰富的人文社科资料室、院级教学团队1个、河南省高校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3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院网络重点建设优秀课程2门,院主干建设课程1门,学院设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党建研究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 ,构建了一个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和大学生素质培育平台。
二、研究方向及队伍
研究方向一: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是社会管理的一种方式和重要路径。快速的社会变革和急剧的社会转型,对中国的社会管理创新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管理功能,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的系统整合,对构建和谐秩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从学术维度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管理功能及实现模式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系统整合的路径,这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一个新方向。本研究方向重点关注以下内容:西方社会管理理论与实践,转型期中国社会管理的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管理功能与挖掘,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管理的系统整合,思想政治教育促进社会管理的路径与策略,思想政治教育实效评估及机制创新等等。
研究方向
|
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
|
学术带头人
|
姓名
|
年龄
|
性别
|
职称
|
学历
|
学位
|
毕业学校
|
贾金玲
|
46
|
女
|
教授
|
本科
|
硕士
|
河南大学
|
学科组
成 员
|
韩洪涛
|
48
|
男
|
教授
|
研究生
|
博士
|
华中师范大学
|
卢守亭
|
39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硕士
|
东北大学
|
勾晓瑞
|
42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硕士
|
云南民族大学
|
梁红卫
|
43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博士
|
西北农林大学
|
研究方向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的新方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全球化时代的高校,既是科学文化教育、研发、撒播的中心,同时更是民族精神传承、弘扬、培育、创新的基地;全球化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际相结合,同时更要注重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相结合。本研究方向主要侧重两方面:一是利用独特优势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通过深入研究,充分挖掘,可为当下思想政治教育所用。二是利用独特优势研究中国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内含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如独立自主、维护统一的爱国精神,崇真求实、经世致用的实事求是精神,天下为公、公而忘私的精神等等,这是传续民族文化,形塑思想政治教育特色的宝贵财富。
研究方向
|
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
学术带头人
|
姓名
|
年龄
|
性别
|
职称
|
学历
|
学位
|
毕业学校
|
武铁传
|
48
|
男
|
教授
|
本科
|
硕士
|
郑州大学
|
学科组
成 员
|
翟爱玲
|
48
|
女
|
教授
|
本科
|
硕士
|
郑州大学
|
王治涛
|
49
|
男
|
副教授
|
研究生
|
硕士
|
河南大学
|
赵壮道
|
48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博士
|
天津师范大学
|
牛建立
|
44
|
男
|
讲师
|
研究生
|
博士
|
南开大学
|
研究方向三: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本研究方向重点对我国“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历程进行梳理总结,对校园文化的结构及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系统的探讨,分析研究高校校园文化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实现途径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本研究方向有一支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研究和团学工作实践的优秀队伍,学院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积累了很多经验,各种类型的文化学术沙龙、讲座及“大学生学术科技创新活动月”、“大学生心理健康节”、“大学生社团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已经成为我院特色的品牌,在大学生中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
研究方向
|
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学术带头人
|
姓名
|
年龄
|
性别
|
职称
|
学历
|
学位
|
毕业学校
|
陈岩
|
50
|
男
|
教授
|
本科
|
硕士
|
武汉理工大学
|
学科组
成 员
|
卢爱新
|
43
|
女
|
副教授
|
研究生
|
博士
|
华中师范大学
|
夏新颜
|
37
|
女
|
副教授
|
本科
|
硕士
|
武汉理工大学
|
陈运春
|
36
|
女
|
讲师
|
研究生
|
硕士
|
陕西师范大学
|
卜晓颍
|
35
|
女
|
讲师
|
研究生
|
博士
|
上海师范大学
|
三、建设规划
建设思路:遵循注重基础、跟踪前沿、立足现实、着眼教育的建设思路,以基础理论研究为依托,以前瞻性、前沿性研究为导向,以应用研究和实践应用为重点,按照提升学科的学术影响力、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影响力和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的影响力的要求,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创新与发展,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建设原则:坚持学科建设的实践发展与理论创新的统一;坚持学科建设的继承性与现代化的统一;坚持学科建设的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坚持学科建设的综合性与独立性的统一,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化。
建设目标:1、进一步凝练学科方向。结合我院实际和研究特色,确立形成了三个稳定的研究方向“社会管理与思想政治教育”、“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校园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三个研究方向要从学科建设的高度始终围绕一个主题: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与发展,突出两个重点: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研究,强化三大任务:服务社会发展、服务教育教学、服务人才培养,从学术维度和实践视角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及资源进行挖掘和开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实现模式进行分析研究 不断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视野,不断充实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内容,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研究方法。
2、进一步构筑学科基地,建立优质教学科研资源。在现有的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和研究所的基础上,更好发挥科研平台作用,力争申报更高级别的研究基地1个(河南省教育厅)。在现有精品课程、网络课程、优秀课程等课程资源基础上,力争建立1-2门省级的资源共享课程。根据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需要,建设2-4个社会实践教学基地。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党建研究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的作用。
3、进一步优化学科队伍。做好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工作,三年后,学科组有博士学位的教师达8人,教授达到8人。力争在省级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创新团队等方面有突破。加强学术交流,每年选派2-3人赴著名高校或科研院所做访问学者进行学术进修课程进修,鼓励参加相关学术会议或专题咨询报告。不断扩大学科影响力,力争使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在省内的影响力扩大。培养院级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院级学术带头人1人,力争培养省中青年学术骨干1人。
4、进一步提升学科研究水平和服务能力。树立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的新理念,不断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服务社会建设、服务人的全面发展、服务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的能力,更好发挥本学科“传承文化、资政育人、服务社会”的作用。围绕学科方向,发表一批高质量学术论文和学术著作。主持完成省部级课题23项,其中教育部等部委课题2项,力争1项国家级课题。省部级以上成果奖5项。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调研,形成专项调研报告30项。人才培养计划:稳定现有与河南科技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计划,与河南大学、河南工业大学加强联系,进一步扩大联合培养计划;在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重点做好全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工作,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进一步发挥好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服务学院整个人才培养任务的落实。
措施与方法:
1、鼓励本学科点老师积极参加学历教育学习,提高自身学历层次和学术水平。
2、积极推荐青年骨干教师赴重点院校进行课程进修、访学,提高其自身教学、科研能力。
3、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学术会议,开展学术交流。
4、积极承办、学术会议,扩大学术影响力。
5、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教学竞赛等活动,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术论坛活动。
6、加强内部的制度和目标管理,调动主观能动性,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7、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寻找合作切入点和发展的契机。
8、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与发展的理念,开阔学科视野,加强应用研究和比较研究,加大实践调研和个案探究,总结经验模式,加强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