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2-08 左鹏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这是继2005年1月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召开11年后,中央再次召开的关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会议,两次会议都是总书记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
正如在会议上作总结讲话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同志指出,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事关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和针对性,是指导做好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纲领性文献,对于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刘云山说,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在提高思想认识、解决突出问题、抓好任务落实。
一、明确办学方向
方向涉及根本,关系全局,决定长远。1937年,毛泽东为延安的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动机动的战略术。其中,放在第一位的就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再次指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这里,放在第一位的仍然是德育,而教育培养出来的劳动者首先要拥有社会主义觉悟。1978年,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学校应该永远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这一论断再一次说明了政治方向是学校工作的灵魂,指出了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1994年,江泽民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各级各类学校都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四有”新人。2010年,胡锦涛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指出,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志形态工作的主导权,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而在此次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高等教育肩负着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那么,正确的政治方向是什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扎实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所以,我们的办学方向就是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四个服务”: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由我国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所决定的。
大学是社会的一部分,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孤立存在。一个国家大学的办学方向总是和它所处的文化传统、社会制度、时代环境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有什么样的社会文化土壤就会孕育出什么样的大学文化,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就会形成什么样的大学制度。比如,中世纪的教会大学与现代西方大学的办学理念是不同的,现代德国大学与现代美国大学办学模式也是不一样的。我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宪法》第一条明确规定: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中国的大学必然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属性,这是我国大学与西方大学最本质的区别,也是中国大学的最大特色,具体体现在指导思想上——坚持马克思主义,在基本制度上——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在价值诉求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可靠接班人。所有这些,都体现了中国大学与西方大学的根本不同。
中西方大学在办学方向上,也就是培养人才的方向上是根本不同的。但是中西方大学在注重办学方向、人才培养这一点上又是完全相同的。正如美国教育部国际研究学院的院长所说,我们学校的任务就是教学生政治社会化技术,或者叫公民技术,中国叫德育或者思想政治教育,我们叫公民教育,叫做政治社会化。我们都知道,美国大学的入学考试制度SAT在改革,比如增加作文篇幅,采取新的计分办法。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的考试内容将侧重美国的建国文献和公民自由,把《美国宪法》《权利法案》的相关章节列入其中。这就意味着,若干年内,仅在中国每年就有十多万学生研读美国的《独立宣言》《权利法案》。美国将首次不通过电视剧或者政治人物演讲,而是通过中国人关心的考试来系统地影响中国数十万学生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2013年3月22日,美国教育部下属机构国家教育统计中心的网站在“每日语录”一栏中引用了一句毛泽东的名言:对自己,“学而不倦”;对人家,“诲人不倦”。立即有参议员当面指出,要求教育部解释为什么引用共产主义者的话,而网站也被迫删除了毛泽东语录,更换了林肯的名言警句。这就是美国教育部门在世界多元文化面前的实际表现。
可是在我国,总有人主张中国的大学要中立化、去政治化、去意识形态化。这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历史地看,西方现代大学脱胎于中世纪的教会大学,虽然经过启蒙运动的洗礼,但是始终没有放弃“布道者”的角色。况且,西方国家的大学也不是价值中立的,世界各国都把大学看作传播、培养、塑造符合本国文化传统价值观的主阵地,都把为本国发展培养可用人才、可靠人才视作大学的根本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同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的,办好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必须有中国特色。没有特色,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依样画葫芦,是不可能办成功的。世界上不会有第二个哈佛、牛津、斯坦福、麻省理工、剑桥,但会有第一个北大、清华、浙大、复旦、南大等中国著名学府。我们要认真吸收世界上先进的办学治学经验,更要遵循教育规律,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而今天,扎根中国大地所办的大学只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怎么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具体要做到“四个坚持不懈”,就是要坚持不懈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不懈促进高校和谐稳定,坚持不懈培育优良学风和校风。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取得了非常显著的进步。每年进入大学的新生多达700万,大学毛入学率已经达到37.5%。这对于我国这个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来说,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成就。同时,我们的整体办学条件、科研实力都获得了大幅提升,一批重点高校和学科也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对此,我们感到振奋,同时也必须清醒地看到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仍然存在着短板和不足。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一些高校办学方向模糊,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被弱化、边缘化、标签化,尤其是个别高校教师热衷于在课堂上传播西方价值观念,个别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热衷于使用西方原版教材,照搬西方学术评价标准。
2014年10月14日,辽宁日报刊发了一封题为“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的公开信,其由头是辽宁日报官方微信公众号里一些大学生微友的留言。一些大学生反映部分高校教师,尤其是经济、法律、社会学、行政管理等与哲学文史等社科领域的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每当结合现实问题,常常会表达出一些消极负面的情绪,谈到好的,都是外国的,不好的,都是中国的,中国成了负面典型的案例库。还有的老师,把个人生活的不如意和牢骚也带到了课堂上,这些都让同学们感到心情灰暗。为了掌握第一手素材,辽宁日报在省内外的几所高校进行了为期两个多月的调查,最后概括出大学课堂上的中国三类问题:一是缺乏理论认同。有的老师用戏谑的方式讲思想理论课,揭秘所谓马克思恩格斯的“隐私”;将毛泽东与古代帝王进行不恰当比较,解构历史,肆意评价;对党的创新理论不屑一顾,动辄把实践中的具体问题归结为理论的失败。第二是缺乏政治认同。有的老师传递肤浅的“留学感”,追捧西方“三权分立”,认为中国应该走西方道路;公开质疑中央出台的重大政策,甚至唱反调;片面夸大贪污腐败、社会公平、社会管理等问题,把发展中的问题视为政治基因缺陷。第三是缺乏情感认同。有的老师把自己生活中的不如意变成课堂上的牢骚,让学生做无聊的“仲裁”;把“我就是不入党”视为个性,显示自己“有骨气”;把社会上的顺口溜和网络上的灰色段子当做论据,吓唬学生“社会险恶”,劝导学生“厚黑保身”。此文章一出,立即捅了大马蜂窝。支持者说,辽宁日报敢于亮剑,揭开了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盖子,说出了大家都知道但没人敢说的话。而反对者则对辽宁日报进行公然“围剿”,说辽宁日报的公开信是在“整黑材料,是文化特务和间谍行为”。这些支持者和反对者大都也来自高校。
在激烈的争议中,2015年1月19日,新华社摘要播发了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也就是中办发〔2014〕59号文。意见提出,高校作为意识形态工作前沿阵地,肩负着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做好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是一项战略工程、固本工程、铸魂工程,事关党对高校的领导,事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意见》发布后的第三天,也就是1月21日,《环球时报》发表文章《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是难啃的硬骨头》,指出一些自由派人士,包括一些大学教师在网上表达对《意见》的不满,这恰恰凸现了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形势的严峻性。
24日,求是网发表署名文章《高校宣传思想工作难在哪里?》,文章提出,“呲必中国”究竟是不是当今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的确有一些人把抹黑中国当作时尚,高校教师通过微博、微信传播西化思想已经不是个例。
29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教育部学习贯彻《意见》精神座谈会上表示,《意见》的贯彻落实要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管理,特别是加强教材建设和课堂讲坛管理。加强对西方原版教材的使用管理,绝不能让传播西方价值观念的教材进入我们的课堂;决不允许各种攻击诽谤党的领导、抹黑社会主义的言论在大学课堂出现;决不允许各种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言论在大学课堂蔓延;决不允许教师在课堂上发牢骚、泄怨气,把各种不良情绪传导给学生。此言一出,批评和讽刺之声随即而至。实际上,袁贵仁部长在这里提出的“四个决不”,并不是新提法、新要求,而是重申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贯要求,这样的要求是由我国国情、政体决定的,是由宪法法律决定的,是不容置疑的底线。但是当时的“沈岿三问”竟然在网上疯传,还把火烧到了袁贵仁个人身上,这就是一个怪现象了。这只能说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要加力,需要抓好,维护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方向,已经到了守底线的地步。
2016年12月9日,新任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的刊物《紫光阁》上发表文章《切实加强党对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指出教育系统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基础。从社会情势来看,很多意识形态的错误东西都出自教育战线。教育系统是我们党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敌对势力对我们的渗透首先选定的是我们教育系统,是校园。意识形态工作能力建设搞不好,教育战线的意识形态工作就是“拿着工资演戏”,讲台上照讲,学生该干什么干什么,内容似乎很丰富,效果其实很“骨感”。这就是目前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所面临的严峻复杂的形势。为了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中央召开了这次会议,出台了相关文件。会议也好、文件也好,首要明确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
二、坚持立德树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把立德树人确立为高校立身之本是一个新提法。以往,我们在概括大学责任时常说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这四个方面的内容。这个概括没有错,但是现在看来,人才培养的核心位置很容易被淹没。人才培养是高校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是根本的根本,把立德树人确立为高校的立身之本其实是一种本位的回归。
其实,“立德树人”的思想由来已久。早在春秋时期的《左传》中就出现了“立德”的思想。所谓“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就是说,一个人要达到人生的最高境界,首先要树立高尚的道德情趣,实现崇高的道德理想。其次要追求事业上的成功,建功立业。最后要实现思想的理论化、系统化,也就是著书立说。我国古代很多读书人终生追求的“人生三不朽”就是立德、立言、立功。其中,立德被摆在“三不朽”的首位,这也反映了我国古代社会对道德的追求,对德育的重视。而“树人”的思想最早见于《管子》,“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意思是说,种粮食是为当年打算,种树是为十年以后打算,而培养人则是为长远打算。古人在千年前就已经充分认识到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立德是为了树人,树人首先要立德。任何历史时期都强调人才的两个基本标准:德和才。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曾经引用北宋政治家司马光的话:“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也借用群众的评价:“有德有才是正品,有德无才是次品,无德无才是废品,无德有才是毒品。”虽然这两段话针对的是党员干部的党性教育,但实际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同样适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一个基本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教育引导学生“四个正确认识”,也就是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这“四个正确认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目标任务,实际上也是一个回归。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红红火火,内容不断扩展,形式不断翻新,很多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工作也被纳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范围,确实很乱很杂。这次会议明确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目标、主要任务是教育引导学生“四个正确认识”。“四个正确认识”最终所要达到的目标是让学生珍惜韶华、脚踏实地,把远大抱负落实到实际行动中,让勤奋学习成为青春飞扬的动力,让增长本领成为青春搏击的能量。而远大抱负的确立,需要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正确认识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世界和中国发展的大势就是马克思主义揭示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性,从历史发展和社会实践中走出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就是用中国梦激扬青春梦,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进的路,自觉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国家民族的事业中,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
而准确把握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认清大学生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就需要全面客观地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中国特色跟谁比,比什么?可以跟发达国家比,可以跟发展中国家比,还可以跟原社会主义国家比。
跟发达国家比,不是比发达,而是比今天的发达国家是怎么发达起来的。这样一比,就比出来了英国“羊吃人”的圈地运动、美国印第安人的血泪之路;比出了早期资本主义对内的残酷剥削,对外的殖民掠夺;比出了马克思当年说的“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一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西”。中国要发展、要发达,不可能再走发达国家当年走过的路子。那么,发达国家是怎么维持它的发达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当资本、商品、服务在全球流动起来之后,西方一直处于生态链的最高段,财富的汇集变得前所未有的轻松。从总体来看,西方一直是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也就是说,世界上大多数高端品牌都来自西方,全球的教育中心、最大的旅游市场也都在西方。比如说,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它的发达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美元国际货币地位的支撑。有了美元的国际货币地位,美国就可以超量发行美债,就可以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地换来各种商品和服务。这样的优势地位是今天的中国不可能获得的。可就是这些发达国家,如今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从金融危机到社会危机,从“占领华尔街”到“黑夜站立”“民族之春”,从所谓的民粹泛滥到移民危机,日子过得并不太平。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转过头来关注中国模式、中国道路。
再跟发展中国家比。二战以后,亚非拉出现了一系列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可60多年过去了,这些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哪一个有真正发展起来?印度号称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菲律宾号称代表着东亚最悠久的民主。但真实情况如何?这里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一百多年前攻占北京的八国是当时的资本主义世界八强,今天,世界上最主要的工业化国家组成了八国集团(2014年俄罗斯退出了八国集团)。一百年前的八国联军与八国集团相比较,只有加拿大取代了当年的奥匈帝国,另外的七个国家原封未动。这就是说,在过去一百多年的发展中,很多国家想跻身到世界强国之列,都没有成功。
再跟原社会主义国家比。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东剧变发生以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前苏东各国,纷纷效仿西方模式,走上了所谓的民主改革之路。结果事与愿违,不少国家陷入了更加深重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危机。比如俄罗斯,在叶利钦统治期间,国内形势非但没有丝毫改善,反而险象环生,甚至上演了现代民主国家极为罕见的“总统炮打议会”的闹剧。在今天,俄罗斯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很大程度上靠的是当年苏联留下来的那点“硬家当”。11个前苏联加盟共和国中有9个国家的大多数35岁以上居民认为,苏联解体前的生活好于解体之后。经历过苏联时期的64%俄罗斯受访者认为苏联时期的生活质量更高,乌克兰有60%的受访者同意这一观点,亚美尼亚和阿塞拜疆的这一比例最高,分别为71%和69%。中东、北非一些国家自2011年“茉莉花革命”以来,在西方价值观的鼓吹下,被折腾得不成样子。有的国家四分五裂,有的国家战火纷飞,伊拉克、利比亚、叙利亚就是这些国家的典型。
这样一比,我们就比出了“四个自信”。“四个正确认识”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目标和主要任务。如何实现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事是具体的,时是变化的,势是发展的,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有的放矢,不断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三、创新方式方法
创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就是做到“五个要”。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
第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遵循这三大规律的前提就是要准确把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一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矛盾就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与学生现有思想政治素质之间的矛盾。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所需要的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已经明确,就是在“四个正确认识”当中树立起来的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及为了实现这个理想而脚踏实地、不懈奋斗。而学生现有的思想政治素质又如何呢?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文)的说法,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积极、健康、向上。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当然,在一些大学生身上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趋向扭曲等问题。自1990年以来,教育部每年都要进行一次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查,而调查的结果也印证了这一点。比如,2016年调查的结论就是当前大学生思想主流继续保持积极、健康、向上、向好的良好态势,具体表现为充分肯定党和政府的工作,“四个自信”进一步坚定,普遍关注国内外政治、经济热点问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主流我们必须积极肯定,但是近些年来,媒体披露的一些现象、观点也值得我们的关注和反思。
2008年,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提出,现在的教育正在培养出一批“绝对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所谓“绝对”,是指一己利益成为他们言行的唯一的绝对的直接驱动力,为他人做事,全部是一种投资。所谓“精致”,是指他们有很高的智商,很高的教养,所做的一切都合理合法无可挑剔,他们惊人地世故、老到、老成,故意做出忠诚姿态,很懂得配合、表演,很懂得利用体制的力量来达成自己的目的。2016年11月18日,北京大学心理健康与教育咨询中心副主任徐凯文在一次演讲中提出一个新词——“空心病”。他说,他做过一个统计,在北大一年级新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中,有30.4%的学生厌恶学习,或者认为学习没有意义;还有40.4%的学生认为活着没有人生的意义,现在活着只是在按照别人的逻辑活下去而已。“空心病”的提法引起了社会的高度关注。徐凯文还说,“空心病”看起来像抑郁症,但问题是所有治疗抑郁症的药物都无效。实际上,是价值观缺陷导致的部分大学生心理障碍。
2016年12月26日,江南大学唐忠宝副教授在《环球时报》发表文章,呼吁关注高校学生灰色群体。他说,根据不同的政治倾向,高校学生大致呈现“181”结构:10%是坚定爱党爱国、传播正能量的群体,10%对现行体制一味批判、吐槽甚至谩骂,80%属于灰色地带,对政治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可以被称为政治“无立场”群体。他认为,对于10%的正能量群体,无需过多引导,他们也会自发地爱党爱国。而另一拨10%群体,以反主流为荣,喜欢读野史,热衷“翻墙”。在互联网上,这类群体自认为有思想、有主见,常常围攻甚至谩骂正能量的声音。其余80%的灰色地带群体,其思想与价值观大致表现为两个基本倾向:精致利己与娱乐至上。一方面,他们是“务实、从容、理性”的一代,普遍关注学分、绩点、就业、奖学金、保研、外语以及考取各类证书等等,对于自己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有着较为清晰的认识,具有较强的功利主义与实用主义倾向。另一方面,他们对娱乐化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热衷网游、韩剧、美剧,喜欢“奇葩说”、Papi酱。
这就是不同渠道对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不同评价,也是我们今天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基础。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就需要我们全面了解这个基础,准确把握这个基础,做到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第二,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在这方面,习近平总书记首先谈到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他说,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我们知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中心环节。
2004年3月,有记者和专家在北京的一些高校通过暗访的形式深入两个课堂,看学生听课情况并采访教师和学生,最后形成一份调研报告。时任总书记的胡锦涛同志看到这个报告后,表示甚感忧虑,要求本着与时俱进的精神,从培养师资队伍、加强教材建设、改革教学方法、改进宏观指导等方面下功夫,力争在几年内,使公共理论教学情况明显改善。随即,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在全国范围内展开大学生思想教育即高校公共理论课教学调研工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紧接着,中宣部、教育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连续下发近20个配套文件,分解落实中央16号文件精神。这些文件涉及大学生教学、管理的方方面面,校园文化、校园网络、大学生社会实践、大学生社团、大学生心理健康、毕业生就业、师德和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等都囊括其中。16号文件和随后下发的一系列配套文件成为这些年来我们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性文件。而在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方面面工作当中,居于核心的就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工作。2005年起,原先的两类八门课减少到四门,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编写提纲是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审定通过的,教材编写工作被纳入了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
在一系列文件精神的指导之下,近年来我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确实做了不少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尤其是在教育教学方法上,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教学手段已经基本普及,研究式、参与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被广泛使用,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的实践活动蓬勃开展,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面貌大为改观。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比如,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部分教师专注于教学形式的翻新,以致在课堂上例子多、理论少,娱乐多、快乐少,感动多、感悟少,对技术的依赖越高,理论的说服力越低,理论解释变成了调侃和戏谑,甚至滑向了娱乐化、碎片化、简单化的边缘,在老师好、学生好、课堂好的场景中淹没掉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本来面目——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这就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这样的局面必须改变。而要改变这样的局面就需要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而不是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
除了思想政治理论课,习近平总书记还谈到了其他各类课程,他说,要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这就告诉我们,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只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其它各类课程都有自己相应的责任,首先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类课程。
第三,要加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和教材体系。关于这方面的内容我就不多讲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有着非常明确的要求。
第四,要更加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广泛开展文明校园创建,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一是校园文化活动,二是各类社会实践,也就是说,文明校园的创建不只体现在硬件上,更体现在软件上。不是造几个景观那么简单,而是要提炼出大学的精神气质,而大学的精神气质一定是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的。这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所必须做到的。
第五,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早在2013年8月19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就提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宣传思想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的,人在哪儿重点就应该在哪儿。我国网民有近六亿人,手机网民有四亿六千多万人,其中微博用户达到三亿多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确实,随着移动时代的到来,手机已经逐渐取代报纸、广播、电视、台式电脑成为第一媒体,以前没有条件和时间上网的人群现在可以随时拿出手机获取信息。对大学生来说,无论是休息闲暇,还是食堂吃饭、教室自习、图书馆看书,都会习惯性地拿出手机进行媒体阅读。移动网络已经极其深刻地影响到了大学生的思想。各种思想势力也正是看中了这一点,想要通过移动媒体影响青年人的思想。而青年人的情绪也很容易被不同的力量从不同的方向点燃。
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如果不在互联网上影响学生、抓住学生,不把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敌对势力就会利用互联网影响学生、抓住学生,进而“扳倒中国”。美国前驻华大使洪博培2012年回国参加美国总统竞选时说,我们应该怎么做呢?我们应当依靠我们在中国内部的同盟军,他们被称为年轻人、网络一代。中国有5亿网民和八千万博客,而他们将引领中国的变革。这就意味着将扳倒中国,这样我们将有机会重新崛起,赢回美国制造业的强大。所以说,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式方法,一定要学会利用网络,要能够掌控网络。
四、打造过硬队伍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期以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兢兢业业、甘于奉献、奋发有为,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要拓展选拔视野,抓好教育培训,强化实践锻炼,健全激励机制,整体推进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等队伍建设,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既肯定了原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辛勤工作,也提出了进一步建设这支队伍的努力方向。
那么,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到底由哪些人构成的呢?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列举出了三类七种人,即高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心理咨询教师。在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还对教师提出了特别要求。他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使命。传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这里强调的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传道者首先要明道、信道。高校教师要成为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要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要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坚持教书和育人相统一,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坚持学术自由和学术规范相统一,引导广大教师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对广大教师提出了“四个统一”“三个德”。
五、加强党的领导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我国高等教育,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牢牢掌握党对高校工作的领导权,使高校成为坚持党的领导的坚强阵地。党委要保证高校正确办学方向,掌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主导权,保证高校始终成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坚强阵地。这是总体上对党委提出的责任和要求。对于各级、各地党委和高校党委也分别提出了要求。各级党委要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位置,加强领导和指导,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各方面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党委书记和有关部门党组书记要多到高校走走,多同师生接触,多次去高校作报告,回答师生关注的理论和现实问题。要加强同高校知识分子的联系,多关心、多交流、多鼓励,善交朋友、广交朋友、深交朋友,多听他们的意见,真听他们的意见。对高校党委来说,则要对学校工作实行全面领导,承担管党治党、办学治校主体责任,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这是对高校党委提出的总体要求,之后又对高校党委提出了两点具体要求。一是要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体制机制,改进工作方式,提高党的基层组织做思想政治工作能力。这是对高校基层党组织提出的要求。二是要做好在高校教师和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加强党员队伍教育管理,使每个师生党员都做到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这是对高校教师和学生党员发展、管理工作提出的要求。正如2015年2月3日,求是网发表的署名文章所说,要真正抓好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一定要敢于拔钉子,对那些经常发表攻击党和社会主义的言论的教师要坚决清除,才能真正惩恶扬善,迎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崭新春天。
这是我今天介绍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五个方面的基本任务。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