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10-28 宣讲家网 徐珂 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
核心提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和不足,深刻论述“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在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宣讲家网站特邀请国家行政学院研究员徐珂教授,以“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为主题,为大家分析、讲述“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新优势、新业态。
各位网友,朋友们,大家好!
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召开之际,很高兴能在北京讲师团宣讲家网站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全面总结“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成绩和不足,深刻论述“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保障措施等一系列新思想、新举措、新要求。再过几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胜利闭幕,这些内容,特别是“十二五”时期和“十三五”时期的准确数据就会公布,同大家见面分享,相信会满足大家期待的。今天,我同大家一起,以“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态势为主题,一起学习交流。“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态势,我想用新常态、新优势和新业态三个“新”加以概括总结。
一、新常态。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常态。毫无疑问,在接下来的“十三五”规划中,新常态这个关键词是绕不开的,而且“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是建立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变的基础之上的,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都将体现新常态的特征。
“新常态”一词是2014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南考察时首次提出。他说,“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增强信心,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适应新常态,保持战略上的平常心态。”这是中央领导人首次以新常态描述新周期中的中国经济。2014年11月9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工商领导人峰会上,在题为《谋求持久发展,共筑亚太梦想》主旨演讲中,习近平总书记阐述了什么是经济新常态、新常态的新机遇、怎么适应新常态问题。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新常态主要特点有三个:一是速度: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这里面包括四层意思:第一,经济增速应当是适速的。什么叫适速的?我们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有两个“倍增”,即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这是从总体上反映经济发展程度的核心指标。按照这个指标,我国实际上要求每年经济增长大约7%上下就可以了。我们从“十二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情况看,2010年到2014年我国经济增长分别为10.4%、9.2%、7.8%、7.6%、7.4%,2015年刚刚公布的数据,潜在经济增长率为6.9%。因此,到2021年实现年平均增长率7%上下这个目标是有把握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稳中求进,确保经济增长不滑出底线。第二,经济增长没有水分。没有水分的增长,宏观层面表现为国家财政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微观层面表现为企业利润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民生层面表现为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同步。第三,经济增长可持续。就是避免只顾短期发展,要求关注长远发展,经济发展与经济速度、质量和效益相统一,同环境保护、绿色发展相统一,追求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第四,经济增长要给人民群众带来实惠。人民群众需要从发展中得到什么实惠?主要有四条,能就业,收入高,有保障,环境好。当然,人民群众福利的提高不能脱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条件,不能无限制地满足不合理的诉求。二是结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也就是说内需和外需、投资和消费、一二三产业发展、城乡、东中西部区域发展平衡。三是动力:从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也就是说要讲求经济质量,经济动力不单纯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主要来自创新活力,来自生产率的提高;经济制度环境对经济发展是有利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日益发挥决定性作用。
新常态的本质是提质增效,其指向是国民生活质量提高,老百姓的“获得感”提升,就业稳,价格稳,民生保障更完善。新常态的提出,意味着中国经济要摆脱“旧常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所谓“旧常态”,是指一段时期增长速度偏高、经济偏热、经济增长不可持续的因素累积,并带来环境污染加剧、社会矛盾增加以及国际压力变大的严峻挑战,也就是党的十八大以前长期改革滞后形成的“体制病”和宏观失衡“综合症”。
“十三五”规划中,与新常态对立的旧常态也是绕不开的。因为我们的经济新常态是从旧常态粗放增长向更加注重集约发展,从旧常态开放引进向更加注重自主创新,从旧常态高污染高消耗向更加注重保护环境和节约资源“三个转变”而来的。所谓旧常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粗放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粗放,原因有很多,但主要还是较低的生产力水平决定的。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尤其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高投入低产出,高增长低效益的发展方式越来越难以持续。一是要素成本已显著上升。人口低成本红利、廉价劳动力供给优势不断减少。目前与越南、马来西亚等一些东南亚国家比,我国低劳动力价格优势已不复存在。随着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企业利润空间不断收窄,很难再以要素低成本投入来形成竞争优势。二是资源环境不堪承载。我国人均资源拥有量并不多,单位GDP能耗却很高。我们以占世界10%稍多的GDP产出,消耗了世界20%的能源、44%的粗钢、57%的水泥。继续沿用粗放发展方式,资源和环境承载不起。三是流动性管理需要加强。随着老龄人口比例扩大,抚养比开始上升,通过高储蓄率提供廉价资本可能性变小。国际上通常认为,当65岁的人口占总人口7%的时候,这个国家就进入老龄化,占14%的时候就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20%则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而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2.16亿,约占总人口的16.7%,已经进入了深度老龄化社会。货币供应量增长过快,潜在物价上涨压力比较大。依靠扩大货币投放来拉动经济增长已比较困难。第二,结构失衡问题突出。一是内需和外需的失衡,内需潜力未能更好释放。经济增长对出口依赖性比较大。国际经济一“打喷嚏”,国内经济就“感冒”,要求必须摆脱国内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过度依赖。二是城乡和区域发展失衡。中西部人均GDP大约只有东部的一半,西部有的省份只有东部五分之一左右,居民收入差距也比较大。第三,创新能力比较薄弱。我国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创新成果。但一些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缺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和品牌,在世界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我国95%的高档数控系统、85%的集成电路都依赖进口,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中80%是外商投资企业的产品,72%是加工贸易产品。产业技术水平整体偏低,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尚不健全。当前,信息网络等新技术正在酝酿新的突破,全球范围内新兴产业发展进入加速成长期,为我国经济新常态发展提供了重要契机。随着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技术差距缩小,技术引进成本越来越高。靠买、靠模仿是实现不了科技强国梦想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造新的竞争优势,培育科技创新能力才是根本举措。第四,国际环境错综复杂。全球各领域全方位竞争日趋激烈,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全球正面临新的产业和技术革命,我国科技创新既面临难得机遇也面临严峻挑战。全球发展不平衡性没有好转,全球经济增长方式、供需关系、治理结构正在经历重组调整,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还面临来自国际的压力。我们既要摆脱对外部市场的过度依赖,又要争夺新兴产业发展空间,还要消化过剩产能,面临的挑战更趋严峻。中国领导人将这种挑战形容为“三期叠加”:增长速度进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面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进入消化期。
新常态给中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一是经济增速虽然放缓,实际增量依然可观。习近平总书记说,即使是7%左右的增长,无论是速度还是体量,在全球也是名列前茅的。二是经济增长更趋平稳,增长动力更为多元。习近平总书记说,以确定的战略和所拥有的政策储备,我们有信心、有能力应对各种可能出现的风险。我们正在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这有利于化解各种“成长的烦恼”。中国经济更多依赖国内消费需求拉动,避免依赖出口的外部风险。三是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发展前景更加稳定。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投资、服务业增加值占比超过第二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速高于工业平均增速、单位GDP能耗下降等数据表明,中国经济结构“质量更好,结构更优”。四是政府大力简政放权,市场活力进一步释放。中央行政审批事项1700多项,已取消下放三分之一还多,涉及1500多亿元。同时,发改委于2015年1月1日设立政务服务大厅,一口受理、限时办理、透明办理、网上办理,并与强化事中事后监管相结合,为增强经济发展活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十三五”规划中,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了从旧常态突围向新常态迈进的关键时期、攻坚时期。“十三五”规划经济指标都是在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变这一时代背景下制定的,并且也必将体现从旧常态突围向新常态迈进的时代特征。
二、新优势。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连续保持了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决定的,如发展基础、存在问题、优势条件、不利条件、外部机遇、外部挑战、发展战略、制度改革、结构调整、技术进步、政策选择等。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我们善于谋求新动力、争创新优势,并且比较充分地发挥了自身的比较优势,运用了自身的有利条件,不断争取更大作为。“十三五”时期,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保持经济持续增长,也必然要求有效应对新挑战、用足用好新机遇,发挥新优势。可以说,创造新优势、发挥新优势,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升级发展的登高之梯、发展之机。无论是中央还是地方,制定和实施“十三五”经济发展规划,对新优势模糊甚至不清楚,恐怕就不可能抓住“十三五”时期有利于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就会丧失发展的各种大好机遇。而抓住并发挥新优势,就等于抓住了发展机遇,就能够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使“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再上新台阶、新水平。那么,“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条件体现在哪里?
第一,人才优势。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人才的基础是人口。人既是生产者,也是消费者,因而是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之所以放快变大,关键靠政策制度调动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发挥了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和活力;之所以迅速崛起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一方面得益于巨大人口基数产生的低劳动力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得益于巨量人口形成的规模市场对全世界投资者的吸引力。“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放缓将是一个长期趋势,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人口结构老龄化,光靠延迟退休等措施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另一个原因是劳动力成本增加,沿海等发达地方一些企业出现用工荒。还有一个与人口相关的问题同样重要,就是人口能否自由流动。因为资源、资本和劳动力三种基本的经济要素,是追着回报到处流动的。哪里边际收益高,就流向哪里。一旦要素流动被人为限制,那么经济就会丧失活力,也失去长期增长的动力。对中国经济而言,一方面,不能忽视宏观上人口结构调整带来的经济下行压力,另一方面,应意识到制度上要调整得当。“十三五”时期,我国继续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且随着政府提供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户籍、医疗卫生等民生制度及配套措施的完善,人员流动更加活跃,万众创业积极性进一步提升,人口推动经济发展的活力将进一步显现。中国一直稳居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地位。据国家卫生计生委提供的数据,2014年末中国人口总数达到13.68亿,由于“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2014年出生人口1687万,比2013年增加47万,2015年与2014年相比将继续有所增加。我国劳动力总体上非常丰富,预计到2020年会达到11亿以上,劳动力绝对价格与越南、印度等相比高,但和欧美以及多数东南亚国家相比,仍然“质优价廉”,并且随着我国劳动力价格明显增长,劳动力素质、劳动效率也在提高。人才是能力和素质较高的人,比一般人的劳动生产率高,对于“十三五”时期推动我国经济由大变强,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十三五”时期,我们在经济领域继续取得辉煌成就,离不开经济管理和创业的精英,离不开那些在经济岗位上献出智慧的工作。《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规定,到2020年,人才资源总量增加到1.8亿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总量的比重提高到16%,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0%,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例达到28%。在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推进与影响下,“十三五”时期我国人口众多的现状正在悄悄的向人才强国发展,经济人才的培养和使用还有很大空间。“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是要发挥人才资源优势,提供充足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
第二,创新优势。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也是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要素。实施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对我国形成国际竞争新优势、增强发展的长期动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降低资源能源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中国都具有长远意义。国际上普遍认可的创新型国家,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一般在70%以上,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超过2%,技术对外依存度低于20%。当前,国际实体经济的竞争是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但是,我国很多产业仍处于国际产业链的中低端,消耗大、利润低,受制于人。只有拥有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把握先机、赢得主动。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十三五”时期,我国创新优势还有很大发展空间,我国经济发展必将由过去的技术引进、模仿创新向自主创新进一步转变。进一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多种创新模式,瞄准国际创新趋势、特点进行自主创新,力求在重点领域、关键技术上取得重大突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站在国际技术发展前沿。进一步确立企业的主体地位,各机构分工协作,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进一步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建立科技创新资源合理流动体制机制、政府作用与市场机制有机结合体制机制、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科学的创新评价机制。“十三五”时期,随着一系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措施的实施,不但可以为我国持续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而且可以全面提升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有力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三,资源优势。世界上无论哪个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资源的有效供给。这就是说,资源要素是驱动经济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世界各国、各国内部区域之间为了发展经济、改善生活,都在采取各种手段攫取资源,为我所用。世界各国之间的战争、战乱、动乱大都是围绕资源掠夺展开的。我国过去很多年,单纯依靠资源要素驱动发展,缺乏创新、生产率不高,但这并不是让我们去否定资源要素驱动经济发展的必需性。“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样离不开资源的支撑。我国各类资源十分丰富,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以地理资源为例,我国拥有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三国土大国,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纬度跨度大,拥有从寒温带到热带等多种温度带,但以温带为主,天气不太冷也不太热,适合人类生产生活。拥有大面积的季风区,水热丰沛,雨热同期。拥有世界最高峰和阶梯地形,使得江河形成了很大落差,不论是水资源蕴藏量,还是可能开发的水能资源,中国在世界各国中均居第一位。东部有大面积的冲积平原,耕地较多。海岸线长而曲折,有很多优良港湾。海域广阔,大陆架较多。背靠亚欧大陆,濒临太平洋,对外交通方便。以矿产资源为例,中国的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矿产资源约占世界总量的12%,居世界第3位。迄今为止,共发现矿产171种,其中探明储量的矿产158种(能源矿产10种、黑色金属矿产5种、有色金属矿产41种、贵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91种、其他水气矿产3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矿产资源总量丰富、矿种比较齐全、配套程度较高的少数国家之一。按探明储量计算,中国45种主要矿产中有25种居世界前三位,其中稀土、石膏、钒、钛、钽、钨、膨润土、石墨、芒硝、重晶石、菱镁矿、锑等12种居世界第一位。以土地资源为例,我国土地资源总量丰富,而且土地利用类型齐全,为我国“十三五”时期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副、渔业生产提供有利条件。同时,“十三五”时期,我国加大对非洲、东南亚等世界各地投资力度,积极参与资源开发,既有利于国外资源优势转化为外国经济发展的动力、打破资源诅咒,又有利于将国外资源为我所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
第四,金融优势。金融在我国虚拟经济发展中处于核心地位,是“十三五”时期我国虚拟经济发展的核心。从国内看,金融连接着各部门、各行业、各单位的生产经营,联系每个社会成员和千家万户,成为国家管理、监督和调控国民经济运行的重要杠杆和手段。从国际看,金融成为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往,实现国际贸易、引进外资、加强国际间经济技术合作的纽带。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加快,金融作为重要的经济资源和财富,成为沟通整个经济生活的命脉和媒介,日益广泛地影响着我国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当前,中国在全球金融中的权重越来越大,拥有17.6万亿元人民币的银行资产、1.8万亿的外汇储备的庞大资本规模。人民币在周边国家和地区享有较高声誉,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顺利实施,随着监管和法制监管能力不断加强,总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时期,全面推进金融改革发展,着力加强现代金融体系和制度建设,创新金融组织体系和发展模式,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创新金融调控和监管方式,不断提高监管能力和水平,更加注重发挥金融配置资源、调节经济、服务发展的功能,更加有效地运用金融手段搞好宏观调控,推动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保持经济平稳快速发展。通过金融资本的全球战略布局,稳定主权货币,将中国的金融资本优势转为制度、资源和投资的优势,完成由“世界工厂”向“世界金融资本策源地”的转型,提高全球金融资本配置资源能力,寻求利益的重新分配,实现经济增长的全面跨越。
第五,市场优势。市场优势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和战略基点,对“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增长起着基础性作用。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市场,一则因为人口数量巨大,二则因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26239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2.0%,实际增长10.9%,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133179亿元,增长9.3%。中国国内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巨大的市场潜力,以及中国企业具有熟悉中国国情,了解国内市场的消费心理,加上中国产品在自己本土具有较强的亲和力,使中国企业在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中具有较强的优势和竞争力。一些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特别是在我国开放较早的一些竞争性行业及企业,他们在长期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已经积累了相当的技术、人才和资本优势,一些企业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和较强的研发能力,掌握相关产品的关键制造技术,品牌已有相当的知名度。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贸易国、世界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并已经是日本、韩国、东盟、澳大利亚、巴西、智利等重要经济体最大贸易伙伴和这些经济体的主要贸易顺差来源国。“十三五”时期,我国改变投资偏高的情况,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对收入分配进行合理调节,不断推动消费需求结构加快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消费新热点,增加消费,扩大内需。同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转移过剩产能,提升外贸和出口水平,更好地发挥市场优势。
第六,产业优势。产业是经济社会的主要物质生产部门,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由于人口多、面积广、各地差异大、发展快,中国已拥有全世界最丰富多样的产业。第一产业中的农林牧副渔齐全,第二产业中的轻工业、重工业或采掘业、加工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齐全,第三产业中的传统服务业、现代服务业齐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一个重要经验是园区多且发展快,各地各种形式的园区,面向全世界进行大力度的招商引资,吸引了全世界几乎所有的优秀企业前来投资、生产、经营。由此形成了多层次的产业集群,产业体系完整,产业链长,分工协作发达,区域产业整体竞争力日益提高。并且,中国的产业发展的回旋空间较大,即使有产业遇到困难,但总有产业在成长。产业优势使得中国的产业配套条件较好,深深地吸引着国内外的投资者。“十三五”时期,我国应从选择性和特惠式产业政策,转向改善市场环境、规范市场行为、促进公平竞争、完善要素市场,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的普惠式政策,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以促进产业结构更趋合理,并通过组织和鼓励研发攻关,取得关键突破,促进产学研结合,实现产业化发展。
第七,体制机制优势。体制机制优势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建国以来,中国建立了强有力的中央政府。改革开放以来,一方面,通过加强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强化了政府的作用。中国政府在调动各方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经济增长、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表现出了独特的优势;另一方面,通过放权让利、简政放权、推进市场化等改革,转变政府职能,精简政府机构和人员,提高政府的运行效率。同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利润为导向引导生产要素流向,以竞争为手段决定商品价格,以价格为杠杆调节供求关系,使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达到总体平衡,生产要素的价格、生产要素的投向、产品消费、利润实现、利益分配主要依靠市场交换来完成。“十三五”时期,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一方面,市场要在所有社会生产领域的资源配置中处于主体地位,对于生产、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商品价格拥有直接决定权,通过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以及激励和约束机制,决定资源配置。另一方面,政府要制定市场规则、维护市场秩序、保障公平竞争,解决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平衡和产业结构合理的问题,解决市场机制难以解决的公共产品的生产、生态平衡、环境保护等问题,着力在提供公共产品、防止垄断、保护环境、实现公平分配等方面,有针对性地进行补位。
需要说明的是,“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还有很多方面。我们要勇于抓住这些新优势,善于把这些新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不断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三、新业态。新业态是我国经济新常态下发挥新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着力点,也是今后我国新的经济增长点。它不仅包括需要转型升级的传统行业,也包括居于优势的传统产业和依靠高科技支撑的新兴产业。近年来,新产业、新业态、新产品不断涌现,尤其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催化融合下,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不断涌现,焕发出勃勃生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我国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在线医疗、网络教育等正蓬勃发展快速壮大,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日益增强。实践证明,层出不穷的新业态不但有力地促进了传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还在拉动经济增长中扮演着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角色,是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的重要支撑。
第一,“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分别指的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初步估算,“一带一路”沿线总人口约44亿,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约占全球的63%和29%。2014年11月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指出,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互联互通相融相近、相辅相成。如果将“一带一路”比喻为亚洲腾飞的两只翅膀,那么互联互通就是两只翅膀的血脉经络。一是以亚洲国家为重点方向,率先实现亚洲互联互通,为亚洲邻国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二是以经济走廊为依托,建立亚洲互联互通的基本框架,兼顾各国需求,统筹陆海两大方向,涵盖面宽,包容性强,辐射作用大。三是以交通基础设施为突破,实现亚洲互联互通的早期收获,优先部署中国同邻国的铁路、公路项目。四是以建设融资平台为抓手,打破亚洲互联互通的瓶颈,中国将出资400亿美元成立丝路基金。五是以人文交流为纽带,夯实亚洲互联互通的社会根基。2014年11月11日,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将对硬件、制度、人员全方位互联互通给出明确时间表,设立出2025年实现亚太地区“无缝联通”的目标。在硬件互联互通方面,采用公私合作伙伴关系(PPP)和其他方式提高基础设施融资;发展更新包括交通、信息通信技术和能源在内的基础设施。在制度互联互通方面,应对贸易便利化、结构性和监管改革、交通物流便利化问题。据估算,2020年实现各经济体经商成本节约25%,通商效率和便利度提高25%的目标。“十三五”时期,通过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契合沿线国家的共同需求,为沿线国家优势互补、开放发展开启新的机遇之窗,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对于我国经济持续发展、现代化建设和屹立于世界的领导地位,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
第二,京津冀协同发展。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专题听取工作汇报,强调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面向未来打造新的首都经济圈、推进区域发展体制机制创新的需要,是探索完善城市群布局和形态、为优化开发区域发展提供示范和样板的需要,是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有效路径、促进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是实现京津冀优势互补、促进环渤海经济区发展、带动北方腹地发展的需要,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核心是京津冀三地作为一个整体协同发展,要以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调整优化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扩大环境容量生态空间,推进产业升级转移,推动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打造现代化新型首都圈,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2015年4月30日通过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指出,短期发展目标是,到2017年,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取得明显进展,在符合协同发展目标且现实急需、具备条件、取得共识的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等重点领域率先取得突破,深化改革、创新驱动、试点示范有序推进,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中期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北京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300万人以内,北京“大城市病”等突出问题得到缓解;区域一体化交通网络基本形成,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产业联动发展取得重大进展。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取得积极成效,协同发展机制有效运转,区域内发展差距趋于缩小,初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互利共赢新局面;长期发展目标是,到2030年,首都核心功能更加优化,京津冀区域一体化格局基本形成,区域经济结构更加合理,生态环境质量总体良好,公共服务水平趋于均衡,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重要区域,在引领和支撑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十三五”时期,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形成京津冀目标同向、措施一体、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协同发展新格局,打造中国经济发展新的支撑带,有利于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第三,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覆盖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云南、贵州11个省市,面积约205万平方公里,人口和生产总值均超过全国的40%,是中国新一轮改革开放转型实施新区域开放开发战略,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内河经济带、东中西互动合作的协调发展带、沿海沿江沿边全面推进的对内对外开放带、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近年来,长江经济带首尾两大战略金融核心区:江北嘴、陆家嘴已逐步发展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并和国际经济关联密切的金融中心。“十三五”时期,为发挥中央资金对地方和社会资金的引导和带动作用,国家发展改革委从中央预算内投资中设立专项,用于补助长江经济带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相关项目建设,着力提高长江干支线航道通过能力;以黄金水道为依托,实现沿线交通、市场、资源、人力、监管、商业环境等全方位互联互通,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打造中国经济新支撑带,对于有效扩大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区域结构、实现中国经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比如,“十三五”时期,四川省明确27个长江川境段及支流重大项目和22个(类)长江上游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项目,估算投资分别达555亿元和7407亿元,总规模近8000亿元;重庆为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建设长江经济带,至2020年,重庆预计将在基础设施等领域投入1.2万亿元,着力建设长江经济带西部中心枢纽、内陆开放高地、新兴产业高地、国家中心城市,打造连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战略支点。
第四,新型城镇化。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征的城镇化,是大中小城市、小城镇、新型农村社区协调发展、互促共进的城镇化。目前,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53.7%,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只有36%左右,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80%的平均水平,也低于人均收入与我国相近的发展中国家60%的平均水平,还有较大的发展空间。2014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确定我国新型城镇的发展目标之一是,城镇化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5%左右,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与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差距缩小2个百分点左右,努力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镇落户。据测算,“十三五”期间,中国新型城镇化会拉动50万亿元规模的投资需求,会使更多农民通过转移就业提高收入,通过转为市民享受更好的公共服务,从而使城镇消费群体不断扩大、消费结构不断升级、消费潜力不断释放,也会带来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住宅建设等巨大投资需求,为经济发展提供持续动力。
第五,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经济占全球经济总量的1/3,是当今世界最具经济活力和增长潜力的地区,拥有全球六成人口。但因建设资金有限,一些国家铁路、公路、桥梁、港口、机场和通讯等基础建设严重不足,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该区域的经济发展。各国要想维持现有经济增长水平,内部基础设施投资至少需要8万亿美元,平均每年需投资8千亿美元。8千亿美元中,68%用于新增基础设施的投资,32%是维护或维修现有基础设施所需资金。现有的多边机构并不能提供如此巨额的资金,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也仅有2230亿美元,两家银行每年能够提供给亚洲国家的资金大概只有区区200亿美元,都没有办法满足这个资金的需求。由于基础设施投资的资金需求量大、实施的周期很长、收入流不确定等的因素,私人部门大量投资于基础设施的项目是有难度的。另一方面,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对外投资国,并且经过30多年的发展和积累,中国在基础设施装备制造方面已经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同时在公路、桥梁、隧道、铁路等方面的工程建造能力在世界上也已经是首屈一指。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相关产业期望更快地走向国际。但亚洲经济体之间难以利用各自所具备的高额资本存量优势,缺乏有效的多边合作机制,缺乏把资本转化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在这样的背景下,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建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签署国53个,法定资本1000亿美元,是一个政府间性质的亚洲区域多边开发机构,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十三五”时期,随着亚洲区域的建设互联互通化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不断加强,有利于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第六,金砖银行。金融危机以来,美国金融政策变动导致国际金融市场资金的波动,对新兴市场国家的币值稳定造成很大影响。中国货币波动较小,但是印度、俄罗斯、巴西等国都经历了货币巨幅贬值,导致通货膨胀。而靠IMF救助存在不及时和力度不够的问题,金砖国家为避免在下一轮金融危机中受到货币不稳定的影响,计划构筑一个共同的金融安全网。一旦出现货币不稳定,可以借助这个资金池兑换一部分外汇来应急。2014年7月15日,金砖国家发表《福塔莱萨宣言》宣布,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初始资本为1000亿美元,由5个创始成员平均出资。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主要资助金砖国家以及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对于金砖国家金融安全、对于推动“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意义。
第七,欧亚高速运输走廊。中俄互为最大邻国和重要伙伴,同为主要新兴市场国家,两国进一步加强合作,不仅造福两国人民,也有利于世界。2015年,中俄将实现双边贸易额1000亿美元,深化高科技、投资、农业、金融合作,推进大项目合作。“十三五”时期,随着中俄战略伙伴关系更趋稳定,两国充分挖掘合作的巨大潜力,将高水平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转化为更多实际合作成果,不断惠及两国和两国人民,不但有利于促进地区稳定和世界经济复苏,也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发展。
第八,传统产业的对外转移。当前我国传统产业中,一部分为过剩产能行业,需要向中西部特别是国外转移。一部分为优势产业,需要与世界各国竞争,走向国外。从产能过剩行业看,钢铁、水泥、造船、大豆压榨、电解铝、平板玻璃、煤化工、有色金属、建材、化工等传统行业向都属于过剩产能行业,光伏太阳能、风电设备等新兴产业也进入过剩产能之列。部分行业产能利用率不到75%。2013年,钢铁已开工项目510个,如果目前在建、设计、规划的项目全部投产,我国炼钢能力将达到10.2亿吨,产能过剩问题堪忧。一些行业产品价格大跌,效益大幅滑坡,产销率下降,库存增加,成本上升,亏损额增加。这将导致物价总水平明显下降,形成很强的通货紧缩压力,增加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导致银行不良资产明显增加,金融风险增大,使企业的投资预期和居民的消费预期下降,经济增长面临越来越明显的下调压力。现在的产能过剩并不是能力过剩,而是舍不得淘汰一些落后的产能。“十三五”时期,必须淘汰落后产能,提升优势产能,并将优质产能转移到我国中西部地区和国外。这有利于化解产能过剩危机,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增长。《河北省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过剩产能境外转移工作推进方案》指出,到2017年,实现全省转移境外钢铁产能500万吨,水泥产能500万吨,玻璃产能300万重量箱;到2023年,力争实现全省转移境外钢铁产能2000万吨,水泥产能3000万吨,玻璃产能1000万重量箱。河北省将以东南亚、非洲和西亚国家为重点,鼓励省内钢铁企业将境外矿产开发与境外资源深加工相结合,在矿产丰富地区开发矿产资源,投资建设钢铁生产加工基地,延长冶炼及加工产业链条,扩大钢铁销售贸易。为此,河北省要求对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备案、企业设立、外汇、设备和产品出口通关等各环节开设审批绿色通道,最大限度地简化审批事项和流程,提高审批效率。此外,制定鼓励企业境外投资的相关政策措施,利用相关专项资金,对转移过剩产能的企业给予支持和奖励。从优势产业看,我国的高铁、核电等行业在世界上具备一定的竞争力。在“十三五”时期世界经济新一轮大格局中,中国高端制造备受青睐。2015年,我国与泰国、巴西、墨西哥、俄罗斯等20个国家都已进行合作,辐射非洲、亚洲、欧洲、美洲、大洋洲等区域,合计高铁里程数达到1万公里,投资额约3万亿元。中国核电发展目标是实现由核电大国向核电强国的转变,全球核产品和核服务采购市场的规模未来将达到5750亿美元,为“十三五”时期中国核电进军海外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南北车合并后,海外订单连续增长,已成为“十三五”时期中国列车开往世界的佐证。工程机械、航空产品、特高压技术等中国制造也频频签下海外大单。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实施“中国制造2025”,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推动铁路、电力、通信、工程机械以及汽车、飞机、电子等中国装备走向世界,促进冶金、建材等产业对外投资。我国优势产业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将为“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提供新的增长点。
第九,新兴产业。新兴产业是指随着新的科研成果和新兴技术的发明,应用而出现的新的部门和行业。世界上讲的新兴产业主要是指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海洋、空间等新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系列新兴产业部门。节能环保、新兴信息产业、生物产业、新能源、新能源汽车、高端装备制造业和新材料等七大产业,是我国“十二五”时期确立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预计到2020年,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可望达到20%以上,因而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国“十三五”时期产业发展的重点。以信息化为例,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产业革命正在颠覆传统制造业、商业和金融业模式。信息化可以提高制造业企业的自动化率,通过“机器换人”和“电商换市”,降低企业的人力成本,改善劳动环境,提高营运效率,提升企业效益;可以革命性地改变化工行业的安全控制、内控系统;通过云计算、大数据技术,可以让企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环境中,及时准确摸准市场脉搏、客户需求;此外,通过电视电话会议、办公软件系统,在全世界任何角落,都可以实现对企业的就近与实时管理。“十三五”时期,以互联网+为标志的各类新业态将蓬勃发展。基于互联网的电子商务、车联网、互联网金融、物流金融、移动支付、在线教育、在线医疗、云农业、云服务等一批新业态,正在带动农业、提升工业、革新第三产业,覆盖经济与社会发展全局,成为新一轮创新发展的“发动机”。2014年,电子商务赢得全国网上零售额增长49.7%的佳绩,比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快37.7个百分点,并拉动快递业务量继上年增长61.6%之后再创51.9%的高增速。
“十三五”时期,正是由于上述新的业态催生的新的经济增长点,奠定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雄厚基础,才使得我们对实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结构、提高质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健康增长的目标有底气,充满必胜的信心。
再过几天,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就要胜利闭幕了。我相信,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一定会给大家带来更多的希望、惊喜和实惠,我也衷心希望全国各地及企业、个人紧紧抓住新常态、新优势、新业态大好机遇,为实现自身价值、创造美好生活,为实现“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目标、推动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祝大家工作顺利,生活幸福。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