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6-01 宣讲家网 李松林 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教育学院原院长
核心提示: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开始投票,代表民进党的蔡英文、代表中国国民党的朱立伦、代表亲民党的宋楚瑜进行激烈角逐,最终以蔡英文获胜而告终。如何看待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再度执政?须明确,国民党败选乃是国民党“执政”之败,而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败。据此,本报告陈述三个问题:民进党再度执政前的两岸关系现状;正确认识国民党败选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正确认识民进党重新执政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敬请收看。
2016年1月16日,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开始投票,代表民进党的蔡英文和代表中国国民党的朱立伦与代表亲民党的宋楚瑜进行激烈角逐,最终以蔡英文获胜而告终。
由于主张“台独”的民进党再度执政,其两岸政策的不确定性就为今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投下了新的变数。据此,我们今天讲三个问题:民进党再度执政前的两岸关系现状;正确认识国民党败选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正确认识民进党重新执政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一、民进党再度执政前的两岸关系的现状
这个问题,我们想从四个方面跟大家谈。
(一)坚持“九二共识”与反对“台独”是两岸的共识
1.台湾问题的形成与实质
众所周知,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的形成是中国国民党发动内战的结果,外国势力插手台湾问题是台湾问题形成的外部条件。我们说台湾不是一个国家,而是中国的一个特殊地方政府,之所以如是说,我从三点作说明。
(1)国家主权不可分割。领土是行使主权的空间。在一个国家的领土上,只能有一个代表国家行使主权的中央政府。中国政府拥有台湾主权的实事不可能改变。
(2)国际社会只承认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3)台湾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主要是外国势力干涉和台湾分裂势力阻挠的结果。
基于上述认识,大陆和台湾同属于一个中国,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容分割。
(二)中国共产党和平解决台湾的努力
第一阶段(1949年-1978年),也就是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执政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主张武力解放与和平解放台湾并举。
1949年3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了“一定要解放台湾的主张”。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共产党把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调整为和平解放台湾。上世纪60年代初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一纲四目”方针,“一纲”就是“一个中国的原则”。“四目”就是和平解决台湾的具体条件。
透视武力解放台湾的政策,从当时海峡两岸状况、中国共产党所肩负的历史任务和从中美关系的角度分析,这一政策是完全正确的。
其一,美国仍然奉行其敌视中国人民政权的政策。
其二,国民党蒋介石集团退守台湾之后,继续坚持反共反人民的立场,并同美国相勾结,宣称要用武力“反攻大陆”。
其三,当时国内主要矛盾仍是广大农民同封建地主阶级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代表广大农民阶级、工人阶级和劳苦大众的中国共产党同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国民党间的矛盾仍是谁战胜谁的问题。在这种情形下,国共两党除了兵戎相见之外,实难有谈判妥协之可能。
其四,毛泽东历来认为: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他就不倒。他也非常赞同鲁迅“痛打落水狗”的精神,主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用枪杆子解决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对立问题。
第二阶段(1978年以来),实际上是中国共产党主张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时期。
邓小平在两岸关系上最大的贡献就是提出了“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的战略构想。这一构想的主要内容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和平谈判。“一国两制”战略构想已经清晰地勾画出了和平统一祖国的蓝图,开辟了积极稳妥解决台湾问题的有效路径。
上世纪90年代中期江泽民提出解决台湾问题的八项政治主张,由于当时李登辉鼓吹“两国论”,并同美国相勾结,破坏了刚刚建立起来的两岸关系的正常交往局面。中共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为核心的领导集体,根据岛内局势变化进一步调整对台政策,实施了更为积极的两岸政策。一方面强调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特别是2005年,胡锦涛主动邀请台湾泛蓝的群众,也就是国民党、亲民党和新党的党领导来大陆参观访问。在2005年会见到大陆参访的国民党主席连战时第一次明确提出,和平发展理应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亲民党、新党通过对话形成反对“台独”、构建两岸和平发展新局面的共同愿景,为两岸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与此同时,2005年,我国通过《反分裂国家法》,以法治“独”。中共十七大以来,胡锦涛多次在讲话中强调,签订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框架。这些主张对于解决台湾问题都起到了十分积极的作用。
2008年12月,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这六点意见我们是把它称之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的科学内涵:
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
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
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
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
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
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
这六点意见,是新形势下中共中央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最新宣示。随着国民党在台湾重新执政,两岸关系步入了和平发展的新阶段。
1.“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写进十八大报告
2012年中共十八大召开,新一届中央对发展两岸关系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最突出之点在于将“九二共识”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写进了十八大报告。
这是中共中央在对台政策上的最新宣誓,意味着在中国统一之前,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两岸和平发展的政策不会变,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不会变,推进两岸全方位交流不会变,寄希望于台湾人民也不会变,坚决反对“台独”更不会变。
对于将“九二共识”作为新一届中央对台政策的基石,时任国台办主任的王毅的解读是:一是表明了我们对“九二共识”作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政治基础、重要组成部分的高度重视;二是提出两岸双方应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三是强调加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制度化建设;四是主张探讨国家尚未统一的情况之下,两岸政治关系对此作出合情合理的安排。
我认为王毅对把“九二共识”写入“十八大”报告的解读非常正确。将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思想列入十八大报告,意味着“九二共识”在中国统一之前是不会变的。
2.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协商机制建立与两岸“三通”实现
(1)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成立
我们都知道,在蒋经国时期,台湾社会的经济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但蒋经国先生在大陆政策上过去有过错误,最大的政策错误就是坚持“三不政策”,就是所谓的不接触、不谈判、不妥协。蒋经国去世以后,虽然开放了两岸关系,但是两岸关系之间仍然处于僵局状态,台湾无法与祖国大陆进行正式的接触与谈判。为了打破僵局,1990年11月21日,为应付两岸关系发展的需要以及推行有限的大陆政策,台湾当局成立了“财团法人海峡交流基金会”,简称“海基会”,并于1991年3月9日正式挂牌工作。这是以民间团体身份出现的半官方机构,直属“行政院大陆委员会”,任务是接受“陆委会”的委托,办理台湾当局“不便与不能出面的两岸事务”,人称“陆委会”的白手套。
1991年12月16日,大陆社会团体法人性质的民间团体“海峡两岸关系协会”在北京成立。根据其章程,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以促进海峡两岸交往、发展两岸关系、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为宗旨,致力于加强同赞成其宗旨的社会团体和各界人士的联系与合作,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各项交往和交流,协助有关方面促进海峡两岸同胞交往中的问题,维护两岸同胞的正常权益。
我们可以作一个简单的比较,海基会的成立是为了解决两岸之间延伸的一些问题,而海协会的成立,其中重要内容是促进海峡两岸正常交往,是为了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所采取的重要步骤,而台湾方面则没有这方面的内容。
(2)“九二共识”的达成
海基会与海协会海基会与海协会之间要交往,交往的政治基础是什么?两岸授权民间团体事务性协商开启后,需要双方为协商奠定明确的政治基础。1992年10月底至12月初,海协会与台湾海基会在香港举行多轮会谈,会谈后又通过数次函电往来,最终形成了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的共识,后被称为“九二共识”。“九二共识”的核心是坚持一个中国。“九二共识”的精髓是求同存异。
1993年4月,在海协会、海基会的积极倡议和推动下,经过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的共同努力,辜振甫与海峡两岸关系协会汪道涵会长在新加坡举行会谈,史称“汪辜会谈”。
1998年第二次“汪辜会谈”。第三次会谈原定在台湾举行,由于李登辉1999年鼓吹“两国论”未能实现,最终使汪辜第三次会谈搁浅了。陈水扁执政时期鼓吹“一边一国”,将两岸关系推向战争边缘,致使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空转8年”。
(3)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协商机制建立
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落实国共两党2005年达成的共识,重新恢复谈判。复谈的前提是两岸最高当局均授权海基会与海协会在一个中国原则即“九二共识”基础上进行谈判。2008年6月11日,也就是国民党5月20日刚刚就职不到一个月,海基会飞到北京,6月11日在北京钓鱼台举行会谈,最终达成三项协议。这一年的年底,两岸飞机互通往来了,真正实现了“三通”:通航、通商、通邮。我们多年期盼的“三通”,在2008年国民党刚刚执政半年多一点,就得以实现。
3.两岸官方机制建立与两岸热线开通
2014年2月11日下午,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主任张志军与来访的台湾方面大陆事务负责人王郁琦在南京紫金山庄紫金厅举行双方两岸事务主管部门成立20多年来首次负责人的正式会面,就推进两岸关系有关问题交换意见。
这是国民党退台65年来,两岸事务负责人第一次正式会谈,意义在于打破了65年两岸官方不接触的历史,并建立官方直接沟通机制。“汪辜会谈”是两岸之间所谓的民间机构,是一个半官方机构,不纯粹,而张志军同王郁琦的见面是纯粹的两岸官方机构的见面,比海基会与海协会机制更前进了一步。
2014年6月25日,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桃园与台湾“陆委会”主委王郁琦举行第二次正式会面。第二次“张王会”则是张志军作为大陆负责两岸事务负责人以官方身份第一次踏上祖国宝岛,用张志军的话说,“我的这一步用了足足65年”。此次会面,是落实国台办和“陆委会”常态化联系沟通机制的重要一步,对于提升两岸交往制度化水平、持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15年5月,大陆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和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在金门第三次正式会面。国台办主任张志军特别提出四个“坚定不移”:一要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两岸之间只有走和平发展道路,两岸之间才能获得共赢;二要坚定不移坚持共同政治基础,“九二共识”就是共同基础,没有“九二共识”两岸之间就是惊涛骇浪;三要坚定不移为两岸同胞谋福祉,在这一点上,我们大陆做得尤为突出;四要坚定不移携手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我们把两岸之间称为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是台湾人最爱讲的,所以我们也讲这个话,让台湾人感觉到亲切。
2015年10月,“张夏会”在广州再次举行工作会面。张志军在会面时强调:“当前两岸关系处于重要节点,再次面临道路选择的问题。我们在作选择时,应站在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顺应历史潮流和民心,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正确方向,排除干扰、克难前行。”此次会面,两个人谈话的时候,定下了习近平和马英九会面的议题,说双方都跟对方去请示,请示的结果最终达成了协议,因此在2015年11月4日,张志军主任就在大陆正式宣布习近平将在11月7日同马英九见面。2015年12月30日两岸热线正式启用,国台办主任张志军与台湾“陆委会”主委夏立言进行了首次通话。设立两岸热线是“习马会”上达成的重要共识之一,两岸领导人会面结束后,国台办与台湾“陆委会”就这一重要共识进行了认真密切的沟通与积极迅速的落实,于一个多月后高效率地完成了两岸官方机构保持直接通话的最终安排。
这一重要举措,不仅仅是对“习马会”达成的重要共识与取得成果的进一步落实与完善,更是两个部门能够更畅通地保持联系与良性互动的制度性保障。
4.“习马会”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里程碑
蔡英文说要维持两岸现状,两岸现状是什么?两岸现状之一就是两岸领导人可以直接面对面进行会谈。中共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种场合就台湾问题和两岸关系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这些论述保持了大陆方面对台大政方针的连续性,同时也展示了新一届领导人希望进一步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新理念和新观点,具有鲜明的锐意进取、求真务实的特点。
概括“习马会”前习近平在发展两岸关系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站位高,将对台工作纳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中。习近平指出: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必然,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通向和平统一的正确道路。要从中华民族整体利益的高度和在认清历史发展趋势中把握两岸关系大局与前途,把坚持“九二共识”作为同台湾当局和各政党开展交往的基础和条件。
二是敢于担当,面对困难不回避,不拖延。习近平指出,两岸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问题,终归要逐步解决,不能将这些问题一代一代传下去。对于两岸之间长期存在的政治分歧,习近平强调“我们愿在一个中国框架内,同台湾方面进行平等协商,作出合情合理安排”,同时强调“我们有耐心,更有信心”,“排除一切干扰”,并相信:“两岸中国人有智慧找出解决问题的钥匙来”。这体现了新一代领导人强烈的历史责任感、政治智慧与使命感。
三是突出强调两岸双方应秉持“两岸一家亲”的理念,顺势而为,齐心协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更多成果,造福两岸民众。基于“两岸一家亲”理念,强调两岸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尊重差异、增进理解,共同携手建设“两岸命运共同体”。所以两岸一家亲的理念是习近平非常著名的对台思想。
四是强调中华文化是两岸同胞共同的精神财富,也是两岸同胞血脉相连的精神纽带,两岸同胞要加强文化交流,以此不断增强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国家认同。“习马会”本身说明,马英九在两岸关系问题上,应该说做得不错,是做了贡献的。对此,我们应该给予一定的肯定。
五是在两岸交流机制上敢于突破,实现了两岸领导人的直接会面,解决两岸存在的问题,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曾经在朱立伦当选为国民党党主席的时候致电祝贺。2015年5月4日,“习朱会”在北京成功会面,习近平总书记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发表了五点意见。
第一,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是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其核心是认同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第二,深化两岸利益融合,共创两岸互利双赢,增进两岸同胞福祉,是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宗旨。第三,两岸交流,归根到底是人与人的交流,最重要的是心灵沟通。第四,国共两党和两岸双方要着眼大局,本着相互尊重的精神,不仅要求同存异,更应努力聚同化异,不断增进政治互信。第五,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大家一起来干。
过去我们两岸互信是不够的,国民党执政以来,两党互信不断提升。现在民进党上台了,两岸之间在互信上就今天而言是明显不够的。今后要使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话,两岸领导人之间要见面,前提我们知道“习马会”的时候,蔡英文说过:你可以有你的“习马会”,我也可以有我的“蔡习会”。这当然可以,但前提是习近平绝不会见一个不承认“九二共识”、坚持“台独”理念的人。我希望蔡英文与习近平见面,但是前提是蔡英文必须要承认“九二共识”和放弃“台独”理念,这才是正确之道。
2015年11月7日,海峡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两位先生,在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了隔绝66年的历史性会面。对于“习马会”,两岸领导人见面之所以互称“先生”,这是两岸政治分歧尚未彻底解决之前,按照一个中国的原则作出的务实安排,也体现了双方相互尊重的精神。如果一位叫“马总统”,一位叫“习主席”,那不就是两个中国了吗?
习近平在听取了马先生的看法后,习近平表示,面对新形势,站在两岸关系发展的新起点上,两岸双方应该胸怀民族整体利益,紧跟时代前进步伐,携手巩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大格局,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就此谈了四点意见。
第一点意见:坚持两岸共同政治基础不动摇。七年来,两岸关系能够实现和平发展,关键在于双方确立了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共同政治基础,没有这个“定海神针”,和平发展之舟就会遭遇惊涛骇浪,甚至彻底倾覆。“九二共识”之所以重要,在于它体现了一个中国原则,明确界定了两岸关系的根本性质。
第二点意见:坚持巩固深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习近平表示,近30多年来,两岸关系总体面貌发生历史性变化。2008年后,两岸关系走上和平发展道路,处于1949年来最好的时期。“要和平,不要冲突;要交流,不要隔绝;要协商合作,不要零和对抗”成为两岸同胞的共同心声。两岸关系已经不再处于以前那种激烈冲突、尖锐对抗的敌对状况。
第三点意见:坚持为两岸同胞多谋福祉,两岸一家亲,家和万事兴。
第四点意见:坚持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习近平先生和马英九先生在这次会面的时候,最后都强调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问题。只要两岸人民共同努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本世纪末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的前提应该是台湾完全回到祖国怀抱。
在此次两岸领导人的会面中,双方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达成积极共识。双方肯定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双方认为,应该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巩固共同政治基础,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维护台海和平稳定,加强沟通对话,扩大两岸交流,深化彼此合作,实现互利共赢,造福两岸民众。两岸同胞同属中华民族,都是炎黄子孙。应该携手合作,致力于振兴中华,致力于民族复兴。
“习马会”对于两岸关系发展,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有助于未来两岸关系发展开辟新的空间;有助于巩固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有助于激发两岸同胞携手合作,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热情。
蔡英文说“要维持现状”。现状是什么?以上所讲的这几条就是现状。
二、正确认识国民党败选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一)正确认识国民党败选原因
首先要正确认识到,此次选举乃是国民党“执政”之败,而非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之败。针对2016台湾“大选”的结果,有些观点荒谬地把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方针政策和国民党败选联系起来,认为是国民党的大陆政策导致其选举失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所带来的红利已见成效,促和平、求发展已经成为两岸民众的主流民意。
其次对于本次领导人大选,国民党中央专门召开会议研讨国民党败选原因,并于2016年2月3日国民党中常会上公布了检讨报告,列出5大败选原因:“执政”未获认同;两岸论述无法凸显两党品牌差异;党内矛盾不团结;网络经营不够深化和多元;缺乏长期培育人才。
也有人将此次国民党败选的原因归咎于马英九8年执政绩效不佳,认为是国民党自己打败了自己,也有人认为国民党此次败选是败在了“中国”二字上,例如国民党前发言人杨伟中竟要求国民党今后改革应首先将中国国民党中的“中国”二字去掉,国民党中的青年军在败选后成立了“草协联盟”,居然同杨伟光的意见如出一辙。有人称杨伟中是“蓝皮绿骨”。
对于杨伟中和“草协联盟”的“去中国化”行径,国民党主席补选候选人洪秀柱表示坚决反对,并认为对国民党败选原因检讨“还不够深入与透彻”。著名台湾问题评论家邱毅同洪秀柱看法一致,并认为将败选原因归咎于马英九一人也不公平,要求进一步检讨国民党败选原因。到底怎样看待此次国民党败选的原因呢?
1.理想信念缺失是本次国民党在大选中败选的远因
如果一个政党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不可能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国民党也曾经是一个有理想信念的政党,它的指导思想就是孙中山所倡导的“三民主义”。国共两党都曾经在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大旗下携手合作,创造了北伐战争和打败日本侵略者的历史辉煌。“两蒋”时期国民党始终秉持国家统一的理念,坚决反对“台独”。
李登辉执政后,国民党却被他带进了“两国论”的深渊,完全迷失了政治方向,结果在2000年丢掉了台湾执政权。国民党丢失执政权后,在国民党主席连战带领下,大刀阔斧进行改革,首先开除了主张“两国论”的李登辉,并将国民党从“两国论”的泥沼中拉出来,特别是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接受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邀请参访大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达成了国共两党的“共同愿景”。
正是由于国民党坚守了正确的理念,一举赢得了2008年执政权。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一方面坚持“九二共识”和一个中国原则,从而使两岸关系步入了和平发展的轨道,8年间两岸签署了23项协议,成为两岸关系的最好时期。另一方面,国民党受台湾岛内政治生态和美国对台政策影响,在国家统一这一原则立场上总是左右摇摆,马英九主张的理念就是“不统、不独、不武”,维持现状,这也就是美国的对台政策,马英九在为美国政策“背书”呢!
尽管国民党中央在检讨失败时宣称“党缺乏核心理念和中心思想论述”,但在这个问题上国民党内争论不休。特别是目前国民党内部对于如何“救党”有两种截然相反的意见。一种认为应该重拾创党党魂,努力扩大两岸和平成果,坚持做自己认为对的事,而非跟着民进党的指挥棒和民粹打转。另一种认为应向中间靠拢,获取两岸关系红利的同时注重与大陆保持距离,并跟绿营比赛谁更“爱台湾”。后一种理念在国民党内有相当的市场,杨伟光与“草协联盟”在2016年丢失执政权后的所作所为,就证明了国民党内思想混乱已经到了非常严重的程度。
2.马英九“政府”执政绩效不佳是造成选举惨败的根本原因之一
2008年马英九许诺的“六三三”(经济成长率达到6%、人均GDP达到3万美元、失业率降到3%以下)至今仍没有兑现。在台湾岛内,各种社会经济因施政不力,导致了台湾民众对马英九8年“执政”的失望与不满。本应利用“执政”优势去赢取选举,但由于执政绩效不佳却成了选举票房的毒药。经济发展提振乏力、民生问题乏善可陈,一些公共政策朝令夕改,一些必要改革又因顾忌太多而搁置,其做法总是以广大台湾人民的意愿相悖。正是基于此,促使台湾民众产生不如“换人做、试试看”的想法,从这个意义上讲,是国民党自己打败了自己。
3.派系纷争是导致此次选举败选的关键原因
2000年台湾领导人选举,如果没有李登辉打压“大陆派”宋楚瑜,国民党怎么可能在2000年丢失台湾执政权?当前陈水扁倾尽民进党之力拿到了490多万张票,而李登辉是千方百计打压宋楚瑜,他居然照样拿到了460多万张票,而连战先生在国民党支持下,也拿到了290多万张票,2004年连先生和宋先生合选。此次大选前由于“马王心结”,照片上两个人握手言和,在脚底下不断使绊。大选之际,国民党大佬们各有盘算,算来算去不愿意出来选,在这个情况下只能推出一个小女子,人称“小辣椒”的洪秀柱。洪秀柱表现相当勇敢,但是到最后的关口又被千方百计地阻挡,以致国民党临阵换将——兵家之大忌——国民党就在临阵换将之际丢失了自己的政权。选后,国民党中央在检讨时承认党内不团结,但却无法改变党内派系犹存的现状,在国民党主席人选上再度上演派系纷争戏。试问,一个“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国民党,怎样去应对民进党呢?
4.缺乏对青年人的培养、疏解与引导
国民党与民进党最大的差异就在于对基层和青年人的态度不同。国民党是百年老党,民进党则出身于草根,其结果是国民党总是高高在上,不注意深耕基层。本次大选暴露出的严重问题之一就是国民党基层动员严重缺失,国民党中央不接地气,与当年蒋经国提倡的“向下扎根,再向下扎根”主张背道相驰。选后检讨时绝大多数人都认识到这一点,宣称要“脱掉皮鞋,换上草鞋”,长期扎根基层,倾听民意、忠实扮演理性监督角色。
更为严重的是,本次大选投票率最高的就是青年人,而今天的台湾青年人绝大部分在国家与民族认同上出现了偏差,偏绿色彩比较强。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李登辉与陈水扁20年极力鼓吹“本土教育”,宣扬“文化台独”理念。他们就是在这一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另一方面则是对全球化与两岸关系快速发展的错误认知与恐惧所致。进入新世纪以来,全球化一方面推进了世界经济发展,一方面使发展中国家和地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正因于此,部分国家和地区反对全球化的声浪一直没有终止。台湾近年来受世界金融危机的影响,经济发展处于低迷状态,岛内贫富分化有拉大趋势,底层民众有一种强烈的被剥夺感。一方面他们对台湾一些企业家在金融危机中不仅没有受损反而因两岸经贸交流大发其财深感不满,另一方面又害怕全球化特别是因两岸交往给台湾当地弱势劳工群体生活带来冲击。
(二)国民党败选后对两岸关系新论述
国民党败选后,围绕着是否坚持和如何坚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展开了激烈的争论。
第一,中国国民党要不要更名。国民党的全称叫“中国国民党”,而杨伟中、“草协联盟”等都主张今后在改革之中把“中国”二字去掉。在这个问题上,国民党内有识之士坚决不主张去掉“中国”二字。
第二,在两岸关系的论述上,国民党内观点不一。一是李登辉鼓吹的“两国论”。“两国论”至今在国民党内阴魂不散,杨伟中与“草协联盟”的去“中国”二字就是“两国论”的反映。二是“一个中国,各自表述”,是说,在“一个中国”的意涵上,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但是“中国”各自表述,你表你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我表我的中华民国。正因为两者之间存在差异,在统一之前,我们在这个问题上没有取得一致性意见,才有了“习马会”的两人以“先生”相称。“一个中国,各自表述”主要是马英九等的主张,也写进了国民党的党章里。三是“一中同表”。坚持“一中同表”的就是新当选的国民党主席洪秀柱。在洪秀柱看来,为了确保两岸和平,两岸应该提升“九二共识”,从“一中各表”“一中不表”走向“一中同表”。所谓“一中同表”,即两岸均是整个中国的一部分,主权宣誓重叠,宪政治权分立。
实现“一中同表”要坚持五项原则。一是恪尊宪法:协定内容蓄意不违反中华民国宪法及尊重两岸法理现状为基础。二是平等尊严:协定内容须顾及双方核心坚持、平等与尊严。三是整体推动:协定内容须与国际参与、议题同时处理。四是确保和平:协定内容须创造有助两岸和平发展的结构,在创造两岸“共同体”结构方面,可以“文化共同体”作为开端。因为两岸都坚持一个中国原则。五是民意为本:协定内容须得到人民同意。人民必须直接参与是否要和平的决定,以避免日后的纷扰。
2016年3月19日,国民党党主席补选第二场候选人电视政见发表会上,4位候选人黄敏惠、洪秀柱、陈学圣与李新聚焦于两岸政策议题,并展开激烈辩论。洪秀柱一如既往地主张强调在“九二共识”基础上持续深化,面对面与大陆坐下来谈,在恪遵台湾“法规”与民意支持下签订和平协议。所以洪秀柱女士仍然坚持“一中同表”的主张。如果两岸特别是台湾多一点这样的有识之士,两岸的矛盾和问题就容易解决。
三、正确认识民进党重新执政及其对两岸关系的影响
(一)民进党重新上台不是“台独”胜利
此次选举,蔡英文显然认真吸取了4年前操弄“台独”议题导致败选的严重教训,始终有意识地回避“九二共识”,淡化“统独”,淡化两岸议题,而是着重在如何促进台湾经济发展、解决岛内社会公平问题、保障年轻人未来等方面大做文章。这样的话,年轻人都想发展,而民进党主动伸出帮助之手,其结果是青年人往往跟着民进党走。这种状态下,民进党获得了胜利。
从得票结果看,6894744票比过去并没多多少。也就是说,蔡英文的选票构成大致是泛绿和中间选民。泛蓝选票既没有投给朱立伦,也没有投给蔡英文,蓝营对马英九、朱立伦的失望,并不意味着是对蔡英文、民进党的期望,而恰恰既是在用选票教训国民党,也是在用选票警示民进党:我没有投你的票。其实蔡英文心里面是清楚的,她的胜选是民生问题,而非“台独”选项促使其获胜。所以,蔡英文的选举胜利,民进党的选举胜利,不是“台独”的胜利,这一点要搞清楚。基于此,蔡英文在当选感言中宣称未来仍会“建立具有一致性、可预测性、可持续的两岸关系”。这表明蔡英文对于两岸关系的处理相对较为谨慎。
(二)民进党重新执政后对两岸关系的表态
1.当选后强调要“维持现状”
由于2000年至2008年陈水扁将台湾社会带到了战争的边缘,因此民进党再度执政就必然给人们带来新的联想。基于此,最重要之点就是要警惕蔡英文和民进党的所谓“中间路线”。无论选前选后,蔡英文多次就两岸关系提“维持现状”,不断在走模糊的“中间路线”。她打着民意跟大陆讨价还价,但是她从另一方面,也不想跟大陆真的明确对抗。
2.“5·20”讲话不承认“九二共识”
蔡英文目前承认的仅仅是“九二事实”,从未公开接受或承认“九二共识”,同时也没有宣称放弃“台独”理念。蔡英文说她“将致力维持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两岸之间的对话与沟通,我们也将努力维持现有的机制。1992年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秉持相互谅解、求同存异的政治思维,进行沟通协商,达成若干的共同认知与谅解,我尊重这个历史事实”。这是对“九二共识”最明确的一次说明,她尊重“九二会谈”的事实,而不承认“九二共识”。
蔡英文呼吁两岸的两个执政党应该要“放下历史包袱,展开良性对话,造福两岸人民”。蔡英文的就职演说就6000多字,而有关两岸关系的只有300字左右。蔡英文对两岸关系不太重视,此其一。其二,在“九二共识”问题上,第一,蔡英文只“尊重”九二会谈这个“历史事实”,而不是承认“九二共识”,是企图偷换概念借机蒙混过关;第二,强调将“致力维持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但不承认“九二共识”就等于将“维持现状”建立在没有共同基础的沙滩之上,这个大厦随时有倒塌的危险,因为没有“九二共识”基础;第三,强调依据“中华民国宪法”和“两岸人民关系条例”“处理两岸事务”,显现出蔡英文当局不想在一开始就挑动两岸关系,当然此举是做给台湾人民和美国人看的;第四,蔡英文强调将告别马英九时期“过于依赖单一市场”的现象,推动“新南向政策”,表明蔡英文想从大陆市场抽身,依靠美日,进军东南亚,实行所谓的“新南向政策”。上世纪90年代,李登辉在搞“台独”这个问题上,曾经鼓吹过“戒急用忍”,主张南下政策,结果以失败而告终。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针对蔡英文的“5·20”就职演说发表谈话称:“我们注意到,台湾当局新领导人在今天的讲话中,提到1992年两岸海基会与海协会会谈和达成了若干共同认知,表示要依据现行规定和有关条例处理两岸关系事务,在既有政治基础上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但是,“在两岸同胞最关切的两岸关系性质这一根本问题上采取模糊态度,没有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和认同其核心意涵,没有提出确保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具体办法”,“这是一份没有完成的答卷”。国台办认为蔡英文的答卷是不及格的。
3.蔡英文就职后相对谨慎
第一,在领导人就职仪式上没有因为高志鹏提案而不面对孙中山遗像宣誓。
第二,蔡英文依循惯例,率领副手陈建仁及“行政院”等“五院院长”前往台北忠烈祠向孙中山和“忠烈殉职人员”献花致祭。但由于今年的祭祀仪式少了“遥祭南京中山陵”的程序,引起外界高度关注。仪式一切从简,时间也从昔日至少20分钟缩短为仅约5分钟。
第三,台湾出席世界卫生组织代表在整个发言过程中,都强调的是中华台北,没有说出别的出格的话,依了惯例。也表明蔡英文在这个问题上相对来说,在一开始绝对不敢挑战大陆。
(三)民进党的“台独”新动向
1.蔡英文作为党主席没有放弃“台独”理念
有学者认为蔡英文为了执政有可能进行政策调整。前台湾“马办副秘书长”罗智强在华盛顿发表新书《“英”祸?得福?》中,认为蔡英文当选后有五种可能,一是不变,那最好;二是言语冲突;三是可能重现陈水扁时的“烽火外交”;四是两岸经济互动可能出现断裂,连带造成台湾的经济危机,恐怕这是相对而言可能性较大的;五是军事冲突,这又有不同等级。罗智强认为“不可能走到这个地步”,美国不希望两岸发生战争,美国希望台湾别跟大陆走太近,但也别搞“台独”,也别发生内战。
2.再度搞“去蒋化”
2016年,在“2•28”事件69周年纪念仪式上,受难家属纷纷陈情要求废除各机关的蒋介石铜像及中正纪念堂。对此,民进党“立委”姚文智再度公开主张,建议将中正纪念堂改为“故宫分馆”,既改善目前“故宫”人流过多、观展品质低落的问题,也将中正纪念堂所处的精华地段空间充分利用,更重要的是促进转型正义的落实。看来民进党的转型正义其中心内涵就是“去蒋化”“去中国化”。“去中国化”的突出表现是“去蒋化”。但是,我们清楚,第一,台湾经济的起飞,蒋介石和蒋经国有首功;第二,蒋介石和蒋经国反对美国干涉政策、分裂政策,坚决反对“台独”,主张一个中国原则。这是值得称道的。
3.在肯尼亚遣送的电信诈骗犯问题上,民进党蔡英文对大陆强烈杯葛,要求“放人”
4. 在日本无理扣留冲之鸟礁渔船问题上,民进党表现了相当的奴性
事件发生以后,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当即召开高层会议,要求向日本表达严正立场,并积极交涉尽快释放人、船。台湾民众也强烈抗议,特别是渔民团体,专程到日本交流协会台北办事处丢鸡蛋。然而,民进党已经明确宣布不再护渔。即将上任的“驻日代表”谢长廷公开反对马英九当局出动军舰保护渔民,并称此举行形同“宣战”,同时宣称冲之鸟礁是美日安保范围。对此,国民党主席洪秀柱6日晚批评:护渔是一定要做的事,否则如何维护“主权”?并指出,若民进党“立委”把护渔当作儿戏,不禁让人质疑蔡英文上台后如何护土、护渔?
5.警惕“时代力量”与民进党联手破坏两岸关系
在本次台湾“大选”中,一个全新的政党——“时代力量”获得了6%的政党票,在立法院中获得5个席位。“时代力量”之所以能够取代“台联党”、超越亲民党脱颖而出,主要是因为“时代力量”与“台联党”虽然都有绿色背景,但是“台联党”以“台独建国”为终极目标在台湾已经不为民众所认同,而“时代力量”强调台湾主体性、人民自主权,这一点上有些老百姓不知其所以然,认同了这个观点,所以支持了它。同时“时代力量”极力避免将自身置入“蓝绿”二元格局,使得其以一种超越蓝绿、超越“统独”的姿态出现,在某种意义上更符合社会大众期待。加之“时代力量”作为社会运动的代表,更能吸引年轻、中间选民。随着民进党全面执政,台湾岛内政治格局将表现为“一大一中多小”的局面。
从蔡英文一贯的立场出发,则会对未来两岸机制化的交流能否保持下去带来不确定性,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埋下极大的隐患。基于此,一方面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防止“台独”势力再度兴风作浪;另一方面也应看到当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大趋势不可逆转,无论台湾岛内政局如何风云变幻,大陆都将引导和保持两岸关系不断前行的态势稳定不变。
面对未来两岸关系发展新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人大十二届四次会议上坚定有力地宣称:我们对台大政方针是明确的、一贯的,不会因台湾政局变化而改变。我们将坚持“九二共识”政治基础,继续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我们将坚决遏制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行径,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绝不让国家分裂的历史悲剧重演。中共中央台办、国务院台办负责人5月20日也郑重声明:“我们的对台大政方针是一贯的、明确的,不因台湾地区的选举结果而改变。我们将继续坚持‘九二共识’,坚决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分裂活动。在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大原则问题上,我们的意志坚如磐石,态度始终如一。我们愿意与所有认同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政党和团体加强接触交流,与两岸同胞一道,维护两岸共同政治基础,维护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台海和平稳定,共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