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12-13 王志民 对外经贸大学全球化与中国现代化问题研究所所长 教授
核心提示: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当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建设中,我国也已经与30多个沿线国家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协议,并同20多个国家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一带一路”建设从无到有、由点及面,进度和成果都已超出预期。
我报告的题目是“一带一路”与中国崛起。“一带一路”是对外开放的重大战略抉择。我们现在对外一般不称“一带一路”战略,因为对外称“战略”一词太敏感。但实际上“一带一路”对中国来讲无疑就是一个战略。现在,世界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也很大,所以“一带一路”是“优化中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一个重大战略。
“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到底发挥什么作用?
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假如给我一个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我认为“一带一路”就是这么一个杠杆,它正在撬动着地球。目前,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参与到“一带一路”中。“一带一路”倡议作为战略来说应该是一个“管总”的战略,对外开放的总抓手。截至2015年底,习近平主席在公开讲话和文章中提到“一带一路”共有200多次;在刚刚结束的G20峰会上,习近平主席再次强调“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一带一路”现在不仅仅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墨西哥等南美洲就曾经提出要加入“一带一路”。而如果按照地理概念划分,墨西哥是在美洲的,不属于我们现在所界定的“一带一路”地理范畴。
中央对“一带一路”重视到什么程度?2016年,中央有两次重要活动的主题就是“一带一路”。其一,4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这次会议的主题就是让“一带一路”建设推动各国共同发展。这次会议还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边疆研究所李国强研究员讲“一带一路”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中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推行互利共赢的重要平台。”可见将“一带一路”提到了一定高度。其二,2016年8月17日,中央专门召开了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这次会议上就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8项要求。其中有一个要求是“切实推进关键项目落地,以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能合作、经贸产业合作区为抓手,实施好一批示范性项目,多搞一点早期收获,让有关国家不断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这次会议结束以后,很多人问我“获得感”是什么,我讲了三个方面:一是通过产能合作,实现互利共赢;二是帮助“一带一路”沿线的发展中国家建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推进这些发展中国家实现工业化;三是通过产能合作解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就业问题,解决就业问题也就改善了民生问题。
从“一带一路”的基本内涵来看,不论是对中国来说,还是对世界来说,都是一个经济战略。再有,“一带一路”涉及100多个国家,所以“一带一路”建设不是仅靠经济就能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无疑是一个复合型国家战略。2015年两会上,中国外交部部长王毅指出,2015年中国外交的关键词是“一个重点、两条主线”。“一个重点”是全面推进“一带一路”,“两条主线”是要做好和平与发展这两篇大文章。所以和平与发展这“两条主线”为推进“一带一路”奠定基础。
习近平主席在2013年9月提出“一带一路”之后,在2014年的出访中,不是在“带”上就是在“路”上。我需要简单地介绍一下什么叫“带”,什么叫“路”。“带”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时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路”是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这两个加起来就是“一带一路”。
2014年,习近平主席的出访,不是在“带”上,就是在“路”上。2015年,习近平主席的出访也基本是在“带”上和“路”上。如果从地缘上来看,只有去美国没有在“一带一路”上,其他都在“带”上或“路”上。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我们外交工作的重点。再有,2015年来华访问的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大部分也都来自“一带一路”国家。
2016年,习近平主席有三次重要出访。
第一次重要出访是在2016年1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伊朗、沙特、埃及。这些国家都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上。
第二次重要出访是在2016年3月,习近平主席对捷克进行国事访问。捷克是一个很重要的国家,从地理上说,他是进入西欧的一个门户,在二战之前,捷克曾是一个重要的工业化国家。虽然现在捷克的实力好像没那么强了,特别是冷战之后他的发展受到了一些影响,但实际上捷克仍是很重要的国家。捷克的创新工艺非常强,和中国非常友好,捷克总统泽曼还出席了2015年9月3日天安门阅兵。捷克还有很多产品在世界上很有名,比如斯柯达汽车等。现在,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建立了“16+1”合作机制(“16+1”合作机制是指中国与中东欧16个国家之间进行的合作)。这16个国家中就有捷克。“16+1”合作机制也是“一带一路”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这些国家也都是“一带一路”国家。
第三次重要出访,习近平主席分别访问了塞尔维亚、波兰和乌兹别克斯坦。其中,塞尔维亚和波兰是中东欧国家。我个人也认为中东欧国家是“一带一路”的重要切入点,因为中东欧国家原来都是社会主义国家,和新中国的关系比较悠久,而且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就有过经济合作,大家都比较了解。2016年6月21日,习近平主席到塞尔维亚、波兰、乌兹别克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到乌兹别克斯坦访问主要是出席在塔什干举行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六次会议。
从上述这些内容就可以看到“一带一路”的重要性。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介绍一下“一带一路”,特别是从专业、系统的角度出发,给大家介绍一下“一带一路”到底发挥了什么作用。
一、“一带一路”建设的地缘背景
“一带一路”中的“一带”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它是从历史走过来的,因此既是历史背景也是地缘背景,所以我有时候把它叫时代背景和地缘背景,就是地理上相近。
地缘很重要,人特别强调缘分,国家也强调缘分。我国领导人与周边国家领导人谈话时经常会说一句话,就是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既然搬不走,怎么办?就要想办法将关系处理得更好一些。那么,怎么样把外交做好是外交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一张图,这幅图在网上叫“中国人口分布图”。这幅图上有一条线,也叫胡焕庸线。胡焕庸线是中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年画的,从东北瑷珲(现在的黑河市)到云南腾冲,把这两个地方连起来画了这条线,这条线的东边和西边差别很大。
差别有多大?首先从面积上看,东边面积小,西边面积大。线以东地区以43.71%的国土面积养育了94.39%的人口,地方小而人多,产值高,GDP也高;以西地区占国土面积56.29%,而人口仅占5.61%。这是什么原因?因为地理环境非常重要。一般来说,北半球的人类起源都在北纬30度线上。近代以来,全世界很多发达城市都在北纬40度线上。从东到西,比如伦敦、巴黎、莫斯科、北京、东京、华盛顿、纽约等,大概都在北纬40度线上。所以说地缘环境非常重要。我原来学的是国际政治,对“缘”这个词特别有兴趣,就研究了地缘政治,再后来开始研究地缘经济。无论是人缘、地缘、还是其他缘,都特别重要,如果能把“缘分”处理好,它就是一种非常好的资源。
胡焕庸为什么要画这条线?我们最早发现它是农业民族和游牧民族的一个分界线,后来我们看到东部地区工业比较发达,因此它也是工业和农业的一个分界线。为什么要这么划分?实际上,它是一个年降水量400毫米的降水线。所以说人类的生存发展与水是有密切关系的。如果这个地方没有多少水,降水量极少或是沙漠地带,人口必然不可能稠密。我国的改革开放也是从东部开始的。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提出“两个大局”的战略思想。一是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较快地先发展起来,内地要顾全这个大局。也就是说,我们要利用东部的地缘优势,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使东部地区首先发展起来,其他地区都要顾全这个大局。二是沿海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再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内地发展,沿海地区也要顾全这个大局。也就是说,当东部地区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国家再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要服从这个大局,包括东部也要支持西部的发展。因此,1999年,国家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我一直认为,改革开放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改革自然和开放连在一起,开放也离不开改革。中国改革开放有一条基本经验: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我国对外开放实际经过了三个地缘层次。第一个阶段,1980年批准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1988年批准海南为经济特区,1990年中央决定开发上海浦东。这是中国经济特区的发展。接下来就是14个沿海城市,最北边是大连,最南边是北海。这是1984年对外开放的重大布局。第二个阶段是由沿海向内推进,特别是向中国中部地区推进。中国的东部和西部很难分清哪个地方是东部,哪个地方是西部,而且还有中部的说法。第三阶段,是西部大开发。我们最早是先让东部发展起来,1999年我国明确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一些中部省份也希望能得到发展,我们又提出了中部崛起计划。此外,针对东北地区,中央还提出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中国是个大国,要发展,各个地方都要兼顾到,确实不容易。
我们看到,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实际上是一种经济上的不均衡发展战略。因为国家太大了,不可能一下让大家都发展起来。比如,一个家庭很困难,有好几个孩子,家里不能把每个孩子都供上大学,只能看哪个孩子学习最好、最有可能考上好大学,就选择集中所有的力量供这个孩子,等到这个孩子大学毕业,再帮助家里其他的小兄弟,因为当年这些兄弟也是放弃了自己学习的机会。现在,我国已经从不均衡发展战略转向均衡发展战略,这是因为不能让中国贫富差距太大。我们知道,贫富差距其中一个差距是东、西部的差距,也叫地区差距。
1999年我国提出西部大开发战略,首先,这是一个很好的战略,但就西部大开发提出后的前10年而言,我个人认为并不是太理想,到底是什么原因?我也去过西部,特别是西部周边的地区。在上个世纪末和本世纪的前10年的时候,我们在边界上看那边,我们骑着破烂的自行车,他们也骑着破烂自行车,我们推小平车,他们也推小平车。到2010年以后,我去了很多地方,包括新疆、云南、广西等地,再从中国这边看那边,就发现不一样了,我们这边的路比那边好得多,我们的车比那边好得多。瑞丽有个“一寨两国”,一边是中国,一边是缅甸,两边差异经济落差很大。有一次我刚到瑞丽口岸,就看到一个人拿着东西、抱着孩子跟我要钱,再往前走,几个小孩又抱着我要钱。
那么,今天我国具备了什么?对外开放实际上通过互相交流实现互利共赢,只有存在分工,才能实现经济贸易往来。就像对外开放一样,我们引进外资使自己发展起来,实际上西方国家得益比我们还多,所以是互相得益。今天,我们也开始向外投资。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要经过一个从商品输出到资本输出的过程。最早是卖给别人东西,后来又到那去投资。因为各地的资源优势、资源禀赋都不相同。
中国对外开放面临一个向西开放的客观进程。那么往西,是不是就单指西部周边地区呢?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大国,我们要有世界眼光,也要有世界做法。习近平主席指出:我们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
接下来,我们来看第二张图。这幅图是把整个世界地图旋转90度画的,这就给人很多不一样的感觉,我从中也受到了很多启发。中国最早的世界地图是把中国放在右边的边上,后来的世界地图中国就在中间了。实际上现在很多国家,包括韩国、日本,他们都把本国画在地图最中间。从这张世界地图正看和倒过来画的地图上看,我们和美国并不远。2014年,湖南地图出版社公开出版发行了竖版世界地图。在竖版世界地图中,世界的最中间在哪里?印度洋。美国离我们还近吗?好像不近了,而且还隔了很多国家。在我们经常看到的世界地图中,美国和中国之间并没有隔着什么国家,过了太平洋就是美国。而在竖版世界地图上,世界的中心在印度洋,美国离我们很远。它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地球村已经存在了,全世界的水连在一起,地也基本连在一起,其实印度洋和太平洋也应该是一个连起来的概念。中国是一个大国,我们也应该有“印太”概念。
我们经常说美国重返亚太战略,认为美国就是重返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但在美国人的解释中,重返亚太是包括印度洋的。美国在2012年的新国防战略规划中,特别画出了一道“从西太平洋和东亚延伸到印度洋和南亚地区的弧线”。在2011年的一次演讲中,时任国务卿希拉里将亚太定义为“从印度次大陆到美洲西海岩的区域”。可以看到,很多大国都有“印太”概念,而中国现在还没有真正的“印太”概念。
最后,我们来看第三张图。这张图是关于亚投行的。亚投行最早是在2013年10月习近平主席正式提出的。亚投行创立的时候我们还是有一些担心的,担心参加的国家不会太多。2015年3月12日,英国正式向中国提出申请,希望以创始国身份加入亚投行。当英国宣布后,美国就开始对英国不满,这一点从美国的一些表达方法上就能看出来。亚投行成立时,创始会员国有57个。2016年1月16日,由中国倡议成立、57国共同筹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正式开业。2016年,又有20多个国家申请加入亚投行。到2017年初,成员国可能会达到90个以上。
我们再来看一下世界上大的金融机构——亚洲开发银行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成立时,有31个创始成员国;世界银行成立时,有28个创始成员国;欧洲投资银行只有6个创始成员国;而亚投行有57个创始成员国,并且到2016年底,成员国将超过90多个。
亚投行成立时,G7集团中只有美国、日本和加拿大没有加入,而在G20峰会召开之前,加拿大已经和中国达成协议,专门向亚投行行长金立群提出申请,要加入亚投行。
这是我们从地缘角度来说,也就是从地理上说“一带一路”为什么这么做,它和我们对外开放的整个客观局势是有关系的。
“一带一路”有了地缘上的支撑,那么,它的天时怎么样呢?现在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提高到什么程度?2015年,中国的GDP按照汇率计算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经济规模居世界第二。
从中国的发展速度看,中国不仅是经济在增长,而且是增长速度最快的大国之一。1978年改革开放之前,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仅为1.8%;2015年,中国GDP占世界的比重为15.5%。1978年,中国相当于美国GDP的比重是6.5%;2015年,中国相当于美国GDP的比重是63.4%。这是我们从汇率的角度看的。
从购买力来看。2014年10月7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表了一个报告,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4年已经超过美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IMF按照购买力进行了新的统计,结果显示,2014年美国的经济规模是17.4万亿美元,而中国的经济规模则是17.6万亿美元。因此,按照购买力计算,中国的经济规模在2014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我们再来看看美国的数字,根据美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从购买力平价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上来说,2015年中国GDP占全球的17.1%、美国GDP占全球的15.8%。从美国的数据看,按照购买力计算,中国也是排在第一,排在第三位的是印度(8%),而日本则排在了第四位(4%),排在第五位的是德国(3.37%)。
从以上两个机构公布的数据来看,按照购买力计算,中国GDP已经居世界第一。当然,购买力和汇率的计算各有其不科学的问题,但也各有其合理的成份。也就是说,不论是以哪种方式计算,都有它的可取之处,也有它的不合理之处。
从外汇储备来看,中国的外汇储备排名第一。那么,在有了钱以后,绝对不能做守财奴,就要想办法花钱,怎么花?不能败家,要让钱生出更多的钱。2015年有一个重要的标志,这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人民币在2015年12月1日加入了SDR(特别提款权)。随后,日本读卖新闻采访我,问我怎么看待人民币加入SDR这件事。我说,它首先证明了中国的国力强盛,同时也对中国的金融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2016年9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公布了世界银行首期特别提款权(SDR)计价债券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
可以看到,人民币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现在,人民币在SDR中的权重位列第三,仅次于美元和欧元,高于英镑和日元。人民币已经是全球第二大贸易货币、第七大储备货币,并且现在已经有40多个国家将人民币作为了储备货币。
从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来看。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是两个方面,中国现在既要引进外资,又要对外投资。现在我国对外投资已经超过了引进外资,也就是说,中国现在是一个净对外投资的国家。2015年,中国对外投资超过日本,居世界第二位。2008年以来,全世界外商直接投资(FDI)比重都在下降,但是中国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却一直在上升,特别是2013年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一直是在上升的。2016年上半年,中国海外并购金额达1340亿美元,比对外投资还高。中国现在也在并购很多国家的企业,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企业,2016年上半年就已收购了37家德国企业。这也是通过购买发达国家的一些优质资产,来提升我们的研发能力和制造能力。最近,俄罗斯一个最著名的通讯社采访我,问我怎样看待这个问题。我说,中国现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我们要提升制造业,又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现在的世界经济形势并不好,一些外国企业面临资金压力,而并购实际上就是一个互利共赢的举措,当然我们也要防范风险。
从进出口额来看。2015年,中国进出口额是下降的。首先是出口额的下降。近几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下跌,但实际上中国的出口数量并没有大幅下降,并且对“一带一路”国家的投资还有所增加。“一带一路”中的“一路”指的是海上丝绸之路。现在,海洋生产总值上升的也比较快。2015年,海洋生产总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10%,其实海洋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还有提升空间,我认为在今后一二十年里海洋生产总值占GDP的比重可以达到30%。海洋经济是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也可以成为一个新的增长点。
再有就是R&D(Research and Development),就是“研究与实验经费”。我们知道研究投入越多,未来前景越好。2016年公布的企业排行榜中,华为排名第一。近几年,我在很多论文中都提到了华为。华为有一点让我觉得特别好,就是年投资500亿用于研发,华为投入一年的R&D的投入相当于联想十年的投入。因此,现在华为的排名也在联想之前了。2016年,华为总裁任正非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还做了一个发言。2015年,我国研发投入占GDP比重已经达到2.1%。未来的竞争主要是科技能力的竞争,而科技能力与科技投入是有密切关系的。
中国现在是亚洲最大的高科技产品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的文化产品最大出口国。2013年,中国文化产品出口总值达601亿美元,高出排名第二的美国279亿美元一倍多。当然,这里有一个问题需要我们注意,就是实际上中国很多文化产品本身的价值较高,但附加值并不高,比如首饰加工,是把黄金本身的价格都算上了,因此它的附加值还是有限的。但是不管怎么说,我们的产品出口都在增加。
此外,我国专利申请已经连续5年位居世界首位。华为和苹果都互相买对方的专利,但是华为买苹果的专利却不如苹果买华为的专利多。从这也能看到,华为的科技创新能力很强。
实际上,科技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基础。为什么这么多年世界经济都处于低迷状态?就是没有一个新的科技领域能真正拉动经济增长。上一轮经济增长主要是计算机和互联网拉动的,但它已经开始退潮了,现在需要一个新的增长点。
2016年,中国正式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以前要加入欧洲复兴开发银行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市场经济国家,二是民主国家。到现在为止,发达国家,包括欧盟都还没有正式承认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同时西方国家也不承认中国是民主国家,因为西方所谓的民主国家就是资本主义民主国家。我们知道,产能合作是“一带一路”的出发点,我们在很多国家做基础设施建设,不是挣完钱就走了,而要做得更好。也就是说,我们在那里有了基础建设,就可以和他们产生合作。中国企业的确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是能力最强的,但同时中国企业在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以后还可以做更多的事情,这也能将中国企业的潜力挖掘出来。
我们看到,中国现在是第一大外汇储备国、第一大商品贸易国、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对外投资国,还是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但是,我们也要看到我们自身的问题。
宏碁集团创始人施振荣曾经提出过一个“微笑曲线”理论。微笑曲线最中间是制造业,而制造业环节是低利润环节。以苹果手机为例,中国制造商大概只有5美元多的加工成本,而设计者大概有80美元,销售则有上百美元。所以说,制造业这块得到的利润是最低的,我们应该从利润的低点向设计和销售的高利润的两端提升,因此,产能合作对中国来说已经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目前中国的产能出现了问题。首先是中国的产能利用率都不高,世界通行标准是发达国家产能利用率大概在85%以上,而目前,中国利用率只有60%—70%;再有,我国产能过剩非常严重。大家知道,我国钢产量世界第一,全世界产钢16亿吨,中国占了近一半。还有一种说法是:全世界钢产量唐山市第一,河北省除外;全世界钢产量河北省第一,中国其他省份除外。
中国的钢铁虽然大量出口,但成本很低,2016年春节前,钢的价格比白菜价格还要低,一斤钢大概卖不到一块钱。但是现在也不能让钢厂都停产,因为钢厂还有很多工人,否则都下岗。
那么,应该怎么办?要去产能,也就是我们说的五个“药方”——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实际上,还有一个很好的办法,就是产能合作。因为搞基础设施建设还是需要钢的。在中国生产钢铁,一是出口时会受到其他国家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二是会给中国造成环境污染。这种情况下,如果我们把钢铁生产转移到其他国家,会怎么样?有人说,这同样也会给其他国家带来环境污染。我们看,假如我们将钢铁生产能力转移到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国家,那么哈萨克斯坦生产钢铁还需要用煤吗?不需要,因为哈萨克斯坦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和产量很丰富,而使用石油和天然气则会减少很多污染,就不至于造成环境问题了。所以各地方要发挥其自身资源禀赋的优势,它的能源和我们的能源不一样,而我们要从哈萨克斯坦把石油天然气运过来,成本是非常高的。
中哈产能合作就做得很好。2014年12月26日,中国与哈萨克斯坦产能合作第一次对话在北京签署《会议纪要》;2015年3月,中哈签署236亿美元产能合作项目。中哈在全面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后,又开始探讨产能合作。哈萨克斯坦总理马西莫夫曾就读于中国武汉大学,他对中国非常了解,同时又精通汉语,因此现在中哈的产能合作探讨得很深入。在G20杭州峰会前夕,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还就中哈两国发展战略对接等问题接受了中国媒体书面联合采访。我最近写了一篇论文,“一带一路”背景下中哈产能合作的溢出效应。中哈两国合作会产生溢出效应。其他国家也可以学习这种合作,因为它能使双方都受益。
我们知道,沙特阿拉伯盛产石油,但是现在石油价格却在不断下降。2015年,沙特阿拉伯出现高达近98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2008年,国际油价约150美元一桶;2016年,油价平均约40美元一桶。油价虽然有上下波动,但整体还是呈现下降趋势的。在这种情况下,2016年4月25日,沙特阿拉伯发布“2030愿景”。希望到2030年,国家能够实现经济多元化,从而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从2016年到2030年还有不到15年的时间,我们还不知道沙特到2030年是否能够实现“2030愿景”。现在,沙特70%的收入来自石油,如果要将70%转为非石油收入,难度还是很大的。同时,这也为中国投资提供了机会。沙特阿拉伯计划出售沙特阿拉伯石油公司股份,筹建2万亿美元规模的主权财富基金。中国企业要“走出去”,一是要有研发意识,这是最挣钱的一块;二是要营销自己的品牌。1984年的洛杉矶奥运会是由一个美国商人尤伯罗斯承办的。最初,他找柯达公司给他赞助,但是柯达公司只肯赞助他很少的钱,于是他找到富士公司做赞助。富士公司在赞助奥运会后,胶片卖得比柯达公司好。2016年,海信集团在欧洲杯赛场上打出了广告。实际上,让全世界知道你的品牌,就是一个很好的营销办法,海信电视目前已经排在电视机销售的第一名。因此,中国必须要有研发意识和营销意识。
再有就是美国重返亚太。美国重返亚太给中国造成了很大压力。从军事上来看,美国海军60%的军舰部署在亚太地区,而且美国鼓动一些国家搞了一系列破坏活动。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美国就在中国周边特别是东部海域打造三个“岛链”,而重返亚太应该是其“岛链”设计的一个强化和延续。日本成为美国的马前卒,他不仅自己在东海、南海闹事,还鼓动其他国家闹事。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曾经想甩开美国,但是在鸠山由纪夫之后,日本开始发生变化,特别是野田政权决定“购买”钓鱼岛,中日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安倍上台后进一步激化中日矛盾。我曾经在野村证券和他们探讨时指出,实际上日本是追随美国的,他们不同意我的观点,他们(日本)认为自己是独立自主的。
我们再说一下韩国。韩国曾经宣布将与美国磋商在朝鲜半岛部署末端高空防御体系统(简称“萨德”导弹防御系统),这给中国造成很大的战略压力,因为“萨德”的X波段雷达监测范围能超过2000公里,甚至能达到3000公里,而韩国离中国最近的地方还不到500公里。这对中国来说是很大的威胁,因为中国的很多战略性武器,比如洲际导弹等,在东部、华北甚至是华东等地全能被它探测到,因此中国坚决反对韩国部署萨德系统。2016年9月5日,习近平主席与韩国总统朴槿惠在中国杭州出席G20峰会之际举行会谈,习近平主席直接向朴槿惠表示反对“萨德”系统的部署。
再有就是南海仲裁案。菲律宾提起的南海仲裁案对中国造成很大的压力,不过现在,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还是很愿意和中国搞好关系的。
再有就是美国搞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达成TPP贸易协定的有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但是中国并不在其中。同时,2013年欧盟和美国还启动了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TTIP)的谈判,但是现在谈判却陷入了僵局。可以看到,在美国参与的这两个比较大的协议中,都没有中国的参与。当然,中国现在正在力推《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RCEP就是(10+6)——东盟10国以及中国、韩国、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印度。
美国搞的“岛链”以及重返亚太都给我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同时,美国还有一帮“兄弟”,比如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对中国也不太友好。那么我们怎么办?我们要避其锋芒,向西开放,因为西部有更广阔的天地。中国现在要发展经济,而不是打仗,要先使自己强壮起来,如果自己不强壮,还总是想着打仗,即使没有失败,也会损失惨重。中国有一句话叫“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我往那儿一站,或者你害怕我、或者你服从我、或者你很高兴地跟着我走,这是最满意的结果。但是现在我们还没到那种程度。
中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但同时我们自身还有很多问题,所以我们要先解决自己的问题。我经常说“打铁还需自身硬”,一定要先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这是我们的基础。
二、“一带一路”建设的核心内容
“一带一路”中的“一带”是2013年9月7日,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的“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指出要:“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一带一路”中的“一路”是2013年10月3日,习近平主席在印尼国会演讲时提出的“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关于“一带一路”是不是战略,争议很大。我认为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一带一路”肯定是一个战略。
什么是战略?战略就是全局性、长远性的问题。有人问,“一带一路”到底能搞多少年?我说,“一带一路”是一个长远性的问题,事关中国崛起。从“一路”的名字来看,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就是说大概需要一百年左右的时间,当然也可能用不上一百年,但肯定不是十年八年,甚至不是二十年三十年能做成的,所以不要急于求成。
我经常说,“一带一路”就是横穿亚欧大陆,从东亚经济圈到西欧经济圈,要经过好几个经济板块,比如,到中亚、南亚、中东、北非甚至东非、中东欧再到西欧,从海上环绕欧亚大陆,实际上是欧亚大陆加上非洲的一部分,是这么一个概念。“一带一路”沿线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并且涉及世界一半以上的人口、四分之三以上的能源和资源。其中,“涉及四分之三以上的能源和资源”这一点对中国这么一个资源相对缺乏的国家来说,意义非常重大。
此外,还有一个“南方丝绸之路”。南方丝绸之路出现的时间比张骞出使西域还早。张骞在西域经过考证,回来给汉武帝写了奏折,将“南方丝绸之路”称作“蜀身毒道”。也就是说,南方丝绸之路是在张骞出使西域之前就已经开通了的。这里的“蜀”是四川,“身毒”是音译,指的就是印度。“蜀身毒道”就是从中国四川到云南,再到缅甸、印度,再到西域那边。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东部整个被日本人占领后,就开通了“西南国际大通道”。现在这个通道确实是缺乏修缮,如果要修,还是有一定难度的。
我们把“一带一路”分为六大经济走廊。
第一大经济走廊是中蒙俄经济走廊。中蒙俄经济走廊分为两条路线:从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罗斯;东北地区从大连、沈阳、长春、哈尔滨到满洲里和俄罗斯的赤塔。当前,东北的经济发展遇到了严重问题。2016年上半年,辽宁经济增速为-1%。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一条线路从大连出发,也能给东北的发展带来一些机遇,因为经济的增长和对外开放是有直接关系的。
近年来,俄罗斯政府大力实施远东开发战略。实际上,在俄罗斯远东开发战略上,中国是占有先机的,因为中国和俄罗斯的关系要比韩国、日本与俄罗斯的关系好得多。这也为中国提供了机会。
第二大经济走廊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是从中国的江苏省连云港市、山东省日照市到荷兰鹿特丹港的国际化铁路交通干线。经济走廊是以城市为据点、以交通线为连接的走廊。习近平主席指出:“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就像我们说的长江流域,并不是说长江流域就是指长江那条线,因为流域是很大一片区域,一定要理解这个概念。
第三大经济走廊是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亚国家和西亚国家文明程度是一样的,如果在中亚能走得通,那么在西亚也能走得通。因为他们都是以能源为主的国家,文化和信仰也基本一样。
第四大经济走廊是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印缅孟地区经济合作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的,四方民间人士于1999年在昆明举行了第一次经济合作大会。从官方看,“孟中印缅经济走廊建设”是2013年5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印度期间提出的倡议。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涉及中国和印度的各一部分,同时涉及孟加拉国和缅甸几乎是全国,大概有人口4.4亿,土地面积165万平方公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经济走廊之一,同时也是受到印度政府认可的。
第五大经济走廊是中国—中南半岛经济走廊。它最早叫“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以交通线为基础,也就是以泛亚铁路和公路为载体的经济走廊,其中泛亚铁路正在建设中,泛亚公路已经通车。中国和东盟国家经济联系也很密切,2015年,中国和东盟国家贸易额达到4700多亿美元。
第六大经济走廊是中巴经济走廊。2015年,中国在巴基斯坦启动460亿美元投资计划,主要是以瓜达尔港、能源、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合作为重点,形成“1+4”合作布局。
“一带一路”建设具体体现的“五通”是什么?
一是政策沟通。主要是外交沟通,现在外交的一个重点就是做好“一带一路”建设,这是政府方面的问题。
二是设施联通。最早并不叫设施联通,而是叫互联互通,主要是道路联通,但是后来发现不仅是道路,网络、电网也都走得特别快,因此就由“互联互通”变成了“设施联通”。基础设施建设是中国的强项。
三和四分别是贸易畅通和资金融通。设施联通会带动贸易,再加上资金融通需要投资做保障,因此现在中国的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丝路基金以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等,都给这些国家很多支持。
五是民心相通。做好老百姓的工作很重要。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很多国家都有西方的非政府组织,这些非政府组织经常会给你捣乱。比如说,柬埔寨和中国是非常友好的国家,在南海仲裁案中,柬埔寨也极力支持中国。但是柬埔寨是一个小国、一个比较落后的国家,在柬埔寨就有5000多个非政府组织,这些非政府组织均是由西方支持的。所以非政府组织很可怕。那么这就要做好老百姓工作,因为民心相通需要有创新。
同时,各地方的习惯和风俗都不一样,还要对各地老百姓的风俗习惯和信仰有所了解。作为一个研究者,我认为我们现在比较缺乏对国别的研究,包括对一些国家的国情、语言等的研究。比如普什图族语,现在的小语种专业很少开设这样的专业,但是巴基斯坦还有很多人在说普什图族语。
从制度上看,我们现在有“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的成员为:国务院副总理张高丽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四名副组长分别为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王沪宁、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国务委员杨晶和国务委员杨洁篪。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是“一带一路”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此外,“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一些具体的政策处理是由发改委西部司来管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也都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工作的参与者。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其中涉及18个省份。后来有人问我,不是这18个省份的能不能参与进来,我当时的回答是,这是一个国家战略,只要有条件肯定可以参与进来,但是要看你们怎么利用。国家并不是给你钱让你参与,所以你不要想着要资本,要自己想办法,这是一个机遇。
以上我们简单地概括了“一带一路”到底是什么、怎么做,它是什么时候提出来的、包括了哪些内容,以及在制度上是怎么构建的。
三、“一带一路”建设的理念引领及其前景
理念引导行动。如果没有理念、没有思想,什么大事都做不成。中国智慧就是理念,中国方案就是理念的文本的形成和宣示。同时,中国还需要向国际社会提供更多的公共产品,就是以中国的理念来引导“一带一路”应该怎么做。西方国家的对外援助总是有政治要求的,而我国的对外援助是不加政治条件的。
理念是什么?首先,就是“五通三同”。“五通”是什么?就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三同”是什么?就是要建立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
美国有同盟国,但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的外交政策。不结盟却不能没有朋友,怎么办?建立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有很多经济关系,经济关系就是利益共同体,有利益就有责任,便要构建责任共同体,最后形成命运共同体,这是一种新型的价值观和治理观。现在,全球治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2008年以来,世界经济在底部徘徊,到2016年已经过去8年了,仍然看不到十分明显的经济复苏,所以全世界都应该共同合作,参与全球治理。但同时,我们也能看到,个人有个人的利益,国家有国家利益,一般到困难的时候往往是“各扫门前雪”,现在包括美国在内的国家竖起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大旗。
中国外交实行的是“结伴而不结盟”政策。我们需要伙伴,因此中国与很多国家建立了“战略伙伴关系”。比如,中国和俄罗斯建立了“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和巴基斯坦建立了“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从“五通”看,为什么要“通”呢?托马斯•弗里德曼写过一本书——《世界是平的》。不管世界平不平,但是当今世界却是不通的。中医强调“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世界首先得通,所以我们提出了“五通”,同时我们还要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共商是利益共同体;共建是责任共同体;共享是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多次强调命运共同体。应该说,打造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国际乃至地区合作的一种新模式、新理念。
推进“一带一路”,还要看中国能为世界提供什么公共产品。中国有什么?中国有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当前,我国存在着产能过剩,这些过剩产能主要处于中端水平。我们可以将这些处于中端水平的过剩产能转移到其他国家,帮助其他国家发展起来。工业化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一带一路”沿线的后发展国家要搞工业化,我国把过剩产能转移过去,既是帮助这些国家实现工业化,同时又促进、推动中国贸易和投资。当然我国还有高端产能,比如核能、高铁等,这些产能也是其他国家非常感兴趣的。
我国对外合作可以采取工业园区的形式,我把这种合作模式称为“点对点”合作。采取这样的形式是因为有些国家,无论是在社会秩序上,还是在法律上都不安全,而专门划出一个工业园区来,实行特殊的政策。中国有过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我认为可以把这种方式运用到国外,建设一个封闭式的工业园区。当然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中国制造业大都属于中端制造业水平,发达国家大都有高端制造业水平。中国向高端水平发展是一个必然趋势。这里有两条路可以走:一是提高自身研发能力,二是与发达国家合作。2015年6月30日,中法两国总理见证双方签署了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的合作协议。共同开发第三方市场,就是中国和发达国家合作,共同开发另外一个国家的市场,这个国家可以是发展中国家,也可以是发达国家,实际上就是把高端、中端、甚至初级的水平合在一起发挥各自优势。比如,中国和法国将合作在英国共建核电站,而英国就是发达国家。
“一带一路”还是优化我国经济发展空间格局的重要战略。我们经常说的优化空间格局有三大战略:一是“一带一路”建设,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三是长江经济带。长江经济带是以上海为起点,京津冀一体化是以北京为核心,但实际上京津冀一体化并不是只和北京有关,长江经济带也不是只与上海有关。长江经济带涉及七个省、两个直辖市,七个省包括江苏、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云南,两个直辖市包括上海、重庆。长江经济带还涉及六大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城市群、江淮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
我国现在特别强调战略对接。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建设,而其他国家也有自己的战略,那么怎样使“一带一路”建设与其他国家进行战略对接呢?
一是中国外交部与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的对接。2016年4月11日,外交部长王毅与应邀来访的联合国亚太经社委员会执行秘书阿赫塔尔在北京签署《中国外交部与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关于推进地区互联互通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意向书》。
二是与欧亚经济联盟的对接。2015年1月1日,俄罗斯主导的独联体内经济一体化项目欧亚经济联盟正式启动,欧亚经济联盟成员国目前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等五个国家。2014年5月29日,俄、白、哈三国总统签署《欧亚经济联盟条约》。根据条约,欧亚经济联盟的目标是在2025年前实现联盟内部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的自由流动。2015年,亚美尼亚、吉尔吉斯斯坦加入欧亚经济联盟。这里我们也可以与俄罗斯本国的战略进行对接。2015年5月8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在莫斯科发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关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和欧亚经济联盟建设对接合作的联合声明》。中俄开始战略对接,具有重要意义。
三是与印度“东向行动政策”的对接。与印度的对接现在还在设计阶段,我们现在的重点就是要做好印度等南亚国家的工作。2014年,除了印度和不丹,南盟其他国家都同意中国加入南盟。因为中国加入南盟后,会为其带来很多利益,包括增加投资,帮助其改善民生等。尽管印度当时不支持中国加入南盟,但是我认为对于印度总理莫迪,我们仍然可以做他的工作。莫迪主张发展经济,并且他对中国经验、中国模式都很感兴趣,也提出要学习中国的发展经验,所以我觉得这个工作还是可以做的。
四是与欧洲投资计划的战略对接。2014年11月26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在欧洲议会斯特拉斯堡总部宣布了以少量政府资金调动3150亿欧元私人资金的投资计划。“一带一路”建设对接欧洲投资计划是有意义的。欧洲缺钱,而我国又有外汇储备,钱不能搁置,一旦搁置就不值钱了,所以我们要投资。2016年上半年,我们在德收购或参股了37家企业,投资额高达90多亿欧元。中国参与欧洲投资计划是一个好的方向,而且欧盟驻华大使专门讲话提出希望这两个计划能够进行对接。
五是与中东欧三海港区合作。三海港区合作是中国倡议开展的。三海港区主要包括亚得里亚海、波罗的海和黑海。2016年,习近平主席对捷克、塞尔维亚、波兰进行了国事访问,达成了一系列产能合作协议。
六是与单个国家合作。比如,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同哈萨克斯坦的“光明之路”的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同韩国“欧亚倡议”的对接合作;“一带一路”和蒙古国“草原之路”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同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相对接;“一带一路”倡议与白俄罗斯发展战略对接;“一带一路”对接越南“两廊一圈”;“一带一路”与印尼“全球海上支点”的战略对接;“一带一路”与澳大利亚“北部大开发”对接;“一带一路”与“英格兰北部经济中心”对接;“一带一路”与埃及新苏伊士运河交汇地带战略对接;等等。
前面讲到,中国已成为120多个国家和经济体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的海外利益分布非常广泛,但是中国做生意需要贸易通道,特别海上通道。我认为,现在“一带一路”出海也面临着一些安全问题。我们知道,马六甲海峡是中国贸易的主要通道,这个贸易通道事关中国的海上安全。可是现在美国在马六甲海峡边的新加坡樟宜有海军基地,这对我们来说,存在安全隐患和安全困境。这是往南往西走的。还有往东再往南走的,到美国的通道、到澳大利亚的通道,通哪里?通过第一“岛链”的宫古海峡。日本还决定在宫古岛驻军。这也对中国形成了一定威慑,我们应该怎么办?应该有所防范。海权论专家马汉有一句名言: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亚洲。21世纪世界的命运将在印度洋上见分晓。前面我曾说过,在竖版世界地图中,世界中心不再是太平洋,而是印度洋。所以印度洋地位很重要,并且印度洋的自然资源比太平洋要多,印度洋海水的咸度是太平洋的三倍。印度洋还是重要的贸易通道,我们可以考虑是否能从印度洋出海,刚才谈到中巴经济走廊的瓜达尔港,这是中国的一个出海口。中巴经济走廊全长3000公里,北起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由中国援建公司监事的印度洋出海口瓜达尔港,是一条包括公路、铁路、油气和光缆通道在内的贸易走廊,是“一带一路”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为新疆地区提供了一个最近的出海口,同时也为中亚地区,比如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提供了最近的出海口,这样就可以从印度洋出海,不进太平洋了。
缅甸的位置也特别重要。历史上有中缅公路,还有驼峰航线。因此,缅甸的仰光港以及正在构划中的缅甸若开港以及孟加拉国的吉大港等,都有可能作为中国出海口。我曾经在讲“一带一路”时指出,我们应该特别强调“两洋出海”,甚至可以探讨“三洋出海”。
实际上,在印度洋出海我们已经有了,比如中缅天然气管道、中缅石油管道现在已经建设完成。但缅甸现在也存在一定风险,包括经济风险、政治风险等。为了应对这种风险,我们采取合作的方式。比如,中缅天然气管道是由中国、缅甸、韩国、印度四国六方投资建设,通过合作的方式来减少风险。
前面我们讲了也可以探讨“三洋出海”,第三洋出海指的就是从北冰洋出海。能不能从北冰洋出海?北极的地理位置特别重要,2013年5月15日,中国成为北极理事会正式观察员国。北极是俯瞰北半球的战略制高点,从战争角度来说是,北极一个威慑的黄金支点。北冰洋是不是都是冰?实际上,在十万年前,北极是无冰的。30年前,北极的冰盖层面积为1270万平方公里。到2016年初这个数字降到了1110万平方公里。 到2016年6月,北极冰盖层面积为340万平方公里。北冰洋的冰融化速度非常快,北冰洋的冰也越来越少,那么新的海洋通道就出现了。所以我们也可以设计北冰洋通道。对中国而言,通过白令海峡的海洋通道走,将比通过苏伊士运河到北欧要短三千海里,这样既缩短了时间成本,也节约了经济成本,经济价值是极大的。根据美国地质勘探局2008年7月23日公布的一份为期4年的评估报告显示,勘探人员对北极圈内25个最有可能拥有油气的地质区域进行了全面评估:北极原油储量和天然气储量占全球未探明石油储量的13%和未开采天然气储量的30%,北极地区总体煤炭储量高达1万亿吨,占全球煤炭储量的25%。中国有没有可能去开采呢?中国可以和俄罗斯合作,因为现在中俄是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国可以参加俄罗斯的远东开发。因此,中国可以通过俄罗斯参与北极开发,我们也希望中国以后能够成为北极理事会成员国,当然这些设想最后是否能够达成,还要看我们的努力情况以及地缘政治、经济的变化情况。
北极航道有三个,一是西伯利亚沿岸的“东北航道”,二是加拿大沿岸的“西北航道”,三是北极点的航道。中国在图们江没有出海口,如果想出海,怎么办?可以“借港出海”,“借港出海”可以节约一定的成本,所以要未雨绸缪,考虑从北冰洋出海。中国是一个大国,必须要未雨绸缪。我国在南极有科考站,包括长城站、中山站等;在北极的科考站有黄河站。
“一带一路”体现了极大的智慧。1989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韬光养晦、善于守拙、决不当头、有所作为”的战略方针,集中起来就是“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现在,中国作为一个大国,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2014年7月15日,习近平主席在接受拉美四国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我们将更多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中国外交正在从“有所作为”转向“奋发有为”。
中国正在不断向前走。2016年8月16日,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成功将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发射升空。这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的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已经成功突破7000米深度,无人潜水器可以潜入1万米以下的深度。中国的发展速度如此快,领导干部和研究学者的思维也要跟得上形势的发展才行。
我们下一步该怎么办?对国际,我们提出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为国际社会提供更多公共产品。对国内,还要把自身的问题解决好。2015年,我国提出实施精准扶贫,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这是我们对全国人民做出的承诺。我们要把国际和国内的事情处理好。中国人是智慧、勤劳、勇敢的,中国领导层是非常有远见的。与西方选举制度下的上台的领导人不同,我国的领导人是从艰苦的基层一步步干起来的,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是经过磨炼的,是有智慧的。在西方,很多总统以前只当过参议员,奥巴马就是从参议员直接当选总统的。而且美国的利益集团互相之间制约也比较严重。在苏东剧变的历史背景下,弗朗西斯·福山提出了“历史终结论”,认为将来的世界就是资本主义的世界。我们今天看到,历史没有终结,中国要迎接一个新的时代,一个伟大的时代。
这是我今天报告的内容,不对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