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研究 >> 理论前沿 >> 正文

刘春:党校为什么姓党
作者:     浏览量:     发布时间:2016-06-06

2016-05-24 宣讲家网 刘春 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巡视员、教授

核心提示:201512月,十八大之后的首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系统并深刻地阐述了党校姓党对党校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党校工作受到中央的高度重视,党校姓党原则被多次强调,党校如何进一步发挥好重要作用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中央党校研究生院巡视员刘春教授做客宣讲家网站,围绕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解读党校为什么姓党,为什么要强调党校姓党,如何坚持把党校姓党全面贯穿党校工作始终。

2015121112日,十八大之后的首次全国党校工作会议在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主题和中心思路就是党校为什么姓党,为什么要强调党校姓党,以及在党校各项工作中怎样坚持和实现党校姓党。那么今天,我们就这三个问题展开讨论。

一、党校为什么姓党

党校为什么姓党?这个问题看似不复杂,但要论述这个机构姓党名校的由来,无论从理论分析上还是从实践发展上,都不是那么简单的。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党校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首先就回答了这一问题。他指出,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就决定了党校必须姓党。党校不姓党,或者不能很好姓党,就不能完成党所赋予的庄严使命。党校因党而立,党校姓党是天经地义的要求。由此可见,党校姓党绝不是一个简单的姓和名的问题。党校因党而立,这就是它姓名的由来。那么,我们从什么角度进一步理解和把握为什么党校姓党,为什么党的建设、党的事业需要党校呢?党校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这个定性和定位的形成过程又是怎样的?基于上述问题,我们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对党校的由来和发展有一个认识和把握,才能准确理解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党校因党而立”这句话。

近代以来,工业革命蓬勃发展,工人阶级运动也轰轰烈烈地展开。随着现代的民主运动、阶级斗争的发展,相继涌现出了一系列新的团体和组织。第一类的政治团体就是政党。那么,政党产生以后面临着一个大问题,就是政党作为一个组织,它的干部如何产生。因为政党是从事政治运动的,其骨干就是干部,而干部不是凭空产生的,他需要选拔、培养、锻炼和培训。所以,工业革命近300年、大规模工人阶级运动200多年以来,绝大多数政党都高度重视干部培养问题,而工人阶级政党更加高度重视干部的培养和培训。原因就是工人阶级运动自起步开始便是大规模群众运动,这与资产阶级的运动有很大区别。由于群众运动需要有人组织协调并从中起到领导、管理和引导的作用,这就决定了工人阶级政党培养干部的任务和使命比其他阶级的政党突出得多。比如,资产阶级的议会是上层少数精英在搞,但是工人阶级运动不一样,广大工人群众是需要教育的,群众运动是需要组织、动员和发动的,怎么把工人群众的力量都整合起来,而不会相互抵消、互相矛盾、相互摩擦,最为关键的就是有没有人来组织。这就决定了工人阶级政党高度重视干部培养。

从最早的第一国际到德国社会民主党,早期的工人阶级政党组织高度重视干部的培训和培养。比如,当年德国社会民主党有学校,尽管不像我们今天的党校,但是它已经开始有培养干部的功能,并发挥这样的作用了。再后来,到列宁的政党,其组织已经形成一个很大的规模,并有了党校。党组织需要培养、培训干部,党校也就应运而生。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说“党校因党而立”,就是因为党组织有培训、培养干部的使命。如果没有这样一批机构源源不断地给党组织输送合格干部,不仅干部培养的任务和使命难以完成,更为严重的是在党面临重要任务、重大考验的时候就会造成干部队伍跟不上的问题。所以,列宁的党,尤其是苏联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高度重视干部。为什么?之前讲到工人阶级革命需要干部,那么,在工人阶级政党执政并开始治国理政之后,它对干部的迫切需要比革命时期更为突出。综上,近代以来,政党需要干部来组织群众,而工人阶级运动即群众运动更需要干部,在当时,对革命需要干部已经有了一定的探索和尝试。列宁的苏联共产党执政之后,开始大规模培训干部,又形成了早期的党校系统。这就是“党校因党而立”的由来。

那么,中国共产党自建党初期就高度重视干部培训、培养的任务,并将此项任务作为党的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19245月,党的第一次中央执委会扩大会议认为:“党内教育的问题非常重要,而且要急于设立党校养成指导人才。”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文件里关于党的建设急需通过党校来设立人才的最早决议。根据这个决议,我们党在同年成立了两所最早的党校——安源党校、北京党校。中国共产党党校缘起于工人运动。大家都知道安源煤矿,中国共产党老一辈革命家毛泽东、刘少奇、李立三都曾在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组织工人运动。北京党校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发展的重镇,造就了大批建党早期的优秀干部,并带动北方地区党组织的发展。

19251月,党的第四次代表大会关于干部培养尤其谈到要设立加强党校。党的四大重申:“党中教育机关除支部具其一部分作用,另外于可能时更有设立党校有系统地教育党员……增进党员相互间对于主义的深切认识之必要。”对此,习近平总书记说:“那时,全国党员只有900多人,就如此重视设立党校问题。”这说明中国共产党对于干部培养、干部队伍建设的重视。

19262月,党中央特别会议通过《开办最高党校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在北京及广州各办一长期党校”。刚才讲到党校的必要性与培养干部的使命和任务紧密相连。1924年后,随着革命战争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新区域的大量组织建设、群众工作铺面而来,急需大批干部。党校在干部培养中的主渠道作用在此时更加凸显,甚至至关重要。所以,党中央决定在北京、广州成立两所最高党校,也是常设机构。1927年,党的五大同意在武汉创立中共中央党校,成立了筹备处,后因汪精卫叛变未能如期开学。1927年,蒋介石发动上海“四·一二”政变,715汪精卫在武汉发动反革命政变,革命形势急转直下,中国共产党面临白色恐怖的威胁。由此,党中央开办两所最高党校的决定也未能真正实行。

1933313,中共中央局在苏区创办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这是中央党校的前身,这一天是中央党校历史上的第一天。到193410月,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因红军长征而停办。在这一年半时间里,党校针对不同班次、不同对象,其教学内容、侧重点各不一样,已经形成一定办学规模和结构。比如,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3批学员、大约300多人从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毕业,其中有基层干部也有高级干部,有党政军干部也有群众团体干部,为苏区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红军长征抵达陕北后,193511月,中央党校在延安复校。党校要长期开展党员领导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就要有一个稳定的环境,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才能踏踏实实地学习。为开展全党整风运动和开好党的七大,从1939年至1943年,党中央有计划、分期分批从全国各地抽调县团级以上党政军群领导干部到延安进行培训。党校的教育规模由此急剧地扩大。党校因党而立,是因为党组织需要干部,那么,党校的地位、任务和规模也是根据培训干部的需要而不断发展的。同时,抗日战争、根据地建设、军队建设和群众工作也需要大批干部,这就使党校的班次、类别有所增加。所以,当时的中央党校规模很大,分为6个学员部,六七千名县团级以上高中级领导干部集中在这里学习,同时参加整风。在这一时期,党校教育在党的建设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最大的一个标志是什么?19433月,毛主席亲自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并亲自到党校讲课,先后讲了16次,讲的都是关于中国革命的重大的基本的战略性的问题,很多同志在听了毛主席的课之后对抗日战争、党的方针路线等都豁然开朗。在毛主席的带领下,其他很多领导同志也都上党校讲台讲课,毛主席说三天一小讲、五天一大讲。习近平总书记也在重要讲话中特别提到了这一点。2015年中央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中也明确指出,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是我们党的一个传统、一大优势,必须长期坚持并形成制度,坚持中央领导同志带头到中央党校讲课的做法。遵照这一文件精神,各级领导如省委领导也应该经常到省委党校讲课。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校的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为什么?因为新中国成立以后,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折过渡,这里面最直接的问题就是大批干部如何适应这个巨大转折,如何发挥自己的能力带领各地各部门完成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和使命。所以,党校培训干部任务的迫切性就更为突出。党的任务的历史阶段性转折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党校培训的主题、任务反映出来的。建国初期,党校系统发展成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教育层次、类别更具有结构性和针对性,为社会主义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改革开放以来,党校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全局,为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贡献。尤其是改革开放的起步、思想大解放等很多具有标志性的重要活动都是在中央党校发生的。那么,改革开放、思想大解放是从什么时候突破、引领和推开的呢?就是从真理标准大讨论开始的。真理标准大讨论是当年胡耀邦同志主持中央党校工作时,中央党校内刊《理论动态》发表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开启的一场新的思想解放运动。

对于今天的党校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我们进入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我们党正在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对我们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党要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抓住机遇、战胜挑战,把“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到实处,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关键在于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这又将问题聚焦在干部队伍建设上,而在建设这支具有“四个铁”的干部队伍过程中,党校承担着关键的、主体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校承担着为领导干部补钙壮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务。这就决定了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从历史上看,党校因党而立,从现实中看,党校事业又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讲得非常清楚,他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必须更加重视党校工作。党校工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七大时是中央政治局常委兼任中央党校校长。在此期间,他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先后到中央党校讲过19次课。我们看,510个学期,习近平总书记平均一个学期讲课两次,而且每次讲的主题都不同,如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领导干部的养成、领导干部怎么读书等等,涉及的干部培训、干部建设的面非常广。还专门出了一本书叫《习近平党校十九讲》,将这19次讲话的全文都发表了。那么,在十八大之后又去讲过多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其他中央领导同志也要去党校讲课。省市县党委领导班子成员每人每年应该到同级党校讲一次课,作形势报告、进行专题讲座、与学员座谈都可以,讲党课也行。县级以上党委和政府工作部门主要负责人,也要根据需要不定期到同级党校讲课。中央党校是简称,其全称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党校,那么地方上,比如县委党校的全称是中国共产党某某县委员会党校。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是其工作中的一部分,而不是额外要求。我们过去贯彻的不到位,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专门提到这一点。另外,这次印发的《意见》中也提出,每年领导干部讲课总课时占各级党校主体班次总课时的比例不低于20%。这就对这一批领导班子成员到党校讲课的总课时提出了具体的数量要求。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这个比例,我看做得到,也应该做到,在一些时候、一些地方还可以更高些。要对领导干部到党校讲课作出制度性安排,实现教干部、干部教良性循环。比如,李克强总理在201510月到中央党校就当前经济形势和重点工作作了报告,反响特别好。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统战部部长孙春兰同志在本学期就统一战线建设做了报告,讲得也非常好。

所以,从历史到今天,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的这些要求不外乎就是在论证一件事,就是党校做这些工作,培养各级领导干部,是党校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的干部教育事业本身就是党的建设事业的基础,而且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的主渠道。现在,我们培训、培养党员领导干部的单位也不少,全国共有省级党校34所,副省级党校15所,地市级党校360多所,县级党校近2500所,拥有近10万教职工。由此可见,党校是一个庞大的机构,如果将中国共产党党校系统与全世界干部和公职员培训类别作横向比较的话,党校系统的规模是最大的。另外,不少党政部门、国有企业、高等学校、部队等也办了党校。此外,还有行政学院、五大干部学院、北京市委讲师团等等,也都是干部培训体系中的组成部分。而正是由于这个体系大,承担干部培训任务的机构很多,所以,才说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的主渠道。

习近平总书记的这次重要讲话紧紧突出这一主题——党校事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校是我们党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论证了党校因党而立。我们也要从这些方面来理解和把握党校姓党的意义。

二、为什么强调党校姓党

中国共产党成立至今已有95年的历史,从1924年成立两所最早的党校到1933年创办中央党校前身——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以来,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党校工作。十八大之后,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强调党校姓党,是由我们现在所面临的环境、任务以及要解决的问题决定的。当今,我们在新形势、新环境、新阶段下,尤其要强调党校姓党,换个角度说,如果在当今背景下不强调党校姓党,甚至认为这既然是天经地义,那便不需要高度重视,就有可能引发干部队伍建设的问题不能按照常规方式来解决。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中央发布的《意见》内容,我们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认识为什么当前高度强调党校姓党,而这三个方面都打上了当前历史阶段的烙印。

(一)强调党校姓党是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迫切需要

十八大以来,中国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重任。在这一过程中,面对新环境和新形势,党中央作了新的部署。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十八大以来的新战略。那么,为什么要提出这一新战略呢?这是由于我们建设发展的环境发生了巨大变革。现在,我们党正带领人民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致力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可见,我们建设发展的核心就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并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作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总体实践框架。

当前,我们正努力实现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那么,“十三五”规划的这五年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后冲刺的五年,相当于实现第一个百年目标的“最后一公里”。所以,在“十三五”规划中、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把这一时期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但是,这一阶段所面临的任务中存在大量的短板,也就是过去长期未能妥善解决的难点问题、焦点问题。这就决定了这一决胜阶段的工作将更加艰巨,压力、责任也更大。比如,党中央加大力度解决农村贫困人口脱贫问题。那么,在小康社会全面建成之时就不能再有大量贫困人口了。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中提出,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这既影响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满意度,也影响国际社会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认可度。但是,中国几千万的贫困人口如何化解,这不就是短板吗?而扶贫工作既是“十三五”时期的重点问题,更是我们必须完成的工作。

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任务更艰巨,而潜在问题也更多,进而对党员领导干部队伍的能力、水平的要求也更高。《意见》明确提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于锻造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党员领导干部的高素质体现在实践中的执政能力、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上,但这些能力和素质并不是自然形成的,而是在培养、培训中不断提升的。这就对党校的教育培训水平和能力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在某种意义上说,要培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干部,就不能满足于改革开放初期或是常规条件下的培训水平。这在无形中就提高了对党校履行历史使命、历史职责的要求,就把加强党校建设,进一步提高党校的办学质量、培训水平和培训能力突显出来。目前,党校培养、培训干部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似乎还有点距离,但实际上又非常直接。如果培养的干部合格,就能充分发挥作用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如果不合格,就难以发挥这个作用。那么,对于干部是否合格,关键就是怎么培训、培养。所以,中央党校在大力弘扬好习惯、好传统的基础上,还要随着任务的变化,加大创新、改革力度。这就是加强党校建设、加强党校事业建设的重要性。

《意见》在进一步发挥党校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作用方面提出了几大方面的要求。推动党员领导干部强化战略思维。党校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设置、教学引导讨论等方面应把战略思维作为一个重点。历史思维。历史思维就是领导干部怎么看待历史。假设大家对我们党的发展历程充满了争论,而中央已经有了定论,但由于党校的培训跟不上,使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对党的历史认识不清,会导致他们不能贯彻落实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历史思维非常重要。刚才讲到中国共产党发展至今已有95年的历史,在一定意义上说,我们党马上就是一个百年老党。那么,党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我们怎么看待党的优良传统?这些优良传统需不需要进一步大力弘扬?甚至再往宽了看,怎么看待中国近代史、中国文明史以及世界历史?这些都是历史思维。另外,如果对于历史中的重大问题,广大党员领导干部不能统一于中央的决策和立场上的话,那么,他们的历史思维就出了问题,就无法保障他们执政能力的增强。甚至,假如有的人并不认同党的历史,又怎么让他发挥创造性,做出贡献呢?辩证思维。就是辩证法。马克思主义分析认识世界万物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尤其是关键职位的领导都要掌握辩证思维,因为中国共产党看待问题的认识论就是辩证法。毛主席的《实践论》、《矛盾论》等也都是辩证法的阐释和发展。另外,习近平总书记近期批示各级党委要认真学习毛主席的《党委会的工作方法》一文,就是因为辩证思维贯穿这篇文章。另外,系统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过去,底线思维讲的不多,但今天,中央提出干部培训要有底线思维。底线思维就是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底线,就要明确底线何在,就要做到不突破底线。

通过强化这几大思维,全面提升能力素养,解决新形势下能力欠缺、“本领恐慌”的问题,更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重要反映在党政领导干部的素质水平、思维意识和工作能力上。同时,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大量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我们过去的经验仓库里没有现成的应对措施,这就形成了“本领恐慌”。所以,强化上述几大思维,全面提升能力素养,才能够应对新环境、新形势下的新考验、新任务和新挑战。在社会生活中,尤其是在一线,大批领导干部掌握的很多传统方法在新形势下已经不适用了,而新的应对方法又没有学会,使得他们在新旧转折中处于一个空窗期、空档期。那么,在这个情况下,就需要加大领导干部的培训力度,有针对性地提升能力,补上能力短板。这就解决了能力欠缺、“本领恐慌”问题。另外,能力欠缺、“本领恐慌”不是个别干部的问题,而是一大批干部面临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我们个人要不断加强学习,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党校的教育培训。

综上所述,强调党校姓党,就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校工作,使干部队伍建设更好地应对新形势、新挑战,进而把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到实处。

(二)强调党校姓党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要求

当年,邓小平同志提出从严治党思想。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将这个思想进一步深化,提出全面从严治党思想。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后三年多来党的建设的主题和核心。坚持并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就有了一系列的新标准和新要求,这绝不是过去一些标准、措施的简单重复,而是在过去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对党员领导干部的约束更加严格,对违法乱纪的人和事的打击也更加严厉。

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开创了党的建设的新篇章、新阶段,对党的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标准和更严的要求,也必然使党员领导干部的培训、考核、评价标准进一步提高,党校的教育体系更为严格。那么,这就带来一个问题,就是党校的培训、培养工作能否跟上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如果能跟上,党校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贯彻落实中充分发挥了作用,反之,就会成为短板。所以,今天强调党校姓党,加强党校建设,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组成部分。

《意见》提出,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加强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现在,一些干部不合格,主要是思想政治素质不合格;一些干部出问题,根子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问题。党校承担着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职责,肩负着加强党性党风教育、传承党的优良传统作风的重要使命。这进一步突显了党校应承担的任务,进一步提出了党校要根据全面从严治党的标准,更新教育培训内容,同时还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势以产生更丰富、持久的教育作用。

改革开放后,党校的定位是“三个阵地、一个熔炉”。“三个阵地”就是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阵地,培养党的理论队伍的重要阵地,学习、研究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重要阵地。“一个熔炉”就是党性锻炼的熔炉。然而,阵地是需要不断加固的,熔炉是需要不断维修和改进技术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在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标准、新要求下,对党员领导干部的评价评估、约束力度都更为严格,“三个阵地、一个熔炉”在如何发挥作用方面也面临着新的考验。那么,面对新形势、新考验,党校事业、党校建设如何进一步丰富和改进,如何符合全面从严治党对党员领导干部培训的要求,这些问题自然就成为了新的挑战。

2016112日的中纪委六次全会上,包括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宽松软”问题。过去,管党治党中存在“宽松软”问题,导致党风、党纪散漫,犹如一盘散沙。对此,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思路和机制就是加大力度,着力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过去,党校的工作重点、教育培训、学员管理等方面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宽松软”的影响。有一段时期,学员在党校学习的同时还大肆交友拉关系,搞休闲放松等等。所以,十八大以来,中央反复发文,要求加强学员管理,从严治校。

党校姓党,就是要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来衡量一切工作。一方面,党校自身的建设要符合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另一方面,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充分发挥“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重要作用。

(三)强调党校姓党是促进党校事业健康发展,解决所面临问题的要求

党校事业发展到今天确实存在一些主客观上的不利因素,如果不强调党校姓党,这些不利因素就会成为发展的制约和障碍,导致难以形成巨大的克服力度,从而无法妥善处理问题。所以,今天强调党校姓党,针对的就是解决问题。

《意见》中列出党校事业健康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主要有:

第一,一些同志不重视党校工作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不少人认为党校可有可无。党校工作在地方和基层还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问题,投入不足、保障不力。这个问题既有主观又有客观,主观上是一些人不重视党校工作,造成的客观后果就是投入不足、保障不利。曾经,有人公开发表言论,认为县级党校没有必要存在。这是不正确的认识,实际上是在削弱党校的重要地位。

第二,有的定位不准,没有突出党校有别于一般学校和社会培训机构的特色和优势。这是党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从党校内部来看,本来党校与一般高校、培训机构就不一样,但是,有的党校定位不准,在教育培训中要么模仿高校,要么使自己沦为了社会培训机构,导致自己的定位模糊、特色丧失。这些都是错误的。

第三,有的主业主课不突出,存在重一般知识技能培训、轻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现象。这是一个很大的不足。党校姓党首先强调党校是一个政治政策教育培训机构,其主业主课是培养党员领导干部掌握领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掌握马克思主义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立场。但是在一段时间内,党校重视一般性知识技能培训,而轻视了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淡化了“三个阵地、一个熔炉”的作用,与学校、培训机构的边界模糊不清,从而沦为了社会知识培训机构。这是个问题。

第四,有的教学针对性实效性不强,不善于运用科学理论说明和解决实际问题。导致这个问题的原因,一方面是不重视,而另一方面就是能力问题。党校对干部教育培训、评估评价的要求和标准越来越高,但是,党校的教育管理队伍的能力和水平是否也能达到这个要求,符合这个标准?另外,中央对党校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那么,党校的教育管理队伍能否实现中央的期望和要求?这都是问题。

第五,有的在管理上失之于宽、失之于软,导致学风不好、校风不正。管党治党“宽松软”的问题,是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讲到的,体现在党校上,就是导致学风不好、校风不正。也就是说,在党校内,管党治党失之于宽、失之于松、失之于软的问题,则会导致在学风、校风方面出事,等等。

综上,这些问题都是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讲到的,也是《意见》中列出的。这就是为什么要强调党校姓党。党校改革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这些问题倒逼而成。当前,强调党校姓党,就是针对党校存在的一些问题,进一步加大力度改进和解决。

三、坚持把党校姓党全面贯穿党校工作始终

党校姓党是一个基本原则、基本定位,那么,在党校工作中如何体现这一原则和定位呢?答案很清楚,就是党校建设、党校教育事业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坚持和实现党校姓党。这一点在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以及《意见》中都讲得非常清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是党校工作的根本原则,也是做好党校工作的根本遵循。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校工作,归根到底取决于能不能坚持好党校姓党、能不能把党校姓党贯穿党校工作始终。如果党校不姓党了,那党校就没有必要存在了。

习近平总书记还提出一系列要求,他强调:党校姓党,就是要坚持一切教学活动、一切科研活动、一切办学活动都坚持党性原则、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坚持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党的使命为使命,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在党爱党、在党言党、在党忧党、在党为党,归根到底一句话,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那么,如何坚持把党校姓党全面贯穿党校工作始终,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一)高扬党的理想信念旗帜是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姓党,首先要把党的旗帜亮出来,而且要让党的旗帜在各级党校上空高高飘扬。坚持党校姓党,首先要坚持姓“马”姓“共”。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远大理想。没有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就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习近平总书记主持起草党的十八大报告时,专门要求写了这样一段话:“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住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这句话体现的就是理想信念。

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可以看出,理想信念就是根本和基础,坚持理想信念就是不能忘本忘祖、忘记初心。如果在党校教育中动摇了理想信念的这杆大旗,甚至这杆大旗倒了,那就是习近平总书记讲的,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这就是理想信念的意义。如果没有了理想信念,就会导致这四个后果。一个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如果抛弃了理想信念,那就是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污腐化,道德上堕落。有理想信念的人,就有一个主心骨,就像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有一个根。他作为党员领导干部对自己的要求就高,就自觉成为先锋模范和道德榜样。这是有意义的。也就是说,一个人有道德的约束力,从而自觉起到榜样作用,就会有良好的道德形象。我们党是这样,党员干部也是这样。但是,一旦这个根没了,旗子倒了,道德标准也就降低了,甚至连道德底线也没有了,最终就会导致道德堕落。所以,党校教育要坚持竖起理想信念的大旗意义就在什么?党校教育首先要把这一基本原则把持住、坚持住,这才是党校姓党。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强调,在举什么旗、走什么路的问题上,全党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党校要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马克思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共产主义,旗帜鲜明、大张旗鼓讲党的性质、讲党的宗旨、讲党的传统、讲党的作风。中央批准中央党校成立马克思主义学院,就是坚持党校姓“马”姓“共”之举。这就对党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严肃的政治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还特别说明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他说,国内外各种敌对势力,总是企图让我们党改旗易帜、改名换姓,其要害就是企图让我们丢掉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丢掉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而我们有些人甚至党内有的同志却没有看清这里面暗藏的玄机,认为西方“普世价值”经过了几百年,为什么不能认同?西方一些政治话语为什么不能借用?接受了我们也不会有什么大的损失,为什么非要拧着来?有的人奉西方理论、西方话语为金科玉律,不知不觉成了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吹鼓手。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来看,有些同志属于认识不清,这几个“为什么”的提出,都是在动摇理想信念。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还指出,在西方价值观念鼓捣下,一些国家被折腾得不成样子了,有的四分五裂,有的战火纷飞,有的整天乱哄哄的。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这些国家就是典型!如果我们用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来剪裁我们的实践,用西方资本主义评价体系来衡量我国发展,符合西方标准就行,不符合西方标准就是落后的陈旧的,就要批判、攻击,那后果不堪设想!最后要么就是跟在人家后面亦步亦趋,要么就是只有挨骂的份。这个后果是非常严峻的。

习近平总书记从正反两个方面来论证党校教育、党校工作要坚持理想信念。只有稳住理想信念的大旗,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阵地才能更加坚固。

(二)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关键

自觉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是政治纪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高度集中统一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思想上的统一、政治上的团结、行动上的一致是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所在。党校是教育培训干部的地方,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而且要做得更好。在这上面出了问题,那就是方向性问题。由此可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就是严重的方向问题、性质问题。这就必然涉及党校的研究、宣传等工作。

再有,习近平总书记还专门强调,党校增强看齐意识,就必须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党校是学校,但不是普通学校,而是党教育培训执政骨干的学校,政治上必须有更高要求。过去,一些人在党校讲课时传播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念,有的口无遮拦、对党和国家大政方针妄加议论,有的专门挑刺、发牢骚、说怪话,有的打着党校的金字招牌随意参加社会上不伦不类的活动。这些现象虽然发生在少数人身上,但影响很不好。这样的问题在党校不能发生!在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中提到的这些现象就是不能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问题。

另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到党校在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基础上怎么解释中央的方针政策。他说,不是说不能对党和国家的具体政策和工作提出意见、提出批评甚至是尖锐的批评。我们鼓励和支持解放思想,鼓励和支持对有关政策举措进行分析评估,但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对党校的理论研究提出的重要原则,就是要把握好政治立场坚定性和科学探索创新性的有机统一。不能以探索之名,威胁、危害到应该坚持的政治原则,更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他说,不能把探索性的学术问题等同于严肃的政治问题,也不能把严肃的政治问题等同于探索性的学术问题。不能一说学术问题可以研究,就不顾场合口无遮拦乱说一气,也不能为了沽名钓誉而标新立异。这段论述是对党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重要指导原则。学术研究贵在严肃、严谨。也就是说,科学探索的创新型与党校或作为党员的学术工作者的党性原则是统一的,学术的严谨性和严肃性与党性的实事求是是内在统一的。我个人认为,不顾场合口无遮拦乱说一气的这些人,首先违反的不是党性原则,而是学术的严肃性和严谨性。而实际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讲到的也是这个问题。

党校工作中的学术探索是绝对必要的,但作为党员的研究人员要实事求是,不能道听途说、主观臆造,如果这样的话,那就连基本的学者都算不上,就更不要说党员干部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就指出,还要看到,个人的意见、批评往往是探索性的,有时是个人的一孔之见,对不对要在实践中检验,可以在内部研究,也可以通过一定组织渠道向上反映,但拿到党校讲台上讲、拿到社会上发表就要慎重了。我们要坚持习近平总书记讲的,个人的探索可以有,但是要到讲台上讲,要在社会上发表就应该慎重。如果随便发表还不成熟的言论,那会导致什么后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老百姓心里想,这是党校的人讲的,应该是比较正宗的观点,容易相信。还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一听到党校有人说了什么话,就如获至宝,大肆炒作,说党校里的人都对党中央说三道四了,共产党内部有不同声音了。党校出现这些言论,杀伤力很大,不要低估。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把这些现象都罗列出来,还点出了要害所在。

所以,习近平总书记讲,我们说学术探索无禁区、党校讲课有纪律,但“无禁区”也不是绝对的,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言行,违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观点,无论公开还是私下里,在党校都是不允许的。这是党的政治纪律,党校必须模范遵守。

(三)把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作为党校教学首要任务

党校姓党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党校教学的首要任务——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意见》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课,是党校教学最重要的任务,是必须重点抓好的教学内容。这两类课,在中央党校、省(自治区、直辖市)委党校、市(地)委党校教学安排中不低于总课时的70%。这就是具体要求。

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坚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紧跟党的理论创新步伐,把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中之重,做好讲话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员头脑工作,引导学员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等等。这都是党性教育里贯彻基本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的具体方法。

强化党性教育。各级党校每个主体班次都要设置专门的“党性教育单元”。这在过去没有强制要求,但从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及《意见》中,可以看到这是一个标配,同时也是党性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针对不同班次的学制长短,安排充分的教学内容和时间,确保党性教育课不低于总课时的20%。也就是说,党的理论教育和党性教育是党校的主干教育。要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党的宗旨教育,深入开展党史国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深入开展道德品行教育、法治思维教育、反腐倡廉教育,引导学员提升政治修养、道德修养、法纪修养、作风修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红色基因,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四)党校科研工作以党校姓党为核心

党校姓党是党校科研工作的核心、主题。《意见》强调,党校科研要紧紧围绕教学展开,以更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服务于党校教育培训。加强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研究,加强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加强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研究,加强对基础理论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围绕这一点,《意见》还专门提出积极推进新型智库建设。因为,党校的“三个阵地、一个熔炉”中的一个阵地就是理论研究、宣传阵地,这实际上就是智库。所以,党校姓党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党校的智库建设要服务于中央决策以及中央决策的贯彻执行。中央党校是中央的智库,地方各级党校是同级党委的智库,这是由党校的定位、功能决定的,所以,党校必须发挥这个功能和作用。

(五)依照党校姓党要求加强党校师资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

这就要加强党校两支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一是师资队伍,二是广义的管理干部队伍。《意见》中针对党校教师的要求提到,坚持为人师表,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党校声誉。对师德师风不良或不适宜从事党校教学的,调整工作岗位或调离党校。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落实人才强校战略,把更多优秀人才吸引到党校事业中来。切实提高师资水平。这就是之前讲的党校承担的任务更加艰巨,标准也更高了,但是党校师资队伍、干部队伍的教学能力、组织能力、服务水平能不能最终实现高标准的要求呢?这就要加大这两支队伍的建设力度。同时,《意见》还提出,要抓好组织员或班主任队伍建设,强化责任意识。所谓强化责任意识就是要加强管理。党校姓党就体现在有这样一支队伍上。因为,很多高校也有这样一支队伍,但它的重视程度不如党校。党校的班主任称为组织员,那么,组织员队伍的配备、培训等也是重要方面。

(六)坚持从严治校

坚持党校姓党,还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从严治校。也就是党校从学员、员工到教师、管理人员都要守纪律、讲规矩。《意见》指出,要坚持严以治校、严以治教、严以治学,坚持艰苦奋斗、勤俭办学,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加强校风学风建设,严肃查处自由散漫、请客送礼、经营人脉等不正之风。这是之前提到的曾经一段时间在党校中出现的“宽松软”问题,都是没有从严治校而导致的后果。所以,《意见》还指出,对到党校学习培训的干部,无论什么身份、什么职务,都要作为学员严格要求、严格教育、严格管理,引导学员严格遵守学习培训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自觉维护教学秩序。对党校的学历教育,要加强规范,从严管理。这里的严格管理就是在教学、支部活动、纪律制度等方面进行全套的严格约束。所以,通过严格管理和约束,良好的执行培训规定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从而保障正常的教学秩序、学习秩序,如此才能真正起到党校姓党,培养高素质领导干部的目标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