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roduction
to Engineering Mechanics
适用于四年制本科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学分:3.0 总学时:48 理论学时:40 实验/实践学时:8/0
一、课程的作用与目的
《工程力学》课程是一门主要技术基础课。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掌握各类力系的平衡规律和计算原理,初步学会用其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单个杆件强度、刚度的计算理论和方法,为学习有关专业课程解决生产实践中的力学问题打好基础。
二、课程基本要求
学习本课程后,应达到下列基本要求:
1. 了解力、力偶的概念;空间力系的平衡条件。
2. 应掌握分析、计算各种力系;会对各种基本变形进行强度计算、刚度计算。
3. 熟练掌握静力学基本概念,平衡规律;各种基本变形的内力计算和应力计算。
三、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 教材:工程力学. 黄河水利出版社,孟凡深. 2009年
2. 参考书:
[1] 蒋平. 工程力学基础.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2] 孙训方. 材料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四、课程内容
第一篇 理论力学(静力学部分)
绪论
了解理论力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在工程技术中的作用:理论力学研究方法,理论力学内容。
第一章 静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受力图
主要内容:力、刚体和平衡的概念;静力学公理;约束和约束反力;分离体和受力图。
重点: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难点:约束和约束反力的概念;受力分析与受力图。
教学要求:能从简单的实际问题中抽象出理论力学模型;能根据问题具体条件从简单的物系中恰当选取分离体,并能正确地画出受力图。
第二章 平面汇交力系
主要内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平面汇交力系的几何条件;力在轴上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汇交力系的平衡及其应用。
重点:平面汇交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难点: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解析法与平衡的解析条件。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力在轴上的投影;掌握平面汇交力系合成的几何法、解析法;熟练掌握力在轴上的投影;掌握汇交力系平衡方程及其应用。
第三章 平面力偶系
主要内容:力对点之矩;力偶与力偶矩;力偶的等效;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和平衡条件。
重点:力矩的计算;力偶系平衡方程的应用;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条件。
难点:力矩的计算;力偶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教学要求:能熟练计算力矩;掌握力偶等效概念;掌握平面力偶系的合成及平衡条件。
第四章 平面一般力系
主要内容:力的平移定理;平面一般力系向一点简化;力系的主向量和主矩;力系的简化结果;合力矩定理,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平衡方程的各种形式,平面平行力系的平衡方程。
重点:固定端的约束,平均分布荷载的简化;物体系统的平衡问题;
难点:理解静定、静不定问题;平面一般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计算问题,掌握合力矩定理的运用;重点掌握平面一般力系的平衡条件;平面一般力系向点简化。
第六章 空间力系的重心
主要内容:力在空间坐标轴上的投影;力对轴之矩;空间力系的平衡方程;重心的概念;重心坐标公式;物体重心的求法。
重点:力对轴之矩的计算;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组合形状均质物体的重心坐标的计算。
难点:力对轴之矩的计算;空间力系平衡方程的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空间力系平衡条件,会计算物体重心。
第二篇 材料力学(部分)
绪论
了解材料力学的任务;变形固体的基本假设;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
第一章 轴向拉伸和压缩
主要内容:轴向拉伸和压缩的内力;内力的概念;截面法;轴力;横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纵向变形和横向变形;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机械性能;低碳钢位伸图;低碳钢压缩时的力学性能;铸铁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安全系数和许多用应力;强度条件;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重点:内力的概念;截面法;轴力;横截面上的应力;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变形;拉伸和压缩时材料的机械性能;低碳钢位伸图;低碳钢压缩时的力学性能;铸铁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强度条件。
难点:简单拉、压超静定问题的解法。
教学要求:掌握轴向拉伸和压缩内力和应力计算;掌握拉、压变形计算;牢固掌握强度条件及计算方法;深入理解虎克定律。
第二章 剪切
主要内容:剪切的概念和实例;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重点: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难点:剪切和挤压的实用计算。
教学要求:了解剪切的概念,掌握剪切实用计算方法。
第三章 扭转
主要内容:扭转的概念和实例;功率,转速与外力矩间的关系;扭矩和扭矩图;薄壁圆简的扭转;剪应力互等定理;剪切虎克定理;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强度计算和刚度条件。
重点:扭矩和扭矩图;薄壁圆筒的扭转;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强度计算和刚度条件。
难点:强度计算和刚度条件。
教学要求:掌握杆件受扭的基本概念;会计算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和变形;掌握强度条件及刚度条件。
第四章 弯曲内力
主要内容:平面弯曲的概念和实例;剪力和弯矩;剪力,弯矩与分布荷载间的关系。
重点:剪力和弯矩。
难点:弯矩与分布荷载间的关系。
教学要求:熟练掌握弯曲内力计算;正确画出梁的弯矩图、剪力图;掌握弯矩、剪力与分布荷载间的关系。
第五章 弯曲应力
主要内容:纯弯曲时的正应力;纯弯曲公式的限制和推广;简单图形的惯性矩;平行移轴公式;组合图形的惯性矩;梁按正应力强度的计算;梁的剪应力;梁按剪应力强度的计算。
重点:平行移轴公式;组合图形的惯性矩;平行移轴公式;梁按正应力强度的计算;梁按剪应力强度的计算。
难点:梁按正应力强度的计算;梁按剪应力强度的计算。
教学要求:掌握弯曲正应力、剪应力计算方法;掌握正应力强度计算及剪应力强度计算;会计算简单图形惯性矩;掌握平行移轴公式。
第六章 弯曲变形
主要内容:挠度和转角;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及积分;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校核;简单超定梁的解法。
重点:挠曲线的近似微分方程及积分;叠加法求梁的变形,梁的刚度校核;简单超定梁的解法。
难点:简单超静定梁的解法。
教学要求:掌握弯曲变形计算方法;能对梁进行刚度计算。
第七章 应力状态及强度理论
主要内容: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应力圆;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主应力和主平面;广义虎克定律;三个弹性常数间的关系;材料的破坏形式;强度理论的概念;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及应用。
重点:平面应力状态下的应力分析;应力圆;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及应用。
难点:最大正应力和最大剪应力;主应力和主平面;四个常用的强度理论及应用。
教学要求:了解一点应力状态的概念,了解主应力和主平面的概念;了解广义虎克定律,掌握三个弹性常数间的关系;了解材料破坏形式及强度理论的概念。
五、习题内容及要求
根据课堂布置要求选做。
六、试验
依据课程要求,学生应完成4个实验,共8学时。实验项目和要求如下:
低碳钢和铸铁的拉伸和压缩(2学时):(测定低碳钢屈服极限、强度极限、延伸率,截面收缩率;确定铸铁强度极限;观察低碳钢和铸铁拉伸过程中的现象。低碳钢的拉伸图(P ~ △L)曲线;比较低碳钢与铸铁两种材料的拉伸性能;测定压缩时铸铁的强度极限;观察变形及破坏现象,并进行比较。要求学生亲自做)。
低碳钢弹性模量的测定(2学时):(在比例极限内,验证虎克定律;测定低碳钢的弹性模量E。要求学生亲自做)。
低碳钢和铸铁的扭转实验(2学时):(在比例极限内验证扭转虎克定律,测定低碳钢剪切弹性模量G,测定低碳钢剪切屈服极限,剪切强度极限,测定铸铁剪切强度极限,观察扭转变形情况低碳钢、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要求学生亲自做)。
用电测法验证纯弯曲梁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分布规律(2学时):(测定梁纯弯曲时的正应力分布,并与理论计算结果比较,以验证弯曲正应力公式。要求学生亲自做)。
七、学时分配
各教学环节的学时分配:基本内容讲课40学时;实验8学时。
序 号
|
课 程 内 容
|
学 时
|
1
|
工程力学课程总论
|
2
|
2
|
基本概念与物体受力分析
|
4
|
3
|
力系的等效与简化
|
4
|
4
|
力系的平衡
|
4
|
5
|
刚体静力学专题
|
4
|
6
|
截面的几何性质
|
6
|
7
|
杆件的内力和变形
|
6
|
8
|
杆件的应力和强度
|
6
|
9
|
应力状态和强度理论
|
4
|
10
|
实验
|
8
|
总计
|
|
48
|
八、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
九、适用对象
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
十、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
1. 本大纲以太阳集团tyc539无机非金属材料专业课程教学大纲(2011年版)为依据编写。
2. 本课程知识涉及面广,在教学过程中将相关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等基本知识贯穿其中。
3. 为了使学生加深对本课程的理解,宜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除课堂讲授外,还要安排学生做相关实验,加深对书本理论知识的消化。
4. 成绩考核评定办法:期末考试成绩(占60%),作业、平时成绩(占20%),实验成绩(占20%)为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