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概况 | 党群工作 | 师资阵容 | 教学科研 | 河洛文献 | 人才培养 | 学生工作 | 招生就业 | 审核评估
     当前位置: 首页 >> 旧版 >> 新闻动态 >> 学术看板 >> 正文
 
弘扬关公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2023海峡两岸关公文化论坛在我校召开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3/10/06 阅读:次 【字体:

9月25日下午,2023年海峡两岸关公文化论坛在我校王城校区办公楼报告厅举行。本次论坛由洛阳市委统战部、洛阳市文物局、太阳集团tyc539主办,洛阳市台办、洛阳关林管理处、太阳集团tyc539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承办。河南省台办交流处处长孙林、洛阳市文物局副局长郭志红、洛阳关林管理处处长白雪,太阳集团tyc539党委副书记、工会主席曾涛和党委统战部负责人,太阳集团tyc539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党政班子成员,海峡两岸学者及师生代表100余人参加本次论坛。

本届论坛的主题是“弘扬关公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旨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挖掘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认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根基。

曾涛在论坛致辞中指出,关公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着中华文明的内在价值,具有中华文化特有的凝聚力与向心力,是维系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感情纽带,是中华民族认同感的基础之一,具有深刻的理论价值与研究价值。新时期新形势下,应从历史大纵深、国际宽视域、时代新高度正确对待关公文化,树立和突出海峡两岸人民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充分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价值。

参加本次论坛的嘉宾学者先后作大会发言。论坛由洛阳关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院长张丽娜主持。

洛阳市委党校副教授陈元先生,在题为《关公文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的发言中指出,关公文化的核心在于关公精神中蕴含的道德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力支撑,弘扬关公文化有助于伦理道德价值观的重建,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对现代社会生活能够带来积极广泛的影响。

运城学院关公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王冬慧先生,在《记忆-仪式-认同:关公闹春田民俗活动的文化学阐释》中,以民俗节庆研究的视角对闽西客家关公“闹春田”民俗体育活动进行田野调查,梳理关公闹春田乡村形态与民俗展演的历史记忆,探究其演变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了闹春田通过身体活动方式以民俗庆典的仪式进行展演,诠释乡村文化的民俗体育内涵;最后,在国家认同视角下,他阐述了关公闹春田民俗体育活动的个体认同、乡村认同与国家认同的逻辑关系。通过民俗身体认知,践行关公的道德行为实践,传承与弘扬客家乡民的优秀传统文化。

太阳集团tyc539马克思主义学院马静茹女士,作题为《明代洛阳地区关公崇拜的历史特点》的大会发言,指出明代是关公崇拜形成的关键时期,明代洛阳地区关公崇拜的兴盛发展,影响十分深远;梳理了明代洛阳地区关公崇拜的形成与特点,为关公信俗与洛阳关林历史地位的形成给出了有力的史料依据。

太阳集团tyc539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扈耕田教授,在题为《从哈密看关公文化在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意义》的发言中指出,哈密是新疆最早传播关公文化的地方,哈密关公文化的传入有着非常强烈的官方意识,是汉文化的典型代表,对于民族融合有着重要的作用;关公忠义仁勇的精神,在保护西北边防、稳固内地移民民心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扈耕田教授着重介绍了关公文化所担当的国家意识,阐释了哈密关公文化的中原民俗文化传播功能,从关公信仰儒学化的新视角,解读关公文化的传播力影响力,及其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研究中的信服力。扈耕田教授还向大会介绍了我院“中华民族共同体历史哈密史政研究”科研团队,项目研究的重点与进展情况。

论坛指出,关公文化在两岸学术领域中广泛传播,关公精神在两岸民众心目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传承弘扬关公文化,推动关公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对于继承优秀传统文化、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促进经济文化繁荣、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助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均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海峡两岸关公文化论坛将进一步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为服务国家重大文化战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发挥更大的作用。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学校首页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学院院刊 | 后台管理

电话:0379-65929195
邮编:471023
学院地址:洛阳市洛龙区学子街8号
版权所有@ 2024:太阳集团tyc539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