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文化思想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新时代文化建设方面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守正创新,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新高峰与新形态,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化篇。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形成与正式提出,表明我们党文化自信和历史自信达到了新高度,彰显了我们党在文化建设方面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在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和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深入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所蕴含的科学内涵及其原创性贡献,须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三重历史视域中展开。
首先,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发展与无产阶级政党内在关系方面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科学认识。
共产党执政规律反映的是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执政过程中所遵循的执政理念和执政方略。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生成与发展的历史必然性、阶级性与意识形态功能属性的科学研究,到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再到中国共产党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百年奋斗,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把握逐渐从理论走向实践,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实践探索中将其不断丰富与发展。
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重要性的认识得到了丰富与发展。习近平总书记立足百年变局与民族复兴的战略全局,将文化发展与文化自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他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仅如此,习近平文化思想原创性地提出“第二个结合”,致力于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度有机结合,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与此对应,新时代党的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重要性更加凸显,事关“党的前途命运”“国家长治久安”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
不断强化马克思主义对于共产党执政过程中文化思想发展道路的首要指导地位。基于前所未有的重要性定位,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的思想文化之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导思想的首要地位,是为国立心为民铸魂的根本遵循与思想基础。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擘画了我们党新的文化使命,号召全党将宣传思想文化工作视为重大的政治责任,着力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着力建设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深刻揭示了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与共产党执政规律共生共荣的内在逻辑,在新时代语境中进一步深化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关于无产阶级政党文化领导权理论的科学内涵与实践进路。
其次,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方面丰富发展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规律的科学认识。
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规律是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最深层次的基础性向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践中,我们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的规律性认识上,习近平文化思想强调,必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置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进程中理解,探寻并建构符合新时代中国实际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习近平文化思想贯穿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不仅是对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守正创新,更是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观念对社会主义文化发展建设规律的丰富与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与系统观念,体现了党和国家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和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和整体性推进。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回答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文明进路与中国特色问题;以不平衡不充分发展语境下实现精神共富为目标,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科学回答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与经济、政治、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在联系,彰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系统性与有机总体性;以文化生命体理念指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并将之作为新时代文化建设的发力点,构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和社会文明有机统一、协调发展的文明体系。
习近平文化思想始终坚守“人民至上”的立场与观点,始终将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即江山,江山即人民。作为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是共产党的执政基础,是社会主义建设的认识主体与实践主体。在中国式现代化实践中,人是现代化的前提和最终归宿,党和国家始终重视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精神文化向度,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协调作为文化建设的中心。如果说“两个结合”准确把握了建设面向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基本方向,那么以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为内核的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则着意于强化全体人民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强化全体人民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认同,成为复兴中“更主动的精神力量”。
最后,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文化发展与文明进步内在关系等方面丰富发展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
马克思主义本质上是历史的科学,是以人类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科学认识与实践指引为基础,反映历史必然性与科学实践进路的理论体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而“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取得重大成就,能够领导人民完成中国其他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根本在于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并不断结合新的实际推进理论创新”。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正式提出,是在“两个大局”语境下从文化发展维度对历史唯物主义的具体化与时代化发展,更是从世界历史与人类文明视角丰富发展了一国文化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内在关系的科学认识。这集中彰显于“两个结合”蕴含的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关系。
“两个结合”引领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发展道路,夯实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构的文化自觉与历史自信。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百年探索中,中国共产党在“两个结合”视域下找到了一条符合中国实际、具有深厚文化根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是新时代推动文化、理论创新的必由之路,它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在文化、制度、价值观方面的深度融合,又推动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彰显了党和国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中从自发自觉到自信自为的新飞跃。
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中国式现代化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辩证统一中彰显我们党胸怀天下的科学立场与文明格局。从人类社会和世界历史高度来看,中国式现代化之所以能开辟出一种新的文明类型,就在于“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科学社会主义的先进本质,借鉴吸收一切人类优秀文明成果,代表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展现了不同于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新图景,是一种全新的人类文明形态”,它既规避了以往现代化的弊端,又将现代化进程提升至人类文明高度,致力于从“物的逻辑”向“人的逻辑”转变,将现代文明从“资本逻辑”转向“人民中心”。
因此,以“两个结合”为深厚底蕴的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历史意义,不仅在于基于资本主义文明悖论重新定义现代化,解答了一系列关乎中国和世界的前途命运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全人类共同利益”以及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类性问题”,而且以“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实质内容,总结一系列有规律性的新实践,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
概言之,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坚守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一般原则基础上的创新突破,又有文化工作布局上的部署要求,是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具有重要的实践智慧和实践意义,深化了我们党对无产阶级政党文化建设规律、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规律与人类社会文化发展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坚持中国道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提供了“中国特色”的哲学智慧,而且愈益彰显其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和塑造新“文明形态”的世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