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时间 >> 观点解读

周文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周文彰

2018年11月08日 14:14     来源:人民网-理论频道

主讲人:国家行政学院原副院长 周文彰

讲座地点:人民网二号演播厅

讲座要点: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地位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实录全文:

大家好,今天我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体系给大家作一个导读,讲三个问题。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地位

第一,这是回答新时代重大问题的思想结晶。我们知道,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探索和回答了一系列重要问题。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它的理论成果是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第二个问题,我们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形成的理论成果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党探索和回答的第三个问题,就是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以及怎样实现这个发展,形成的理论成果是科学发展观。党的十八大以后,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我们党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进了一系列重大工作,使我们党和国家发生了重大变化,取得了重大成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一个崭新的问题摆在我们党的面前,那就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围绕这样一个重大问题,我们党以全新的视野,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理解、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理解、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理解,并进行了艰辛的理论探索、取得了重大的理论成果,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回答时代重大问题的思想结晶。

第二,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个概念,是我们党的十七大提出来的。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首先是对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大家都习惯把小平同志称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改革开放的思想是邓小平理论最核心、最重要的思想。正是在这样一个问题上,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改革开放的思想。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反复强调,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带领我们全面深化改革,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等等。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为了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党,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规范和加强党内政治生活,在各个领域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反复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提出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这一思想把科学发展观当中凡是重要的理念、举措,都上升为发展理念。比如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这些重要的概念都上升为发展理念,并且赋予它更加重要、更加突出的内涵和地位。

第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从而实现了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因此,我们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发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用了八个明确加以阐述,我在这里把它提炼为六句话。

(一)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上达到了新高度。我们的总任务就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制定了“两步走”的发展安排。

在这里,我提示大家注意三条:

第一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前面的目标修饰词。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我们党制定党的基本路线的时候,用的是三个词汇:富强、民主、文明。后来我们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于是又增加了“和谐”。党的十九大又增加了“美丽”两个字,把生态文明建设,把为人民创造美好的生活环境,摆在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第二条,关于现代化。1964年,周恩来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实现四个现代化。党的十三大召开,党的基本路线把实现现代化的时间确定为2050年左右。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把这个时间提到2035年。

第三条,关于强国。我们是大国,但我们还不是强国,我们的愿望是希望能够成为强国。周恩来总理在1964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就提出要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到了党的十三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战略部署。党的基本路线就是到2050年也没有加进“强国”这个说法。我们提出的强国,首先是在各个领域进行的。第一个强国,是人才强国。第二个是文化强国,第三个是海洋强国,第四个科技创新强国。而十九大报告先后提出了多个强国,比如制造强国、质量强国、教育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体育强国、贸易强国、智慧社会等等。最后提出,到2050年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提到了一个新高度。

(二)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上作出了新判断。我们党非常重视社会主要矛盾的概括和提炼。这不仅仅是理论的兴趣,更重要的是斗争的需要、工作的需要。1937年,当日本侵略者大举侵犯中国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及时提出,当时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中华民族和日本侵略者的矛盾。我们用八年时间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抗战胜利后,毛泽东同志又及时告诫我们,当时的主要矛盾就是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的矛盾,因此我们用三年时间解决了这个主要矛盾。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面对的是战争带来的千疮百孔,经济秩序混乱,货物奇缺,民不聊生。我们党用三年时间恢复国民经济,医治战争创伤。从1952年开始,我们着手解决公与私的矛盾,建立社会主义公有制。用的办法就是三大改造,即通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基本建成了社会主义公有制。这一年我们党召开八大,党的八大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放弃以阶级斗争为纲,把党和国家工作的着力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上面来。1979年我们党召开理论务虚会,邓小平同志在会上指出,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很低,远远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的需要,这就是我们目前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这是非常正确的。实际上是恢复了八大的提法。两年之后,我们党发布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写道,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表述就成了此后我们党36年的一贯表述,也是经典表述,从党的十二大报告到十八大报告都是如此。

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样一个重大判断,既是及时的,也是正确的。因为首先我们国家的社会生产力总体上已经不能再叫落后,我们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大国,尽管我们还不能算是制造强国。我们在很多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比如建筑(建隧道、高铁、填海、高楼大厦、桥梁),现在都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比如航天、计算机、通信、互联网都走在世界的前列,还保持“落后的社会生产”这样一个判断显然已经不合时宜了。与此同时,人民对生活的向往,已经不再仅仅是吃饱穿暖,而是有了更高的追求,更好的希望,而我们现在面临的就是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还不能满足这个需要。比如,人们盼望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新鲜的空气,人们盼望孩子们都能够到优质教育资源去学习,人们盼望幼有所育、弱有所扶,人们盼望我们这个社会到处充满公平正义等等。显然,我们在环境、生态、社会建设、民生等很多方面还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主要矛盾的判断,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至少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第一,它提醒我们,要把发展的着力点放在补短板、强弱项上,针对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来加以努力。第二,它要求我们调整发展战略和大政方针,从而来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所以,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的判断,就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第二个重要内容。

(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摆出了新布局。我们要把握的主要就是两大布局。

第一,总体布局。五位一体,这就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一定要同时狠抓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缺一不可,五管齐下。这五位一体的布局也是我们花了很长时间,在改革发展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一个重要认识。

第二,战略布局。这是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全党逐步形成的,在这里我们要把握的,这“四个全面”不是简单并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其他三个全面是战略举措,这就是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都是作为我们党的伟大战略举措提出来的。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就自然地给了我们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

(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上绘制了新蓝图。

这一部分包含了三个明确。第一个明确,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改革的方向。习总书记告诉我们,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在这个大方向下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里包含了两个现代化,一个叫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体系,比如我们国家治理的制度体系,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社会制度、生态文明建设制度、党的领导制度和体制等等一套完整的体系。第二,国家治理机构和职能体系。这里既包括党的体系、政府的体系,也包括中央层面的体系、地方层面的体系,一直到基层的体系。第三,宪法法律体系。第四,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等等。所有这些体系就构成了国家治理体系,要实现现代化,我的理解是要实现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科学化,科学化包括科学设置、科学制定,也包括应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第二个现代化就是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当中一下子给我们提出了八种本领,比如学习的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的本领、群众工作的本领、驾驭风险的本领等等。我们不光要具备这些本领,而且要使这些本领和能力做到现代化,跟上时代的要求,运用时代的眼光和成果,从而使我们既政治可靠又本领高强,这是一个明确,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

第二个明确,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又是两句话。一是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就是法治实践体系,就是我们在社会生活当中用的法治体系。比如,立法、执法、行政、法律体系、法律监督、法治保障体系等等。第二个体系就是法治理论体系,和法治实践体系相对的,包括法治理论体系、学科体系、教材体系。第三个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军事法治体系,这是党中央第一次提出来。通过构建这样一整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作为手段,来实现一个目标,达到一个结果,这就是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就是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宪法法律至高无上。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的组织和个人。在法治国家我们要弘扬和遵循三种法治精神,这就是法无授权不可为,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第二条,法定职责必须为,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推行责任清单制度。第三条,法无禁止即可为,为了做到这一点,我们推行负面清单制度。我们每一个公民,特别是领导干部、领导机关,一定要树立法治思维,采取法治方式,来研究、思考、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通过法治国家,通过全民依法治国,尤其要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我们这个国家充满公平正义,我们要让公平正义成为人民群众的不二选择。

第三个明确就是明确了强军的目标。我们就是要建设一个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从而把我们人民军队建设成世界一流军队。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一切工作都必须坚持战斗力标准。

(五)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上提出了新任务。这就是构建新型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世界上有200多个国家,冷战时期我们划分为两大阵营,后来国际社会又划分为三个世界。美国、苏联企图称霸世界,我们把它叫做第一世界,超级大国。欧洲各国,日本,我们把它叫做第二世界,发达国家。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小国家、落后国家我们把它叫做发展中国家,第三世界。

冷战后的世界,人类逐渐成为休戚相关的命运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当中,你好我才好,我好,你才好。只有我们各个国家都得到发展,我们这个世界才能够更加和谐,才能更加美好。为什么?因为我们有共同的利益,我们又是利益共同体,今天这个世界,你离不开我,我离不开你,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没有哪个国家能够独自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挑战,也没有哪个国家能够退回到自我封闭的孤岛。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任务,就是推动构建一种新型的国际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理念已经给联合国写进了文件,也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所接受。假如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个概念成为各国领导人、各国人民的共识,那么我们这个世界将减少很多的摩擦与冲突,将减少很多的战争与流血。这实在是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上的一个大手笔。与此配套的,就是亚投行、“一带一路”的倡议,这些愿望实现了,将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对整个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出极大的贡献。

(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上作出了新概括。

中国在短短几十年之内,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一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成为第一大贸易国,在很多方面的发展,走在世界的前列,我们正在大踏步地走向现代化,正在大踏步地朝着“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奋勇前进。我们为什么能做到这样?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党是我们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因此,这样一个党,我们一定要把它建设好,让它保持思想上、作风上、组织上的纯洁,让它始终成为领导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坚强力量。

以上六句话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在十九大报告当中,习近平总书记还讲到十四条基本方略,我们自然会碰到一个疑问,八个明确和十四条基本方略是什么关系呢?我感觉很好理解。八个明确是在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的时候讲的,因此偏重理论。十四条基本方略,实际讲我们新时代如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的,偏重实践。这十四条基本方略可以看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实践当中的具体运用、具体阐述。它们一起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我们同样要认真学习、认真贯彻落实。

对我们党的这样一个指导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结束真理,还要继续发展。为什么?习近平总书记告诉我们,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习近平总书记深信,只要我们善于聆听时代声音,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强大、更有说服力的真理力量!

以上是我讲的第二部分,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

三、自觉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行动指南

第一点,一定要真信、真学、真用。真信是因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我们党回答当代面临的问题而形成的科学理论,它具有很强的现实性、针对性和真理性。是我们认识世情、国情的思想武器,是我们解决现实问题的科学方案。比如改革的问题、发展的问题、环境的问题、民生的问题、廉政和反腐败的问题等等,习近平总书记都给我们提供了明确的思路和方案,是实现中国梦的行动指南,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所以我们要真信。真学也就是要扎扎实实地学,比如,原著要一页一页地读,专题要一个一个地钻,观点要一个一个地去领会。而不是去装点门面做样子,要真学。最终我们要真用。用它统一思想,用它指导工作,用以严以律已。尤其要运用这个思想当中所贯穿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第二点,我们要有责任担当的勇气。责任担当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好干部的五条标准之一,也是贯穿体现在十九大报告精神当中的一个闪光点。我们应当以责任担当的勇气,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地作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第三点,就是我们要有人民至上的情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充满着人民至上的情怀,强调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一担任总书记他就提出,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我们的大事,从人民群众关心的事情做起,从让人民满意的事情抓起。

第四点,我们要运用问题导向方法。这是我们做工作、抓发展、搞管理的基本方法,也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方法。应当根据我们所面临的认识问题,作风问题,环保问题、民生问题,抓落实的问题,如何经受四大考验的问题,战胜四大危险的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来认真地学习和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样使我们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性、针对性,从而有动力、有实效。

第五点,我们要有抓铁有痕的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就是我们在困难面前,在重要的任务面前要动真格、见成效。这既是态度,也是作风。我们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样需要这种态度,需要这种作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把这个思想包含的各项内容落到实处,把十四条方略落到实处。

今天就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体系,我讲了三个问题。总体来说,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必须一以贯之地进行下去。而进行下去的重要思想指南,就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上一条:韩庆祥:全面领会“八个明确”内化于心外化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