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探析

[ 发布:   2014-01-18 19:26:31    浏览: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大众化”改革进程,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加强就业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帮助大学生解决就业过程中面临的困难,缓解就业压力。本文从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入手,探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大学生就业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在我国全面推行高等教育大众化改革的背景下,各高校不断扩大招生规模,大学生就业压力不断加大。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就业政策、就业制度、外部环境等客观方面的影响,也有大学生自身思想、观念和素质与社会需求存在偏差等主观方面的因素,这些都会导致大学生不能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校就业工作的改进带来严峻的考验。因此,各高校要进一步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充分认识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引导大学生调整就业心理预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积极面对就业压力,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不断改善就业难的局面。

1.当前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诚信观念、择业心理等都会对其就业产生重要影响,甚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如果大学生的主观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其就业难题也就不可能得到实质性的解决。

1.1过分追求薪资待遇

现阶段,许多毕业生在就业选择上过分看重工作待遇,过分追求职业的附属物诸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而忽略自身特点和长远发展及用人单位要求。表现为在就业过程中过分追求经济发达、生活环境舒适、待遇优厚的东南沿海地区,而较少选择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过分追求大企业、大单位,不愿到小企业,小单位。这种以自身利益为中心,比较功利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大学生将物质利益的追求放在了首位,忽视了社会价值的实现。

1.2求职过程弄虚作假

一部分大学毕业生诚信意识淡漠,提供虚假求职材料以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或随意填写自己的学业成绩,或编造虚假的学生干部、学生党员身份,或者伪造诸如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等技能证书,或者编造丰富的个人实践、实习等经历,有意夸大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绩,欺骗用人单位。

1.3随意签约和毁约

毕业生求职时,往往缺乏责任意识、不履行承诺行为。一方面随意签约,之后有更好的机会便立即与原签约单位解约,造成用人单位的极大被动。另一方面,有的毕业生对就业协议书的内容、签约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甚了解,任由用人单位填写,当毕业生觉得自己吃亏时,只好选择违约。还有个别毕业生面对众多的用人单位,干脆从别的无就业意向的同学处为自己搜集空白协议书,与多个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从而造成事实上的诚信缺失。

1.4自我保护意识不强

大学生社会经验缺乏,相对招聘单位而言处于弱势,加之不少毕业生缺乏必要的法律知识,被用人单位侵害合法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一是由于大学生学习和得到法律知识的途经非常有限,多数毕业生法律知识欠缺,认识肤浅,难以适应就业市场;二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内容仅仅局限于传统意义的就业政策的指导、就业形势的分析、择业观念的引导、求职技巧的培训等,而很少涉及毕业生在就业中的合法权益维护,就业指导中缺乏大学生就业法律指导。

1.5甘当就业“漂族”

近年来,我国建立了一整套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政策体系。因此,在毕业生大幅度增加的严竣挑战下,就业总体情况依然良好。但是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加入了族,有业不就的情况越来越多。这部分同学,一是就业期望值过高;二是采取临时就业方式,尝试各种各样的短期工作,频繁跳槽后仍未找到满意的工作;还有些毕业生依靠自身一技之长,在家中招揽些设计、翻译、培训等业务,并不急着就业;三是一些本科毕业生坚定的加入考研大军,放弃就业机会;四是一些家庭情况良好的毕业生,衣食无忧,为了逃避工作的束缚,索性呆在家里,闲一天是一天。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社会对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更新滞后。许多人仍然认为上了大学就是天之骄子,一定要找个好工作才算就业。这种优越感也存留在相当一批大学生的思想意识里,表现为求职上的高不成、低不就,求职择业时对自己和社会认识不够,评价不准,就业期望值高,宁愿着,也不愿从事具体工作,不愿到基层就业。

1.6跟风从众,目标不明

当前,很多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目标不明确,盲目追求知名企业或者热门岗位。尽管在校大学生重视个人兴趣爱好,希望自身才能得以发挥,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但在现实面前,他们却很少考虑自己的职业理想和自身条件,缺乏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在求职过程时,出现就业迷茫,盲目跟风从众。大学生就业中还存在着一定的不稳定性,表现为大学生对于己拥有的工作缺乏持久的毅力,许多单位都出现了大学生员工流失严重的问题。这虽与用人单位的管理有一定关系,但主要还在于大学生自身职业成熟度低,职业决策困难。

2.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就业观念的变化只是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思想和行动偏差的外在表现,究其原因在于当前就业指导工作中仅强调实用性,内容上仅重视政策的宣讲、信息的搜集与技巧的培训等,忽视了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指导工作中地位,对于大学生调整就业预期、应对就业压力有着积极作用。

2.1有助于确保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性质和方向

强化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一方面有利于大学生培养良好的内在素质。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直接影响其择业价值观。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内容和有效教育方法把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融入到就业指导工作中,通过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正确处理个人理想和社会需求间的矛盾,做出符合时代变化和社会发展所要求的择业行为。另一方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大学生就业外在环境。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通过其社会功能将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传递给向大学生,即可以激发大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潜在能量,还可以调动社会各方因素,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提供强大的精神支持,从而确保社会主义性质的就业工作方向。

2.2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职业观

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标准比较功利,缺乏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扎根基层、艰苦奋斗、脚踏实地的崇高思想被抛之脑后,在实际工作中眼高手低,奉献精神淡薄。通过切实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则可以培养大学生基本的公民道德修养,引导大学生将个人选择建立在国家和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增强大学生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明确自己的职业理想。

2.3有助于调适大学生职业心理和适应能力

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经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培养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引导和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制定合适自身的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规划,树立信心。其次,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对挫折的认知水平,促进大学生抗挫折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对遭受挫折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疏导,调节其在就业过程中的不良情绪,保持理性思维,促使大学生能够以良好心态走上社会、适应社会。此外,思想政治教育还能有效地激发大学生的创造欲望,激发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大学生不断探索解决就业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新变化。

3.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和解决对策

3.1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不足

目前,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就业工作普遍未能得到有效的结合。主要表现在:(1)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内容尚需丰富。目前许多院校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毕业生为主,这些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已基本定型,这样的就业思想教育面过窄,而且教育内容单一,多是比较笼统的就业形势分析、求职面试技巧指导、就业政策宣讲等,没有突出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同时对低年级的学生涉及的较少,在就业指导上没有系统的计划。(2)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生就业方面的方法手段单一。随着就业制度的改革,大学生的就业趋势呈现出多样化特点,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择业观、立业观也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墨守陈规,没有根本性的创新和进步,仍然以传统的课堂灌输为主,比较枯燥、被动和陈旧,而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手段则更加生动、形象、快速。(3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人员数量不足,素质有待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应对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需要具备更为综合的知识结构,需要了解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等多学科的知识。但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多以辅导员为主,他们要么是从专业教师队伍分化进来,要么本科或者研究生毕业加入,知识结构单一,社会经历缺乏,在就业指导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方面都存在不足,很难适应形势的需要,从而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难度。

3.2加强大学生就业工作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对策

3.2.1发挥课堂教育的主渠道作用,构筑全方位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首先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作用,构筑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就业指导课三者有效结合的全方位、立体化教育模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自我认知教育,引导大学生科学定位,要开展职业观、职业道德和法律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提高大学生诚信意识,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专业课和就业指导课作为毕业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另一有效渠道,一是在专业教学、实验实习和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中,着重介绍本专业在当前社会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激发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对专业和自身发展前景进行认真思考,增加大学生投身于专业领域的信心,增强大学生在专业领域建功立业的决心,坚定大学生长期在专业领域奋斗的信念,从而使其树立长远职业理想;二是在就业指导课中对大学生开展正确的三观教育,将艰苦奋斗、社会责任、诚实信用、服务意识、团队合作等融入课程内容,使就业指导课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成功观。

3.2.2发挥社会实践育人功能,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认识社会、了解国情的主要途径。通过有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可以使大学生增长才干、锻炼毅力,提高修养,树立服务社会的意识。高等院校应当为大学生搭建多渠道、全方位的课内外社会实践平台,建立与专业相关的高质量实习和就业基地,认真组织大学生开展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毕业实习等活动,为大学生提供挂职锻炼、社会调研的机会,还可以开展劳动模范、技术专家和行业先进人物的讲座、访谈等榜样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了解基层及重点行业发展的真实情况,从而认清行业发展的机遇和自我发展的优势,也促使大学生充分做好艰苦奋斗、直面困难、迎接挑战的思想准备,,引导大学生坚定职业方向。

3.2.3发挥校园文化的德育渗透作用,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

高校应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的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形式,创造良好的就业指导环境。首先,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助于就业指导活动的顺利开展,达到预期效果,取得良好成效。其次,校园文化活动可以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可以利用校园平面媒体、校园广播等可以宣传就业政策、就业创业先进典型事迹、职业生涯规划知识等,用强势灌输的形式,潜移默化引导学生树立科学务实的就业理念。第三,可以在日常就业指导工作基础上,开展职业生涯规划为主题的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例如,可以成立创业协会、职业生涯规划协会,开展优秀简历评选、模拟面试大赛、创业计划大赛、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活动,组织就业指导讲座、就业心理讲座、考研或者就业经验交流会等,解决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心理困惑,增强大学生实战经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得到提高。

3.2.4利用网络等现代化设施,丰富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手段

网络是大学生获取信息、了解社会的重要渠道,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成为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手段。高校应当加强校园网的建设,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或主题教育网页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特点,为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提供优质服务,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通过校园网,不仅能够为大学生提供及时的、有效的、详实的就业信息,还可以了解大学生就业思想状况和心理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交流与沟通,及时回答并解决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从而对学生进行教育、疏导和帮助,开拓了大学生就业工作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空间。有助于形成网上与网下相结合、实际与虚拟相统一的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的合力。

3.2.5强化专业化理念,培养高素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高校在充分认识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性的基础上,要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培养一支高素质专兼职思想政治教育队伍。首先,充分调动辅导员的参与就业指导工作的积极性,发挥辅导员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就业指导工作的能动作用,有针对性的要求辅导员在开展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指导工作时,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突出诚实守信教育,强调合作竞争和团队精神,引导学生树立国家和社会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理念,教育学生以事业为重、以大局为重,自觉地把个人的发展同国家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其次,在就业指导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同于一般的就业指导工作,也不同于单纯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这就要求高校必须强化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工作队伍专业化的理念,培养和建设一支高素质、精业务的专业化队伍,要有计划有组织地选派专职人员参加各级各类的专业学习、培训和进修, 加强理论学习,提高业务素质。还可以通过开展综合业务素质竞赛、观摩课等,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第三,建立健全激励保障机制,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专业职务系列,解决好思想政治教育者关心的待遇、职称等现实问题,并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科研条件,使其能安心本职,并有所作为。

参考文献:

[1]刘新英.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研究.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6.

[2]李忠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高校理论战线,2009年第10.

[3]高晓琴.有效开展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江苏社会科学,201012.

[4]蒋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并轨研究初探.中国校外教育,2010年第14.

[5]刘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加强大学生就业素质培养的思考.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12.

[6]廖爱社.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的角色定位.柳州师专学报,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