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本知识
1.党的性质
十七大党章对党的性质作了精确的表述: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党的性质是指一个政党本身所具有的质的规定。任何政党都有其一定的阶级基础并在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代表这个阶级的利益,反映这个阶级的世界观,为这个阶级服务。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党原则建立的完全新型的工人阶级政党。党的十七大党章对党的性质的表述全面、准确,坚持党的这种性质,对于坚持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党的指导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党的指导思想是指导我们党全部活动的理论体系,是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的理论基础。我们党从诞生之日起,就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在革命与建设实践中不断发展,形成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大理论成果。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实践证明,党只有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行动指南,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认识和掌握事物的发展规律,制定正确纲领、路线;才能统一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形成共同的精神支柱,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增强我们党的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领导核心作用,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完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历史任务,并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3.党的纲领
简称党纲,是指党的基本政治主张,它规定党的奋斗目标和实现这些目标的行动路线。它是一面公开的旗帜,是维系党的团结统一的政治基础,也是区分真假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和分水岭。无产阶级政党的纲领一般分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
党的最高纲领即党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共产主义。党的最低纲领,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党的宗旨
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无产阶级革命就是要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和产生剥削的根源,解放全人类。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决定了我们党必须为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谋利益。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从它诞生之日起,就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忠实代表,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
5.党的基本路线
党章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党的基本路线概括起来就是“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这是由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决定的。“两个基本点”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这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
6.党的思想路线
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党的思想路线也叫认识路线,是中国共产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所遵循的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思想基础,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过程中所形成的。党的思想路线是党制定正确的政治路线、组织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理解和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保证。
7.党的群众路线
党的群众路线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群众路线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党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上的具体化,是我们党的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是党的根本的工作路线。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8.党的组织原则
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和组织建设中的运用。民主集中制的民主,就是党员和党组织意愿、主张的充分表达和积极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民主集中制的集中,就是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实行这种制度,就是要努力造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9.党的作风
党风是指党组织和党员的作风,是党员的世界观和精神风貌在行动上的表现,是党员在思想、政治、工作、生活等各方面所表现出来的风格、风尚和品德,
在民主革命阶段我党形成了三大优良作风,即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
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就是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作风。它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就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它是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和政治优势,是党的群众路线。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是指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它是解决党内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是保持党的纯洁性和提高党的战斗力的保证。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继承和发扬三大优良作风的同时,我们党还特别强调要发扬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民主集中制等优良作风。
10.党的纪律
党的纪律是根据党的性质、党的纲领、路线和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所确立的规章、制度和规范的总和。党章是党的总法规。党章关于党的宗旨和党的奋斗目标,关于党员的义务、权利,关于党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组织制度等规定,是党的重要纪律。党在各个时期针对党的生活中的某些问题,制定的一些专门性的规定和制度,也是党的一种纪律,都必须严格执行。
党的纪律的基本内容大致可分为政治纪律、组织纪律、人事纪律、群众纪律、保密纪律、经济纪律、宣传纪律、外事纪律。党章规定:党员个人服从党的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各个组织和全体党员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这“四个服从”既是党的政治原则,组织原则,也是党的纪律原则。
党的纪律的特征,主要表现在客观性、自觉性、严格性、统一性几个方面,全党必须服从统一的纪律,坚持纪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有不受党纪约束的特殊党员和特殊党组织。
11.党的纪律处分
党章规定,党的纪律处分有五种:警告、严重警告、撤销党内职务、留党察看、开除党籍。
12.党性原则
党性是一个政党所固有的本性,也是阶级性的最高、最集中的表现。中国共产党的党性是其作为中国工人阶级、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先锋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和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代表,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了鲜明的党性原则,概括起来主要包括:一是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二是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目标而奋斗终身;三是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根本宗旨;四是自觉地遵守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和组织纪律;五是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六是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
13.党的领导机关
党章规定:“党的最高领导机关,是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它所产生的中央委员会。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是党的地方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
这是因为,按照民主集中制的要求,集体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而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和它们所产生的委员会,是在充分发扬党内民主的基础上,由党员或党员代表按照规定的选举程序和选举办法选举产生的,它们集中代表了全党或者本地区、本单位全体党员的意志,因此,理所当然地应成为本级党组织的领导机关。
14.党的各级委员会的任期
党的中央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每届任期五年;党的基层委员会每届任期三年或四年,总支部委员会、支部委员会每届任期两年或三年。
15.共产党员的条件
党员条件是做合格共产党员的基本标准和要求,也是党员思想和行动的基本准则。根据十七大党章的规定,共产党员的条件包括三个方面内容:
第一,申请入党的条件。党章第一条规定:“年满十八岁的中国工人、农民、军人、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阶层的先进分子,承认党的纲领和章程,愿意参加党的一个组织并在其中积极工作、执行党的决议和按期交纳党费的,可以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既是申请入党的条件,也是做一名共产党员的起码要求。
第二,党员的基本条件。党章第二条规定:“中国共产党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除了法律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个人利益和工作职权以外,所有共产党员都不得谋求任何私利和特权。”这条规定,对共产党员的本质特征作了全面准确的概括,是共产党员条件中的核心部分。
第三,党员的义务和权利。党章第三、四条规定的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和享有的八项权利,是对党员提出的具体要求,是党员条件的具体化。
这三个方面内容,互相联系,缺一不可,共同构成了党员条件的完整体系。
16.党员的义务和权利
共产党员必须履行的八项义务:
(1)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学习党的基本知识,学习科学、文化、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提高为人民服务的本领。
(2)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带头参加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动群众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艰苦奋斗,在生产、工作、学习和社会生活中起先锋模范作用。
(3)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4)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严格保守党和国家的秘密,执行党的决定,服从组织分配,积极完成党的任务。
(5)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对党忠诚老实,言行一致,坚决反对一切派别组织和小集团活动,反对阳奉阴违的两面派行为和一切阴谋诡计。
(6)切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勇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错误,坚决同消极腐败现象作斗争。
(7)密切联系群众,向群众宣传党的主张,遇事同群众商量,及时向党反映群众的意见和要求,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
(8)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带头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提倡共产主义道德,为了保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在一切困难和危险的时刻挺身而出,英勇斗争,不怕牺牲。
共产党员享有的八项权利:
(1)参加党的有关会议,阅读党的有关文件,接受党的教育和培训。
(2)在党的会议上和党报党刊上,参加关于党的政策问题的讨论。
(3)对党的工作提出建议和倡议。
(4)在党的会议上有根据地批评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向党负责地揭发、检举党的任何组织和任何党员违法乱纪的事实,要求处分违法乱纪的党员,要求罢免或撤换不称职的干部。
(5)行使表决权、选举权,有被选举权。
(6)在党组织讨论决定对党员的党纪处分或作出鉴定时,本人有权参加和进行申辩,其他党员可以为他作证和辩护。
(7)对党的决议和政策如有不同意见,在坚决执行的前提下,可以声明保留,并且可以把自己的意见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
(8)向党的上级组织直至中央提出请求、申诉和控告,并要求有关组织给以负责的答复。
党的任何一级组织直至中央都无权剥夺党员的上述权利。
17.预备党员的预备期和党员的党龄
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从支部大会通过他为预备党员之日算起。党员的党龄,从预备期满转为正式党员之日算起。
党章规定:申请入党的人,经过支部大会通过和上级党组织批准,并且经过预备期的考察,才能成为正式党员。预备党员的预备期为一年。这是保证新党员质量的一项重要措施。党组织对发展对象虽然已经进行了一定时间的教育和考察,但他们入党后能否真正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议,遵守党的纪律,在群众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需要通过党的组织生活和实际锻炼,作进一步的了解和考察,看他们是否确实符合党章规定的党员条件。因此,党章规定新党员都必须有预备期。预备党员在预备期内应当用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实际行动接受组织考验,争取在预备期满后按期转为正式党员。
18.党员自行脱党的认定
党章规定,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或不交纳党费,或不做党所分配的工作,就被认为是自行脱党。
这一规定表明,党员如果没有正当理由,连续六个月具有上述三种情况中的任何一种,都应被视为自行脱党。处理党员自行脱党问题,关键看有没有“正当理由”和是否“连续六个月”这两个条件。
19.我国的政党制度
我国的政党制度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创举,是适合中国国情的一项重大决策,具有自己鲜明的特点:第一,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为前提的,接受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的历史选择。第二,我国的多党合作是以服务社会主义事业为共同目标的。第三,我国各民主党派和共产党一起参加国家政权,不存在轮流执政的问题。第四,我国各民主党派都得到宪法的承认和保护,享有宪法范围内的政治自由、组织独立和法律上的平等地位。
20.党和共青团的关系
党章规定,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中央委员会受党中央委员会领导。共青团的地方各级组织受同级党的委员会领导,同时受共青团上级组织领导。
这明确规定了党和共青团的关系。党是共青团的领导者,党通过共青团吸引、团结和带领广大青年,使他们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认真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共青团要坚决拥护党的纲领,积极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广大青年完成好党交给的各项任务。各级共青团组织应当及时向党反映广大青年的意见和要求,并有责任向党组织提出建议。
党 史 概 览
1.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际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势力侵入中国,中国的社会结构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中国人民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统治进行了英勇不屈的斗争,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国农民战争和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继失败了。历史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由于他们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
随着帝国主义的入侵和现代工业的发展,中国产生了无产阶级,而且在不断发展壮大,到1919年产业工人已经发展到200万人左右。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使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救国救民的真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1920年初,李大钊、陈独秀等开始了建党的探索和酝酿。4月,俄共(布)西伯利亚局派维经斯基等一行来华,了解中国情况,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产国际东亚书记处。他们先在北京会见了李大钊,后由李大钊介绍到上海会见陈独秀,共同商谈讨论了建党问题,促进了中国共产党的创立。从5月开始,陈独秀邀约李汉俊、李达、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谈建党的问题。8月,陈独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10月,李大钊在北京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接着,在湖南、湖北、山东、广东等地相继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同时在法国和日本也由留学生中的先进分子组成了共产主义组织。
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建立以后,开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动。为了广泛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统一建党思想,1920年9月,上海发起组把《新青年》杂志(从八卷一号开始)改为党的公开刊物;同年11月,又创办了《共产党》月刊,在全国主要城市秘密发行,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党刊。新青年出版社还翻译出版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以及多种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通俗小册子。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又创办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劳动界》,北京有《劳动音》和《工人月刊》,济南有《济南劳动月刊》,广州有《劳动者》等,对工人进行阶级意识的启蒙教育。在此基础上,各地共产主义小组积极深入工人群众,举办工人夜校,建立工会组织。各地还建立了社会主义青年团,发展了一批团员,青年团成为党的有力助手和后备军。
1921年3月,在俄共远东局和共产国际的建议和支持下,召开了各共产主义小组的代表会议,发表了关于党的宗旨和原则的宣言,并制定了临时性的纲领,确立了党的工作机构和工作计划,表明了党组织对社会主义青年团、工会、行会、文化教育团体和军队的态度。这次会议为党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备。维经斯基回国不久,1921年6月,共产国际派马林等到上海。他们建议召开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上海党的发起组在李达的主持下进行了全国代表大会的筹备工作,并向各地党的组织写信发出通知,要求各地选派两名代表出席大会。来自北京、汉口、广州、长沙、济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达上海。
1921年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这次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2.党在各时期的奋斗历程
(1)大革命时期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2)土地革命时期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3)抗日战争时期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解放战争时期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
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5)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6)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1956年我国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后,党中央根据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必须与本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理,开始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1957年以后,党的领导曾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发生“左”的偏差,使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党采取措施纠正“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政策调整。至1966年,党在近10年的大部分时间里,所确定的方针和进行的工作,基本上是正确的,虽有曲折,但社会主义建设仍然得到很大发展,取得了重大成就。但是,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又有发展,终于导致了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7)文革时期
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中国共产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党终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克服动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迎来了新时期。
(8)改革开放及逐步推进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头两年,党还没有摆脱“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全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制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实行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总结经验,党初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9)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 旗帜,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面对国内外局势发生的深刻变化,成功驾驭各种复杂局势,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困难和风险,全面贯彻执行邓小平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我国的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我国社会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10)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21世纪初,我们已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个新的里程碑。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在北京召开。大会提出,21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团结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2007年10月15日,党的十七大描绘了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万众一心,同心同德,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3.党的历次代表大会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是一部波澜壮阔的恢弘史诗,是中华民族自近代以来崛起和发展的真实写照。从正式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党的一大,到党的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记录着中国共产党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走向辉煌的历程,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不平凡的发展道路。
党的一大——宣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开。出席大会的代表有13人,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主题:组建全国性的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及人民革命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在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带动下诞生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伟大事件,中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党的二大——制定民主革命的伟大纲领。1922年7月16日至23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人,代表全国195名党员。大会主题:制定民主革命纲领,明确奋斗目标。一个政党的纲领就是它的一面旗帜。党的二大制定了民主革命纲领,第一次将党在民主革命中要实现的目标同将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要实现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不仅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的民主革命任务,而且指出要通过民主革命进一步创造条件,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问题认识的一次深化,是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一个重要成果。
党的三大——确定国共合作的重大决策。1923年6月12日至20日在广州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30多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大会主题:同国民党合作,建立统一战线。党的三大决定采取党内合作的形式同国民党建立联合战线,通过国共两党的共同努力,广泛发动群众,发展革命力量,加速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这既有利于国民党的改造,又有利于共产党的发展。国共合作正式建立以后,革命力量从全国四面八方汇集起来,形成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革命新局面。
党的四大——明确提出领导权问题。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人,代表全国994名党员。大会主题:解决民主革命中面临的问题,迎接革命高潮的到来。党的四大认真总结了二大以来的革命经验,系统阐述了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问题,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在民族革命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和工农联盟问题。
党的五大——错失挽救革命的时机。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在武汉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82人,代表全国57967名党员。大会主题:挽救革命危机,继续推动国民革命。党的五大是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仅半个月召开的。全党上下最焦虑、最关切的问题是如何从危难中挽救革命。这次大会虽然提出了争取无产阶段对革命的领导权和实行土地革命等一些正确的原则,但对无产阶级如何争取革命领导权,如何领导农民实行土地革命,如何建立党领导的革命武装等问题,都没有提出有效的具体办法,错失挽救革命的时机。
党的六大——对一系列根本问题基本正确的回答。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苏联莫斯科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42人,其中有选举权的正式代表84人。大会主题:认真总结了大革命失败以来的经验教训,确定革命斗争的路线和任务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统一全党的思想。六大对有关中国革命的一系列存在严重争论的根本问题,作出了基本正确的回答。集中解决了当时困扰党的两大问题:一是在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问题上,明确指出中国仍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革命依然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主义革命;二是在革命形势和党的任务上,明确了革命处于低潮,党的总路线是争取群众。党的中心工作不是千方百计地组织暴动,而是做艰苦的群众工作,积蓄力量。这两个基本问题的解决,基本上统一了全党思想,对中国革命的复兴和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党的七大——团结胜利的大会。1945年4月23日至6月11日在延安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547人,候补代表208人,代表全国121万名党员。大会主题:为建设一个独立的、自由的、民主的、统一的、富强的新中国而奋斗。七大是党在民主革命时期召开的最后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六大整整相距十七年,跨越了土地革命战争和抗日战争两个时期。它在革命面临新的重大转变的关键时刻,对全党给予正确及时的指导,为争取抗战的胜利和新民主主义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政治基础和思想基础。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了党在新形势下的政治路线、基本方针和基本政策,制定了新民主主义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纲领。七大是一次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
党的八大——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956年9月15日至27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026人,候补代表107人,代表全国1073万名党员。大会主题:团结全党,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八大是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党成立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八大正确分析了国内形势和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了党在今后的根本任务。八大通过的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明确指出:无产阶段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基于上述认识,党明确提出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这个着眼点,历史证明是正确的。八大对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取得了初步成果,这成为1978年以后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论渊源。
党的九大——严重“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的大会。1969年4月1日至2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2人。当时全国有2200万名党员。大会主题:对发动“文革”以来的混乱状况加以约束,实现从“大乱”到“大治”。九大是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召开的。从1966年5月开始的全国性的“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九大是一次严重的“左”倾错误占统治地位的大会。九大政治报告的基本思想,就是所谓“无产阶段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这个理论是“左”倾错误观点发展到“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总概括,也是“文化大革命”的总的指导思想。这次大会通过的党章,把“无产阶段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写进总纲,还把林彪“是毛泽东的亲密战友和接班人”写入总纲,违反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九大使林彪集团的主要成员和江青的帮派成员在党中央政治局中占据重要地位,为林彪的篡党夺权活动提供了组织保证。历史发展证明,党的九大从政治到理论到组织都是错误的。
党的十大——继续九大“左”倾错误的大会。1973年8月24日至2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249人。当时全国有2800万名党员。大会主题:解决林彪事件后党的重大组织问题。十大是在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以后,全国各方面工作有了好转的形势下召开的。这次大会的任务,本来应当是总结“文化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拨乱反正,重新回到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但是,毛泽东并未认识到“文化大革命”这一全局性的严重“左”倾错误,结果这次代表大会只能是沿袭九大的“左”倾错误,未能完成它所担负的给党的工作带来转机的任务。
党的十一大——未能完成历史使命的大会。 1977年8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510人,代表全国3500多万名党员。大会主题:高举毛泽东的伟大旗帜,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为在20世纪内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十一大是在粉碎“四人帮”反革命集团一年后召开的。大会的政治报告在揭批“四人帮”、宣告文化大革命结束和动员全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是,报告错误地肯定“文化大革命”期间召开的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认为其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都是“正确的”。报告以大量的篇幅肯定“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政策和口号,表示继续沿着“文化大革命”的轨道前进。这就必然给全党纠正“左”倾错误设置障碍。十一大未能完成拨乱反正的历史使命。
党的十二大——制定开创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纲领。1982年9月1日至1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1600人,候补代表149人,代表全国3900多万名党员。大会主题: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把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国民经济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党的十二大总结了拨乱反正的经验,制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正确纲领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制定了新的完善的党章,对党的性质和党的指导思想,对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党的总任务,都作了明确的规定。这次大会揭开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篇章,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一个新的重要里程碑。
党的十三大——确立初级阶段理论和再绘宏图。1987年10月25日至11月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36人,特邀代表61人,代表全国4600多万名党员。大会主题: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十三大认真总结了改革开放以来的丰富生动的实践经验,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明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规定了三步走的经济发展战略部署,开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
党的十四大——遵循小平南方谈话加快改革和发展。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1989人,特邀代表46人,代表全国5100多万名党员。大会主题: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事业的更大胜利。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邓小平同志先后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进行考察和参观,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这就是著名的“南方谈话”。这篇谈话科学地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深刻回答了长期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为十四大的召开作了充分的理论准备。十四大遵循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本精神,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这次大会自始至终充满改革开放精神和求实奋进的气氛,是一次民主的大会,团结的大会。
党的十五大——高举理论旗帜为跨世纪奠基。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2048人,特邀代表60人,代表全国5800万名党员。大会的主题是: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十五大是在世纪之交,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一次盛会。十五大的第一大贡献就是把邓小平理论写进报告和党章,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十五大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这个纲领是党的基本路线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展开。十五大明确回答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继续向前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和政策问题,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为我国的跨世纪发展提供了根本保证。
党的十六大——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2002年11月8日至14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114名,特邀代表40名,代表全国6635.5万名党员。大会主题: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十六大是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大会认真总结了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基本经验,明确而具体地规划了21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十六大的突出贡献是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央委员会,顺利实现了中央领导机构的新老交替。大会结束后,胡锦涛总书记率领中央书记处的同志赴西柏坡学习考察,进一步向全党发出了“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号召,表明了新的中央领导集体不辜负党和人民重托,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信心和决心。
党的十七大——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2007年10月15日至21日在北京举行。出席大会的正式代表2213名,特邀代表57名,代表全国7336.3万名党员。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党的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批准的胡锦涛同志代表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所做的报告,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大会通过的党章修正案,体现了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发展的成果,体现了党的十七大报告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对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大会决议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奋力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