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曾连续三年专业排名第一
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
她还曾获省级优秀毕业生
校“十佳优秀大学生”
校“三好学生”
校“优秀班干部”
院“学习之星”等荣誉称号
她在本科阶段成为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员
现在是一名北京化工大学研究生
高中毕业于河北省唐山市遵化市第一中学
她就是
环化学院2015级应用化学专业学生徐天琪
选择专业,遇见美好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最精确的科学,说几分钟就几分钟。从上初中开始,丰富多彩的实验冲击她的视觉神经,高中无论是有机还是无机都是有规律的,那鱼目混杂的方程式,其实就是那些反应原理而已。带着求知欲探索欲,第一志愿报考了应用化学专业。刚入大学时,会有不同领域的老师给新生讲解专业导论,全面了解学院的教学模式。环化学院会提供广泛的实习机会和完善的实验设备,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讲座。她认为应用化学是一门很有前途的专业,所学的知识也比较广泛,很多行业知识都有涉猎,所以毕业生会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和较广泛的选择范围。
每逢九月,她就会想起当年拎着行李带着梦想,心里憧憬着自由美好大学生活的情景。那时的她感觉一入校门深似海,心里想高中老师说的“轻松的大学生活”是怎样的呢?到底比高中轻松多少呢?五花八门的社团,“高大上”的学生会部门,丰富多彩的活动,校内校外的美食……突然涌入到学习生活中,该何去何从呢?
敢于尝试 接受挑战 青春无悔
大学期间同样是需要奋斗的。洛理有不同等级的奖助学金,目标明确的学生才能得到。她认为学习是第一要务,但又不止是学习。大学是一个小社会,需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以敏锐的判断力,选择性的参加一些提高自身素养、锻炼多方面能力的活动,这才能在大学的熔炉中燃烧出与众不同的人生。她始终秉持着“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的理念,奔走在图书馆、田径场和学生处。在学生处同老师们一起废寝忘食的忙碌、历练,更让她真切的体会了什么是学习,什么是工作,更让她收获满满。她还加入了青年志愿者协会,闲暇时间体会助人为乐的充实感、自豪感。
环化学院重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不定期的举行实验技巧培训,实验技能大赛等,这些徐天琪都喜欢参加。机会从来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她经过平时的训练,拥有较为扎实的化工实验基础。近两年,为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学院开始全面推动学科竞赛组织工作。徐天琪抓住了宝贵的机会,于2018年7月19日至21日和另外两名同学组队代表我校首次参加了“欧倍尔·东方仿真杯”中南地区高校化工原理大赛暨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南赛区竞赛。
院领导高度重视这次比赛,报名参赛后,她们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开始积极备赛,定期举行指导交流会议。大赛中有一项是化工单元仿真操作,这对于她来说是最大的难题。第一次接触仿真,没有头绪也没有知识框架,炎炎夏日,焦躁过、埋怨过,但从来没有放弃过。黑色的夜在区分谁比谁更认真,是信念和意志支撑着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细细思考,构建思维网络,突破难题。为了更贴近厦门大学的化工原理实验设备的操作实际,7月初在指导老师带领下,她们团队特意去安阳工学院进行了三天的实验室奋战。在那里必须是分秒必争,需要记住所有涉及到的仪器构造与连接方式。在去厦门的火车上,狭窄的通道里,她们依然在梳理实验思路、构造仿真流程。成绩是最好的证明,在她们共同的努力下,她们获得了全国大学生化工实验大赛中南赛区竞赛三等奖。通过这次比赛,她加深了对“基本功”的掌握程度,检验了她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让她认识到了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新型人才培养的方向,她会逐步地向德才兼备、全面发展这个目标前进、努力。
徐天琪自认并不聪明,但她敢于探索从未涉及的领域,比如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她也都积极参加并获奖。有人问她,这样累吗?当然累,但很快乐,成就感是无法形容的喜悦。她只是把别人打王者、吃鸡、逛淘宝、刷抖音快手的时间节省下来,做更有意义的事。当她每取得一次成功时,就会奖励自己:买一些喜欢的衣服,出去旅旅游看看外面的世界,和好朋友吃一顿大餐等等,也是梦想中的生活。遇到困难和挫折,从不言弃,相信努力的人运气不会差。
高考能改变命运,毋庸置疑。她用四年时间证明了大学也是人生的转折点。她说最大收获不是拿了多少奖学金,获得了多少张证书,得到多少人的认可与喜爱。而是当回首大学时光,觉得青春无悔。
给高三学子的话:
这四年,是成长的四年,是奋斗的四年。大学就像是高压釜,定期的升温、加压才能产生与众不同的人生。希望学弟学妹们找准方向,沿着洛理正确的轨迹,勇毅前行。(图/徐天琪,文/徐天琪,编辑/张亚婷,审核/安波 樊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