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以体制机制改革行动计划为统领, 营造转型发展制度环境
学校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情况, 以完善学校治理结构、优化院校二级管理体制、推动合作办学机制、改革人事分配制度四个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为突破口, 形成对学校转型发展的激励制度。
实施产教融合发展行动计划, 构建转型发展的合作创新模式
新余学院结合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条件, 通过搭建合作发展联盟平台、共建共享教学科研基础设施、拓展实习实训基地、建立科研与教学融合的引导机制等四个领域的改革创新, 促动产教融合的创新发展。
启动“双师型”队伍建设行动计划, 奠定转型发展师资保障
以强调“双师型”教师基本要求和职责、大力实施“双百工程”行动计划、全面启动教师能力建设行动计划三个方面的行动,推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规划特色专业群建设行动计划, 打造特色优势专业
按照“集中学校资源建设好社会有需求、办学有基础的专业集群”的指导思想, 结合学校办学定位和办学基础,主动对接行业标杆企业, 紧跟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形成社会有需求、办学有基础、专业对产业的5个特色专业群。以“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坚持创新、分类指导”为原则, 完善修订以学生为中心、职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 符合学校定位与培养目标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推进应用型课程建设行动计划, 确保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应用型课程建设是转型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最终落脚点。新余学院通过打造应用型课程体系、推进模块化教学、深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等三个方面的措施,形成“教师—课程—学生”三者联动的课程体系,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
新余学院统筹“五大行动计划”, 作为转型发展的理论逻辑, 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 优化学校管理制度与高等教育办学定位的契合, 形成办学定位、办学资源与办学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以教育规律为前提, 突出教师的主体地位和学生成长成才的价值诉求, 形成人才培养、课程设计与课程教学相统一的培养方式;以开放包容为办学理念, 搭建校企、校地、校校相融合的办学平台。
二级学院与企业行业相融合、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相融合、教师科研与企业研发相融合、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相融合。
面向地方、面向企业、面向工程。
全面提升教师应用科研水平、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将基地打造成为江西省转型发展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示范基地。
一个长效的校企融合机制
通过创新性的整合校企双方组织架构,共建“中兴通讯信息学院”,学校学院运行提供组织保障、经费保障,形成长效机制。采用资格考核准入机制,聘任企业项目经理为副院长,组建混编管理团队、教学团队、科研团队,共担学生管理工作、课程教学、科研项目、服务地方等工作,实现校企共建共管的格局。
一个具有企业真实生产环境的创新基地
校企双方共同投入1100余万,共建“教育部-中兴通讯 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建设9个实验实训室及5种仿真教学系统。所有实验实训平台全部采用真实设备并按照工程实际进行布局,智慧交通平台的系统软件源码全部开放,形成一个以现网设备、工程项目案例、企业技术为基础的理实一体的教学实验环境,有力支撑教学活动与“双创”活动。
一个具有企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行业人力资源需求,重新梳理课程体系,构建“双体系+双主体+双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专业链与区域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行业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行业生产过程对接,使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基础扎实、实践技能娴熟,创新能力强、社会适应性强。
一个校企混编师资团队
组建双师型混编师资团队,一方面通过企业驻校工程师的带动,促进学校专任教师“双师”素质的提升,使得专任教师既具备较高的教学水平,又具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能与企业技术骨干同层次对接;另一方面,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企业每年组织的暑期专题培训,部分课程采用“一课双师”的教学模式,让专任教师与兼职教师互补互促、共同成长,实现专兼融合,最终提高教学团队的稳定性和整体性。
一个学生职素培养体系
引入PQT课程和企业管理模式,重点植入职业素养和行业企业认知相关课程,由职素导师和就业经理开展4年不断线的系统化职业训练和企业管理实践,让学生在入学之际即开始“准职业人”培养。借助基地平台,成功申办新华三培训认证中心、百度培训认证中心和工信部培训认证考试中心,为学生获得高质量的职业资格证书提供了保障。通过四年不断线的职业素质培养,使学生在校期间完成向准职业人的转变,实现零试用期的上岗就业。
一个“N+2+1”的过程考核方式
推进四个回归,让学生合理“增负”,提升学生的学业挑战度,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中兴通讯信息学院N+2+1课程考核方式改革方案”,推行多样化考核方式,部分课程试行教考分离,变末端考核为过程+期末考核并重,变封闭考核为开放考核,变学校考核为校企共同考核,校企共同评价培养质量,共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混编师资团队,通过暑期培训、挂职锻炼等共同培养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混编师资37人,其中校方师资29人,目前通过学校认定的双师型教师16人,获得江西省优秀指导教师奖达20余人次。企业方工程师8人,均具备5年以上的行业经验(含海外工作经验)。
校企共同开发课程教材2部;基于产教融合创新基地,获批省部级教改课题10余项,其中获得省教学改革重点课题1项;发表教学研究论文28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11篇;获得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以基地为依托成功申报了新余市智能交通系统重点实验室;与中西安防科技(新余)有限公司一起联合获批江西省高校科技落地计划项目“;与木林森光电科技联合申报省级项目及科研平台,与新余美天科技签署了智慧家居养老平台、车联网车友社交平台战略合作协议。服务地方能显著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供。
截至2019年11月,学生累计获得专利(著作权)23项,发表论文9篇;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得省级以上奖励120余项, 其中国家级19项,省级91项,实现了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和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全国奖项零的突破,取得了江西省地方本科高校的最好成绩;获得创新训练项目65项(其中国家级3项);校企合作的两届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位居全校前2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