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 返回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示范校建设专题网>>他山之石>>正文

搭建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立交桥”

更新时间:2019年04月01日 17:04点击次数:字号:T|T

2014—2018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1604项

搭建学科竞赛与人才培养“立交桥”

杭电学生在参加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陈龙 摄

2014—2018年,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生共获得包括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在内的30余项主流学科竞赛的1604项省奖以上奖励(省奖1243项,国奖361项)。杭电如何以非“双一流”高校的办学资源,取得很多一流高校才能取得的综合竞赛成绩?

“杭电虽非老牌名校,但凭借电子信息高校的‘老家底’,以及‘立足浙江、依托行业、服务社会、注重工程实践’的精准聚焦定位,构建了独具优势的‘信电学科群’,形成了符合教育规律的学科发展路径,成为推动杭电‘竞赛群’异军突起的扎实基础。”浙江省信息化发展研究院院长陈畴镛分析。

特色学科群撑起“竞赛群”

作为全国电子信息类四大名校之一的杭电,近些年的发展与浙江数字经济紧密相连。

“当时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就是因为杭电的信电学科,与浙江省重点发展的数字经济高度契合。现在浙江省更是把数字经济列为一号工程。杭电在浙江一号工程中的角色分量,也越来越重。”杭电校长朱泽飞表示。

秉承服务浙江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发展主线,杭电的优势学科特色鲜明。在2018年教育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杭电的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3个学科获得B+,进入全国学科10%—20%之列,并构成了杭电优势学科群的主干。

从统计数据来看,杭电的“竞赛成绩单”与学科群建设有内在关联。学校近年来在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等比赛中屡获佳绩,其学科基础恰恰就是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杭电特色优势学科。而与这些学科直接或间接相关的竞赛群总得分,在杭电获得全国普通高校竞赛排行榜第十三位的贡献率更是达到了“超过90%”。

“围绕自身定位和发展目标,有所为有所不为,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做强学科群,以其为基础打造竞赛群,成绩自然就出来了。”杭电副校长徐江荣表示。

探究其原因,杭电特色竞赛群的打造,有其深厚的学科群基础。长期以来,杭电重点打造“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优势互补学科群,这些学科群重在打破专业边界,实现“学科、专业一体化”。其学科群对学科交叉和专业复合的要求,与不少学科竞赛考查学生多学科交叉应用能力的要求不谋而合。以智能车项目为例,杭电智能车教练组汇集了自动化、电子、通信、计算机等学科的近十位教授,有的教授带竞赛一直到退休。

这一做法受到学生大力欢迎,在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全国总决赛获得一等奖的学生朱粮伟说:“教授们的科研课题和兴趣点大多集中学科交叉融合上,他们把自己的科研成果用于我们的课程设计和竞赛指导上,一点也不藏私。”而像计算机+会计、数学与应用数学+金融等复合专业的学生,往往在学科竞赛中取得令人意想不到的好成绩。学校基于强势“学科群”辐射产生的生态效应,越来越多的非信电学科学生参与交叉学科竞赛,好成绩频出。

行业前沿倒逼学科专业建设

同时,杭电的学科群建设,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为学生竞赛好成绩的获得注入了强劲的动力。长期以来,杭电重点打造的优势互补学科群,注重培养学生多元化理论学习,同时强化实践动手能力,有效利用浙江优质数字企业集聚的便利,通过本科生导师制、项目制,以及学生科技俱乐部、创新创业社团、学生科研俱乐部、创业俱乐部等形式,鼓励学生参与教师课题,同时自主开展大学生科研项目。一些学科公共实验室,全天候开放,供不同学科、专业的学生进行实验与创新创业活动。其“应用实践”特质,与全国学科竞赛“注重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要求高度契合。

按照高等教育和学科内在规律打造“学科群”,立足学科交叉融合,杭电的特色学科正在变强。在2017年中国科教评价研究中心的排名中,杭电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进入全国前5.30%,控制科学与工程进入全国前7.49%,电子科学与技术进入全国前14.29%,8个学科进入全国前30%。

从学校的经验来看,其学科竞赛的确有效推动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通过抓竞赛,用行业前沿倒逼学科专业建设方向。在2018年中国大学生服务外包创新创业竞赛中,杭电计算机学院副院长林菲指导的“基于DPOS区块链的创新应用”参赛作品获得企业命题类一等奖和蓝欧科技企业单项奖。

林菲表示,“这次比赛的企业出题方包括百度、东软、恒生电子等行业翘楚,题目也反映了行业领军公司最关切的卡脖子问题。参与指导这次竞赛,让我对把握行业热点趋势更有信心,也对学院后续的学科方向建设、专业课程和教学设计很有启发”。

学科竞赛催生人才培养平台

教师参与学科竞赛也优化了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同时担任电子设计竞赛和智能车竞赛指导老师的黄继业教授,是电子信息基础课教科书《EDA(电子设计自动化)技术实用教程》的主编,这本书已经印刷五版、销量突破40万。提及该书受相关专业学生喜欢的原因,黄继业表示:“竞赛培养能促进我们搞科研和教学,不管做科研多么忙,我都乐于带学生做竞赛,从中发现科研和教学选题,提取基本理论,归纳出新型实现技术,并融入这本书中。”

学科竞赛还有利于推动学科的师生共同体建设。杭电一些学院在学生一入学时就开设“创新实践”课,作为竞赛科研孵化器,授课导师不乏国家优青。俞俊告诉记者,他指导学科竞赛是基于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吸收有潜力本科生加入科研课题组,实现学科后辈人才的培养。

 

(编辑: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