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前身是创办于1955年的陕西省西安幼儿师范学校,是陕西省仅有的、新中国首批幼儿师范学校,被誉为陕西幼儿教师的摇篮。学院在63年办学历史中,坚持立足西安、面向陕西、辐射西部,带动区域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办学定位,紧扣培养适应国家和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具有现代教育理念、较高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高层次幼儿园教师和学前教育管理人员的人才培养定位目标,累计培养了万余名合格幼儿教师。
2017年,学前教育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建设专业,确立了“五位一体”的育人思路:即以“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为统领,优化实践取向的课程体系、营造校内外实践生态环境、打造“校—园共育”的师资队伍、孵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一系列应用成果为有机组成。走出大学课堂的“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强调产教融合、校园合作,引领了区域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方向,成为陕西省学前教育专业的品牌亮点。
1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驻园”的必要性
◎ “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业已成为国际学前教师教育改革发展的趋势
这种模式的典型代表是美国。霍姆斯实验小组1995年在《明日的教育学院》研究报告中倡导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的理念,认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及教师的相关培训只有建立在中小学(幼儿园)实际情境的基础上才是有意义的。最近几年,为了培养出符合学区要求的高水平教师,美国波士顿、芝加哥、丹佛、费城等地开始推行教师驻校(驻园)培养模式。在这种理念的引导下,目前,美国已建立了1000多所教师专业发展学校,至少涉及38个州。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已逐渐遍及全美,在国际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并成为学前教师教育改革的新趋势。
◎ 研究生及高职专科层次“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在国内开展有益探索
国内较早提出“驻园式”人才培养的,是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在开展“4+4”“农村教育硕士”培养时有过探索。高职专科层次实践的主要代表有: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实施的“走园模式”、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探索总结出的“融园模式”等,这些尝试均取得了较好的实验效果,为本科层次“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建构提供了实践层面的经验积累。
◎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实践智慧”的生成需要“入驻”幼儿园的真实场域
由于实践智慧是幼儿教师的核心素养,也是师范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标准,所以要基于“实践智慧”的生成来进行幼儿教师的培养。《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确立了幼儿教师必须具备的七大“专业能力”,这些能力仅仅通过高校的课堂来培养,无异于“纸上谈兵”。因此,实践智慧的动态生成不同于课堂的实践知识的获得、也不同于实训室的实操训练,必须要“浸”入实践场域,浸入虚拟和现实的场域,更重要的是要浸入“真实”场域,并且“持续”浸入,至少2—3学期以上。
2“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开展
我校所建构的“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是在63年办学经验、10年本科教学过程、3年教育实验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超越传统见习、实习等集中性实践环节、使课程和实训环节有机整合、整体浸入,学生长期驻幼儿园学习的一种学前教育本科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来说,是指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主要是在学校学习、专业实践类课程的学习,主体是在幼儿园进行。
具体的“驻园”思路是:成立由西安文理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西安高新文理幼儿园等共建的“幼儿教师发展学校”,学校设在幼儿园,聘用幼儿园骨干教师、园长介入课程教学、实习指导、毕业论文指导等工作。
同时修订完善“驻园式”人才培养方案、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理论课不少于30%课时在幼儿教师发展学校授课,教学法类实践课100%课时在幼儿教师发展学校授课;理论课探索问题引领、任务驱动的研讨互动式教学改革,教学法类课程探索“临床诊断式”教学改革——观察、研讨、试教、总结。
在“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中,构建以实践取向为主导的课程群,根据规划、分类、分析课程,针对课程的性质进行了重新调整,以实践取向的课程体系的构建助推转型发展中“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的顺利实施。
从人才培养方案修订入手,将专业课程的设置、运行、评价构筑成具有实践取向的三大课程体系,其中包括“课程设置的实践取向”“课程运行的实践取向”“课程评价的实践取向”。
1课程设置的实践取向
由五个模块组成,一是以操作性为主的幼儿教师基本技能类课程,二是以知识与实践并重的教育类课程,三是校企合作联合开发的课程,四是与相关课程对应的实践见习与实习,五是毕业论文及相关的教育现场调查。
其次增加专业课程实践教学的课时,丰富课程实践教学的形式,增加实际能力的考核比例。所有的专业课程都安排有实践教学,包括课程见习活动和课程模拟教学活动。课程见习活动是指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安排观察、调查、测查、咨询等活动,每门课程见习时间不少于9课时。课程的见习内容根据不同课程目标来确定。如“学前卫生学”课程,让学生到幼儿园见习“晨检”“早操”等活动,了解“幼儿食谱”“营养计算”“疾病预防”“卫生保健”等;“幼儿园游戏”课程让学生到幼儿园见习角色游戏、表演游戏、结构游戏等活动,让学生学会观察、记录、解读儿童的游戏行为,分析教师知道游戏的策略等。并在专业课程中增加课程模拟教学活动。课程模拟教学活动是指结合“专业方向课程”(如“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等课程)。让学生设计教育活动方案、制作相关教具和学具,到幼儿园开展模拟教学,并对活动方案和实施过程进行反思。这种课程模拟教学活动改变了原来单一的观摩见习,增强了课程的实践性、体验性、研讨性,提高了学生设计和实施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能力,逐渐掌握专业技能。这些科目的考核中增加了说课、设计教育活动、评价教学活动等内容,增加考核实践能力的比例,促进学生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校企合作联合开发“幼儿美术鉴赏”“幼儿绘本剧讲读表演技巧”等课程,合作企业有陕西朵彩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和陕西合睿幼儿课程开发公司,这些课程既丰富了学生掌握幼儿教育的技能又可以直接应用服务于幼儿园教师的教育与教学,在课程的设置与研发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毕业论文及相关的教育现场调查,我们直接聘请省级示范园的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参与到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中,进行全程指导,提高学生学习、实践、反思能力。
2教学方法改革的实践取向
进行课程运行实践取向的教学方法实践革新,以“驻园式”模式将所有的学科知识与技能都整合在现实的幼儿园实践场域中,以分组教学、虚拟现场教学、真实现场教学等教学组织形式,将课程运行全程所有实践环节作为一个整体来系统定位、统筹安排。
同时实施后两年的“驻园”专业实践的教育教学,建立幼儿教师发展学校工作小组,组长、副组长分别由园长和大学资深教师组成,成员由幼儿园教研组长、教师代表组成。发展学校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实践共同体性质的合作小组,合作小组稳定的成员由3名幼儿园教师(2教1保)、4名学生(1—4年级各1名),1名大学学前专业指导教师组成,并定期进行教、学、研活动。
建立评价档案,包括校内校外教师的考核、双方教师与见实习生互动参与时间安排、教研制度、教研项目的立项审批和检查。
建立双导师制度,包括实践双导师聘用管理制度、指导毕业生论文及实习制度等。达成了转型发展中教学方法实践革新、培养“实践智慧型”幼儿教师的目标。
3课程评价的实践取向
建立成长档案加强过程性考核;模拟教学注重实操性考核;艺术技能考核以赛代考;设置创新学分、立项申报实践创新项目、专业科学研究项目对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进行考核。结合课堂教学活动,为了提升学生专业素养的能力,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得丰富多彩,讲故事比赛、幼儿创编操大赛儿童歌曲演唱展示、幼儿园教学活动设计比赛,优秀的学生脱颖而出。
实践取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将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室体系建设、实践教学运行体系、幼儿教师专业技能的基本标准体系、课程评价体系改革全部贯通。
“校—园共育”的师资队伍包括两大类的教师,一类是校内专业教师中的双师型教师,一类是省级示范园的骨干教师,其中有幼教行业的特级教师和优秀的校友,长期作为行业教师服务于人才培养,也有长期合作的幼儿园实践指导教师。
在实践取向课程体系框架下,教师有明确的专业研究方向定位,向实践应用能力倾斜,我们采取选送专业教师在幼儿园挂职、与幼儿园合作开发项目、推广应用型成果的方式培养双师型教师。
同时发挥院园协同发展的优势,确立学前教育专业教师和省级示范园的骨干教师互为专兼教师的双重角色,将幼儿园进教师纳入“课程研究中心”,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聘请幼儿园骨干教师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践性教学指导教师,包括参与毕业生论文指导工作、邀请幼儿园专家型园长到学校参与相关的教学教改活动等方式,建立了有效培养“双导师”的运行机制。
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教学目标,教师将科研方向定位在实践性研究上,面向学前教育实践领域做研究,在学前教育实践研究中提升科研水平和能力。目前,学前教育专业的“双师素质”教师除了教学外,还可担任幼儿园的保教及管理工作、儿童营养与保健工作、幼儿园等级评估与教育督导、幼儿园建筑与规划设计、幼儿园环境创设、儿童文化产品开发等。本专业利用这一资源优势,学院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和服务地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方面始终居于陕西省同类高校的领先地位,目前已具有双师型教师10名,双能型教师3名。双导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使具有实践指导能力的教师占到专业教师的92%。
主干课程教师,不仅指导了校内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也长期在一线,指导了幼儿园课程研究、环境创设等级验收等方面工作。7名教师入选省市学前教育专家库,32名教师被聘为省市学前教育评估专家及国培、省培项目主讲教师,4名教师被聘为省市名师工作室指导专家。
1构建科学化校内实践教学体系
转型过程中,学前教育专业把建设齐全的高标准实验、实训教学设施作为一项重要指标,不断加大投入力度。目前建有美术及书法教室4个、舞蹈教室5个;电子钢琴教室6个,电子钢琴154台,钢琴184台,网络化管理的练琴房102间。
还建设了功能较为完备的“7+2”实训平台。即幼儿园教育活动实训室、幼儿园环境创设实训室、儿童数字动漫实训室、儿童行为观察实训室、幼儿教师专业技能实训室、学前儿童营养实验室、学前儿童保健实训室等7个实验、实训室和美工教室与学生作品展室等2个展室。同时进一步扩建并升级改造实训场地,计划建成“校园互动数字化平台”,即建成校内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互动平台,实现学生在校内即可观察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目标。以建成国内一流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设施为远期目标,确保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
2开拓校外实践教学基础
以校企共赢、互惠互利为合作目标,以优势互补、互利双赢为原则,以服务和促进西安、陕西地方幼教事业发展为宗旨,加强产学研合作,培养具有较高专业素养和技术水平的、能够很好适应地方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借助丰富的校友资源和横向课题研究,打造覆盖陕西省的110所课题研究基地、36所见习基地、10所实习基地、1所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所产学研基地。2015年4月与西安市第五保育院共同建立“西安文理学院·第五保育院产学研基地”。
为了进一步推进职前、职后一体化,2014年筹备幼儿教师发展学校,2015年在西安高新文理幼儿园建立幼儿教师发展学校,在幼师生和在职教师间构建“职前—职后实践共同体”,为幼师生增强实践知识与实践能力,为促进幼儿园园本教研与园本课程的开发,为不同类型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了更坚实的平台。
学前教育专业转型发展的过程中,紧密结合当前国内的热点问题,发挥专业优势与影响力,积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主要成果分五个层面。
1参与国际大型应用型课题的合作研究
自2015年起,学前教育专业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和中国教科院签订了“‘比比和朋友’幼儿情绪健康与人际能力”实验项目和“农村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两个横向课题。
这两个项目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负责项目统筹与管理,“‘比比和朋友’幼儿情绪健康与人际能力”实验项目资助经费54.4万元,全面负责陕西100所幼儿园、400余名幼儿教师的培训及全程指导,并最终有效促进21000余名幼儿情绪和人际能力的发展。“农村3—6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促进项目”资助38万元,涉及陕西省13所农村幼儿园、200余名幼儿教师的培训和指导,并最终有效促进1200余名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
两个项目做到了转型发展中科研项目的更好突破,既加深了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国际学前教育机构及国内同行专家的了解、合作,拓展了我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领域,还对于聚拢我省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彰显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办学特色、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社会声誉具有重要促进意义。
2承担省教育部门重大课题的实验研究
2015年,学前教育专业与陕西省教育部门签订协议,由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牵头,组织陕西师范大学和陕西省学前师范学院及省内其他优质学前教育资源,承担了“陕西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实验推进项目”的研究,该项目是在陕西省开展为期三年的服务地方实验工作,服务覆盖陕西100余所幼儿园、2000余名幼儿教师、万余名适龄儿童,接受培训和实施项目的教研员、园长和教师约430人,总经费120万元。
此项目的开展为切实破解《指南》实施过程中的难点问题,进一步落实《指南》精神,引领家长树立正确教育观和科学育儿观,帮助教师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行为,科学实施保育教育,促使广大适龄儿童快乐健康全面和谐的成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3开拓地方学前教育师资培训服务市场
2015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与神木县教育部门签署协议,实施《神木县幼儿园教师培训“523”工程》项目,该项目总经费98万元,由我校学前教育专业组织师资,负责对神木县100名幼儿教师进行为时两年的一级培训和3300名教师实行二级、三级全员培训,课程以《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和我校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依据,从专业理念、专业技能和实践教学能力等多方面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极大提升了神木县幼儿园教育质量。
4应用型科研成果
近年来专任教师主持省部级以上应用型科研项目11项,编写专著、应用型教材14部。其中《学前教育简史》教材、基于实践“实训模式”下的学前教育专业《儿童文学》教材的研究与实践、新型“理论与实践浇筑模型”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实施与成效等成果获得省级、市级教学成果奖,完成了向应用型教学成果的转型。
5应用型研究服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政策制定
2014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编写了《西安市幼儿园考核评估标准》,该标准主要包括幼儿园管理、队伍建设、办园条件、卫生保健、儿童学习发展评价等内容,应用于西安市各类幼儿园定级考核评估,在3年内对100余所幼儿园进行了考核评估,有效促进了幼儿园办园规范性和保育教育质量;2015年,向陕西省决策咨询委提交《陕西省0—3岁婴幼儿早教市场现状的决策咨询建议》,获得采纳;2016年我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师撰写了《加强幼儿园转岗教师队伍建设的咨询报告》,该报告系教育部门人文社科基金项目“西部农村幼儿园转岗教师生存状态与专业发展研究”阶段性成果,已被西安市教育部门采纳,在西安市2016年度幼儿园教师“国培计划”特别是幼儿园转岗教师在职教育过程中产生重要借鉴作用。
经“驻园式”培养的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养及实践智慧均较为突出,如多名学生获得“创青春”陕西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陕西省舞蹈荷花奖”金奖等;国内第三方权威评价机构“麦可思”报告,对我校2016届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就业率、用人单位的评价等方面进行评价,学前教育专业各项指标均名列前茅,反映了“驻园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初步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