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 返回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示范校建设专题网>>政策解读>>正文

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时代变革: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

更新时间:2018年06月25日 11:40点击次数:字号:T|T

改革开放四十年,是我国社会实现深刻变革与巨大发展的四十年,也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四十年,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始终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目标与要求。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在高等教育领域则主要表现为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同落后的高等教育之间的矛盾。由于高等教育发展的落后是高等教育领域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尽快复苏、快速发展成为这一历史时期我国高等教育的战略主题。

2017年,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党对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向的科学判断,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高等教育领域主要表现为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要同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由于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因而秉承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必然成为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历史性选择。


改革开放这四十年,我国实现了高等教育由“相对落后”到“规模第一”的跨越式发展,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史上的一大奇迹,满足了广大人民对接受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要。

1978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有598所,本专科招生40.1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仅为1.55%;2002年,全国普通高校达1224所,本专科招生增加到340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15%,标志着我国高等教育从此迈进大众化阶段;2004年,我国高校在校生突破2000万人,一跃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大国;2017年,全国普通高等院校达2914所,全国高等教育总招生超700万人,高等教育在校生总规模达3699万人,占世界高等教育总规模的1/5;至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达820万人,高等教育已经快速迈向普及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主要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扭转了我国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状况,从而在不到30年时间里实现了高等教育大众化,并快速向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迈进,创造了穷国办大教育的伟大奇迹,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高等教育发展改革之路,为世界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高等教育“中国模式”。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党和政府为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战略引导与政策支持,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由“国家集中管理”到“高校自主办学”的伟大变革。


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发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计划和毕业生分配制度,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颁发《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决定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继续并加快推进“211工程”建设,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和“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工程”;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了教育体制结构改革的目标为扩大高等教育规模,通过多种形式发展高等教育,提出到2010年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15%左右的目标;2010年7月29日,教育部颁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40%的目标,强调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建立高校分类体系,实行分类管理,加快建设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2014年9月3日,国务院颁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的目标,要求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2017年3月31日,教育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2017年9月20日,教育部等3部门印发了《关于公布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的通知》,正式开启了继“211工程”、“985工程”之后的高等教育“双一流”建设新时期;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实施《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要求健全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体制机制,依法落实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研究制定高等学校分类设置标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这一系列有关高等教育改革文件的颁布与实施,有效改变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的局面,实现了我国高等教育从统一管理到分类办学的伟大转变,确保了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迅猛势头,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高等教育的需要。

到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已迈进新时代,党和政府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开始着力实现我国高等教育从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伟大历史变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带领人民不断创造美好生活,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判断;2018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就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提出了一系列战略决策,着力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与水平;2018年2月11日,教育部等五部门印发了《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2018-2022)》,全面提升教师素质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2018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加快“双一流”建设,支持中西部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让每个人都有平等机会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成就人生梦想;2018年3月22日,国务院学位办下达了《2017年审核增列的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名单的通知》,新增博士点655个,着力解决供给侧结构性矛盾,以促进研究生教育平衡充分发展,要求各单位按照党的十九大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要求,做好研究生培养工作,不断提高培养质量;为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引导高等学校瞄准世界科技前沿,不断提高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和国际合作交流等能力,为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提供战略支撑,教育部于2018年4月2日印发了《高等学校人工智能创新行动计划》,把优化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创新体系、完善人工智能领域人才培养体系、推动高校人工智能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与示范应用作为重点任务;2018年4月13日,教育部印发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对于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加快教育现代化和教育强国建设具有重要意义;2018年5月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大师生座谈会上强调,高校只有抓住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根本才能办好,才能办出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要求高校必须抓好坚持办学正确政治方向、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形成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等3项基础性工作,这对于深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总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但实现了由“相对落后”到“规模第一”的伟大变革,而且实现了由“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巨大转变。从1980年代高等教育的全面复兴,经历了1990年代的重点高校先行推进、2000年代的高校“大扩招”运动、2010年代的内涵式发展战略,尤其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到来,聚焦新目标,开启新征程,实现新梦想,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对优质高等教育的需求,着力解决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实现高等教育由规模扩张到内涵提升的发展之路,从而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维护高等教育公平发展、全面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成为我国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任务与必然选择。


(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