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党组织是党在高校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高校履行职能、完成使命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推动者。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和高校各项事业的发展,都需要高校基层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为全面落实中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要求,切实推进基层党支部建设,特制定本办法。
一、工作目标
通过实施党支部建设“五个优化”,即优化党支部设置、优化党支部书记队伍、优化党员队伍、优化制度体系、优化活动载体,切实提升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学校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二、具体措施
(一)优化党支部设置,确保“有形覆盖”
优化党支部设置,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有形覆盖”,就是要做到有人群的地方就要有党的组织,有党的事业的地方就要有党的工作。
1.准确把握党支部设置的原则。党章规定:“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凡是有正式党员3人以上的,都应当成立党的基层组织”。《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等学校院(系)以下单位设立党支部,要与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机构相对应。教师党支部一般按院(系)内设的教学、科研机构设置;学生党支部可以按年级或院(系)设置,学生中正式党员达到3人以上的班级应当及时设立学生党支部;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一般按部门设置。正式党员不足3人的,可以与业务相近的部门或单位联合成立党支部。要将高等学校教职工离退休党员编入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
2.准确把握党支部设置的要求。党支部的设置要充分考虑有利于党员的教育和管理,有利于党支部活动的开展和党支部作用的发挥。党支部设置时支部党员人数不宜过多,原则上不得超过30人。积极推进将教师党支部建在学科、教学科研团队上,积极探索在学生公寓、社团建立“临时党支部”,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覆盖面,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全覆盖。
(二) 优化党支部书记队伍,培育“双带头人”
党支部书记是基层党组织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组织者和直接实施者,切实提高党支部书记队伍的整体水平是基层党建强基固本的重要举措。
1.按照党建和业务“双带头人”的标准选优配强教工党支部书记。将政治素质放在首位,把政治素质过硬和教学、科研、管理能力统一起来,严格按照思想政治素质好、党务工作能力强、学术科研能力强、管理能力强的“一好三强”标准选配教工党支部书记。教学院部的党支部书记原则上应是系、科室、实验室负责人或教学科研团队负责人,机关、后勤等部门的党支部书记原则上应是部门负责人。
2.按照党建和教育“双带头人”的标准选优配强学生党支部书记。学生党支部书记一般由辅导员或班主任党员担任,高年级班级党支部书记可由学生党员担任。选配学生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时,要特别注重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在学生中的模范带头作用,他们在学生中要有较高的威信。
3.健全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培育机制。健全党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管理监督、激励保障机制,努力把教工党支部书记培育成为党建和业务“双带头人”,把学生党支部书记培育成为党建和教育“双带头人”。切实抓好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不断强化党支部书记的骨干作用,发挥好党支部书记党内管党治党和团结带领群众的职责。对不胜任现职的党支部书记要及时做出调整。
(三)优化党员队伍,提高队伍整体质量
优化党员队伍、提高队伍整体质量是整个党支部工作的基础,要抓好党员的发展,不断强化党员的教育和管理。
1.确保发展党员质量。严格按照党章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的要求,认真落实《太阳集团tyc539发展党员工作责任制》,实施“四早”(早启蒙、早引导、早选苗、早培养)方针,把好“五关”(入党动机关、培训教育关、群众考察关、发展程序关、预备党员转正关),确保发展党员的质量。
2.认真做好“双培工程”。基层党委(党总支)加强对实施“双培工程”的领导,建立基层党委(党总支)抓支部、支部管党员、党员干部带骨干教师的“一抓一管一带”的“双培”机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和中长期工作规划。党支部制订切实可行的工作方案,将“双培”责任落实到人,努力把党员培养成为业务骨干,把业务骨干培养成党员,全面优化教师党员队伍结构。
3.强化党员教育和管理。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发展党员和党员管理工作的意见》精神,强化党员的教育和管理。党支部抓好年度党员教育培训计划的落实,以“三会一课”等党的组织生活为基本形式,以落实党员教育管理制度为基本依托,积极创新党员教育的形式,发挥好新媒体在党员自主学习方面的优势,努力提高党员学习教育的实效。党支部认真做好党费收缴和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工作,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及时处置不合格党员,切实维护好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四)优化制度体系,用好“三个抓手”
制度建设在党的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根本性和长期性的地位。“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组织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党日活动制度、党员党性定期分析制度、创先争优制度、联系群众制度、请示汇报制度等是党支部的基本工作制度。党支部要重点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创先争优制度和党日活动制度,用好“三会一课”、“创先争优”、“党员活动日”等三个抓手。
1.组织好“三会一课”。“三会一课”制度,就是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这是健全党内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增强党支部凝聚力、战斗力的一项重要措施。基层党委(党总支)对“三会一课”制度的落实负全面督查责任,要对党支部“三会一课”的内容提出指导性意见,对党支部落实“三会一课”制度的情况进行不定期的督促和检查。党支部要按照所在基层党委(党总支)的安排,结合本支部实际,严肃认真地组织好“三会一课”。每位党员都要遵循党章规定,自觉按时参加“三会一课”,确有特殊情况不能参加者,须向会议召集人履行请假手续。
2.经常性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创先争优”即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活动,这是在基层党组织中广泛开展并富有成效的一项经常性的活动。党支部要针对党员的特点,结合自身实际,将“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融为一体,突出实践特色。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也要有目标、有措施、有考核,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要注重在活动中发现和树立先进典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
3.设置“党员活动日”。通过设置党员活动日,搭建党员活动经常化平台,使以“三会一课”为主的各项制度的落实和以“创先争优”活动为主的各项活动的开展在时间上得到保证。党员活动日的设置由党支部根据实际确定,原则上每两周开展一次党日活动。
(五)优化活动载体,落实“有效覆盖”
党支部要选好务实管用的载体,通过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担负起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责任,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的“有效覆盖”。
1.明确活动内容。党支部要把党的主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宣传到群众当中去,要及时准确地把师生的情绪、意见、要求和愿望反映上来,要带领群众、组织群众把党的主张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到实处,带领群众实现党的任务。同时,还要做好服务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党支部和党员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2.选择适当方式。开展基层调研,听取群众意见,走访慰问困难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行党员承诺,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开展设岗定责活动,按照自主申报和组织安排相结合的办法,党员选择所在党组织设立的联系和服务群众岗位,履行岗位责任,做好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开展社会公益活动,组织党员积极参加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的扶贫、支教、保护环境和关心下一代等志愿者服务活动;开展结对帮扶困难群众,组织参加帮助生活困难群众的捐赠活动,等等。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基层党委(党总支)要高度重视党
支部建设“五个优化”的实施,切实加强对党支部的领导,督促党支部将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定期评估,推进整改。基层党委(党总支)要通过定期分析党支部工作情况,评估基层党支部“五个优化”实施的效果,加强对基层党支部工作的指导和检查,必要时对党支部设置和党支部书记做出调整。
3.总结经验,创新提高。基层党委(党总支)要不断总结党支部“五个优化”的经验,努力形成在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和支部活动方面的特色品牌,加强交流和推广,以点带面,推进党支部工作水平的整体提升。